秦
[attach]8346[/attach]
西汉
[attach]8347[/attach]
南北朝
[attach]8348[/attach]
唐
[attach]8349[/attach]
北宋
[attach]8350[/attach]
明
[attach]8351[/attach]
清
[attach]8352[/attach]好图!
怎么没元朝的?
好图!
怎么没元朝的?
你可以贴元成吉思汗或是忽必烈时期的嘛.
突然发现清的与传统的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的地图不一致.
你可以贴元成吉思汗或是忽必烈时期的嘛.
突然发现清的与传统的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的地图不一致.
贴贴看罗,在旁边做个注解就行了.
唐应该没那么小。
清应该还有外蒙吧?
唐应该没那么小。
清应该还有外蒙吧?
所谓疆域,就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境界所达到的范围,而领土则是指在一国主权之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领土是以明确的主权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就不一定有非常完全的主权归属。例如历史上的中原王朝除了拥有主权很明确的正式行政区以外,往往还有不少属国、藩国、羁縻[jímí机迷]单位等各种附属的、接受监护的或自治的区域。王朝在这些区域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千差万别,有的能拥有完全的主权,与正式政区相同;有的只能部分控制,或者不能稳定地控制;还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归属,与外国并无二致;要根据完全的主权标准来确定疆域的范围就很不容易。 疆域一般只指表层的陆地和水面,不像领土这样延伸到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这是由于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样的延伸还缺乏实际意义,所以人们不可能对这些延伸部分产生主权意识。例如在没有任何飞行器的条件下,就既不可能进入别国的领空,也不必担心本国的领空受到别国的侵犯。在地下矿藏还没有充分利用、开采技术相当落后的条件下,也不会存在本国的底土受到别国算计的可能性,当然就没有明确底土归属的必要。 领土一般有明确的界线,即使是一些未定的和有争议的地区,争议双方总有各自的界线。而疆域的界线却往往很不明确,即使当时也是如此。由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生产手段落后,或者处于游牧、迁徙状态等原因,一个政权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境界究竟在哪里,相邻的政权之间也没有意识到有划分界线的必要。还有些政权的边境是高山、丛林、荒漠、冻土等无人区,与其他政权完全隔绝,这些边境的界线在哪里就很难判断。 领土的拥有者一般都有明确的领土意识,疆域的拥有者却未必有这样一种主权意识,而往往根据各自的标准来决定哪里属于自己的疆域。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文明的中心,中国的皇帝就是君临天下、拥有一切的最高主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因此王朝的疆域范围不在于实际上应该到哪里,而是皇帝接受到哪里,或者是哪里的人有资格作皇帝的臣民。被称为“夷”、“狄”、“戎”、“蛮”的人是所谓“天子不臣”的对象,是没有资格作皇帝臣民的,所以不能算“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就不能算“中国”的疆域,只能是“化外”。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当时的朝廷已经控制了这些政权,或者管辖了这些地区,统治者却偏要说它们“不通中国”、“非我朝所有”,在列举自己疆域范围时不把它们算在内。
被称为“夷”、“狄”、“戎”、“蛮”的人是所谓“天子不臣”的对象,是没有资格作皇帝臣民的,所以不能算“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就不能算“中国”的疆域,只能是“化外”。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当时的朝廷已经控制了这些政权,或者管辖了这些地区,统治者却偏要说它们“不通中国”、“非我朝所有”,在列举自己疆域范围时不把它们算在内。
明朝也不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堅守澎湖,叫荷蘭人到台灣去。
明朝是有能力控制台灣的,不過沒有興趣。
是啊!都挺滑稽的幻想,这和张飞战岳飞是一个道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这是不容置疑的,宋朝如果没有蒙古的入侵,中国现在不会比日本差。那个时代的蒙古人爱好的是血腥,杀戮,摧毁,这是游牧民族的狼性,不懂得文明为“何物”的。日本远离亚洲大陆,这是日本之幸啊。
中原也是要擴張的,自然也要吸納其他民族,否則的話,只抱大中原心態,領土也只是維持在河南等地而已。
周人擴張的模式,就是靠諸侯分封,畢竟周人人口有限,故要以華夏名義來吸納異血以作擴大耶。
我不同意文明之间只是有不同特点,而没有高下之别的说法。农业文明高于游牧文明,工业文明高于农业文明,是肯定的。
北宋仍然擁有山東半島吧?
北宋仍然擁有山東半島吧?
北宋哪个时期没有山东半岛啊?
老兄,漏洞不小啊,不说你了!
老兄,你不会连长江黄河在哪里都搞不清吧? ==============================================================
呵呵 山东让谁给吃了!
http://www.np.org.tw/article.asp?channelid=A15&serial=986
秦朝至民國以來中國疆域之變遷狀況94.01.18 |
一、秦代(西元前221年~206年)的疆域: 1、秦始皇確定中國的版圖。 2、東到東海。 3、東北到朝鮮半島西北部。 4、南到南海及越南北部。 5、西到四川省和甘肅省東南部。 6、北到內蒙(綏遠、察哈爾、熱河)南部。
二、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的疆域變遷(國勢較強): 1、朝鮮半島北部收入版圖。 2、中國疆域伸展到越南南部。 3、河西走廊併入版圖。 4、新疆天山南路各國成為漢朝的屬國。 5、貴州全部、雲南大部、西康東南端進入中國版圖。
三、東漢(西元25年~220年)的疆域變遷(國勢較弱): 1、西域脫離漢朝的控制。 2、朝鮮半島的控制向西退縮。 四、隋代(西元581年~618年)的疆域變遷: 1、東北退到遼河一帶,失去朝鮮半島。 2、西到新疆的東端。
五、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疆域變遷(國勢非常強盛): 1、佔有朝鮮半島。 2、南:至越南中部。 3、西:佔有新疆,至鹹海,阿姆河流域(中亞)。 4、北:佔有外蒙古,至貝加爾湖(西伯利亞)。
六、北宋(西元960年~1126年)的疆域變遷: 1、越南正式脫離中國版圖成為中國的藩屬。 2、南到廣西。 3、西到洮河(甘肅)。 4、北到易水河(河北、山西)。 5、失去對內蒙的控制。
七、南宋(西元1127年~1271年)的疆域變遷(國勢較北宋更弱): 1、北至淮河(江蘇、安徽),失去黃河流域。 2、西至四川、陝西南部,失去甘肅。
八、元代(西元1271年~1368年)的疆域變遷(中國版圖最大): 1、東:澎湖進入中國版圖。 2、東北:至外興安嶺,朝鮮半島。 3、南:至緬甸東北部與泰國北部、寮國西北部。 4、西:至新疆東部與西藏。 5、北:至貝加爾湖,葉尼賽河(西伯利亞)。
九、明代(西元1368年~1644年)的疆域變遷: 1、明末朝鮮獨立,成為藩屬。 2、明末緬甸叛變,脫離中國。 3、西邊小幅退至新疆的東端。 4、北方自西伯利亞退到內蒙。
十、清代(西元1644年~1911年)前期的疆域變遷(前期版圖僅次於元朝): 1、朝鮮、琉球成為中國的藩屬。 2、東北至外興安嶺、日本海。 3、東至臺灣。 4、南至緬甸東北部。 5、西至帕米爾高原。 6、北至外蒙古。
十一、清代後期的疆域變遷(國力轉弱): 1、東北:喪失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領土。 2、西北:喪失新疆省西北至巴爾喀什湖的領土。 3、東南:喪失臺灣、澎湖。 4、南:喪失香港、九龍以及雲南省西部。
十二、民國以來的疆域變遷: 1、1946年,中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正式脫離中國版圖。 2、1997年,香港、九龍、新界回歸中國。 3、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 |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