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参加了两年的敢壮山朝圣之旅,对比2004与2005年的感受,有些话不能不说。 2005年的敢壮山祭祖大典,相较2004年有了些改变,总的来说是政府的介入更深了,文艺节目表演愈于丰富,商贸的气息越来越浓,然而民间的祭祀活动及歌圩却愈于萎缩。 2005年的祭祖大典,增加了两个仪式:一是官方介入,以官方的名义宣读了祭文;二是增加了铜鼓阵乐祭祖。政府以官方的名义宣读祭文,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形式,是官方对敢壮山民间祭祀以及布洛陀文化在壮族人民信仰中的地位的认可,使敢壮山祭祖活动更具有权威性与严肃性;更利于壮族内部对敢壮山祭祖的认同,增强民族内部的团结。 然而政府介入敢壮山的祭祀活动并非没有负作用。敢壮山祭祀活动,从农历二月十九至三月初九,其核心应该是“祭祖”。2004年的祭祖仪式完全是由民间主持,政府主要是组织文艺表演及商贸旅游活动,因此祭祖依然是按照过去民间的仪式进行,整个过程庄重且不失壮民族浓厚的“麽文化”及其神话色彩,“布洛陀传说”在祭祖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整个祭祖过程,尤如一幅完完全全的展现我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画卷,让人感动乃至振憾,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记。而05年的祭祖,由官方宣读祭文是一个亮点;至于增加的铜鼓阵乐,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以铜鼓乐祭祖,这符合我们民族的传统,但鼓声应贯穿于整个祭祖的过程,让铜鼓成为一种祭祖的伴凑乐器,而不是安排这样的一个铜鼓阵乐。相反,把阵乐与当天的“布洛陀圣乐”一样,作为一种文艺表演似乎更恰当些。 当然,铜鼓阵乐怎样安排并不影响全局,我觉得05年祭祖最失败的地方有两点:-是压缩了民间祭祖仪式的过程。二是在祭祖的同时,在其它场地又另外安排了文艺表演节目。2005年的祭祖过程,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过于形式化,少了人文气息。据了解,现在政府方面的计划,是将敢壮山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每年在敢壮山祭祖的三月初七至初九举办一次旅游节,即“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并将其纳入桂西旅游圈,与百色红色之旅、靖西山水及那坡黑衣壮等旅游线路整合为一体。政府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扩大壮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应该支持的。但前面我已经说过,敢壮山的整个活动,其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应该是“祭祖”,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四面八方的人们,因祭祖而汇聚于敢壮山,由此而产生了歌圩,形成了商贸活动。反观05年的整个祭祖活动,文艺表演节目丰富了,但似乎却有一种喧宾夺主之嫌。并不是说这些文艺表演节目不好,相反,这些节目大都是一些我们壮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如壮剧、抢花炮、舞狮等等,都是我们壮族民间文化中的精萃。但是,祭祖与表演应有主次之分,祭祖是主,表演为次,这点是值得强调的。 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敢壮山祭拜祖宗,是源于他们对始祖布洛陀的敬仰。如果,敢壮山祭祖过程,因为人文气息的流失,由此发展下去而沦为一种形式,剩下一付空架子,当维系人们信仰的虔诚消失后,敢壮山还会有今天热闹的场面吗?到时候,其旅游价值还会存在吗?可以想像,在山歌文化日渐没落以后,敢壮山的歌圩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05年的歌圩规模已经较04年小了许多),“祭祖”将成为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的最后支撑。保护好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给传统文化予生存的空间,政府与民间,都任重道远。
写这篇帖子时,总是觉得好乱,心中的话,却总不知如何表达,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还是就着这个帖子,提些自己对2006年敢壮山祭祖活动的一些建议吧。 1、整个祭祀过程,应当更多地体现出民间性质。官方不应过多介入祭祀过程,应给予民间更大的主动权,祭祀的主持人应按照传统,由民间人士担当。政府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秩序维护、硬件建设及文艺表演的组织上来。 2、希望能恢复2004年以前民间祭祖的全过程。 3、官方宣读祭文应纳入每一年祭祀的活动。 4、整个祭祖过程,由民间祭祀及官方宣读祭文两个仪式足矣,不需其它仪式。 5、在祭祖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一切文艺表演节目应该暂停。
Fanj deiq Cwngfuj dawz vunzcuengh cojgoeng ma guh riu angq !
ma guh canh cienz sengei !
写这篇帖子时,总是觉得好乱,心中的话,却总不知如何表达,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还是就着这个帖子,提些自己对2006年敢壮山祭祖活动的一些建议吧。 1、整个祭祀过程,应当更多地体现出民间性质。官方不应过多介入祭祀过程,应给予民间更大的主动权,祭祀的主持人应按照传统,由民间人士担当。政府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秩序维护、硬件建设及文艺表演的组织上来。 2、希望能恢复2004年以前民间祭祖的全过程。 3、官方宣读祭文应纳入每一年祭祀的活动。 4、整个祭祖过程,由民间祭祀及官方宣读祭文两个仪式足矣,不需其它仪式。 5、在祭祖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一切文艺表演节目应该暂停。
路贝侬的意见很好。5条建议我基本都赞同。第2条“希望能恢复2004年以前民间祭祖的全过程”,我觉得不太现实,毕竟现在的“全过程”不同于以前的“全过程”,仪式上有增有减在所难免。
在田阳那两天,我曾对路贝侬说:我连续三年参加了敢壮山歌圩,我认为今年歌圩上各种活动的总体规模已达到顶峰,明年开始就该降温或说该走下坡路了,敢壮山的朝圣和游览活动应该向经常化、零散化发展,特别是应该给自助旅行者多一些便利,吸引他们从四面八方随时到来随时游览、祭拜。
现在看来,我的想法有些不妥。因为武鸣三月三搞得一年比一年红火,田阳三月八不见得就走下坡路了,既然是搞旅游节、搞商贸会,有关方面岂有不想着如何使它更红火的道理?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区,仅靠一年一次的旅游节和一个月三两次的接待旅游团,这么大个景区想收回基建成本都很成问题。因此,我还是坚持朝圣和游览活动向经常化、零散化发展,使这个文化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找到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切合点,这样无疑是缺少原动力的,参与的人(至少是主办者)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缺乏热情的,凡是不能总饿着肚皮做事.
一方面通过引入政府发挥积极角色,另一方面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我认为这对推动相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是有好处的.若是有什么不足之处,慢慢改就行了.
我想我应该说些什么,不过路都说完了。呵呵。
去了两次的敢壮山,感觉确实不同。相比而言,我也是喜欢第一界的文化节。喜欢民间自发的祭拜活动,喜欢看我们的族人如何虔诚地向祖公祈祷。
觉得文化,旅游,经济本来是相辅相成的。
脱离了经济,一切都免谈。文化也要凭借经济来支撑的,这个是一个事实。而且如果可以利用文化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的收入,觉得蛮实际的。
觉得政府介入可以理解,只是在介入程度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可是这个尺度目前还是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决策,这个也没有什么问题,仅期望决策者在制定介入尺度的时候,能够广开言路,多多听取各方意见就好了。
:)
凭心而论,如果没有政府参与并推动,敢壮山能够从默默无闻的一座小山头跃升到今天僚人宗教文化圣地(不管是不是所有人公认,至少今年是达到了3天内28万人次朝拜的规模)的位置么?
凭心而论,如果没有政府参与并推动,敢壮山能够从默默无闻的一座小山头跃升到今天僚人宗教文化圣地(不管是不是所有人公认,至少今年是达到了3天内28万人次朝拜的规模)的位置么?
我很同意这观点,
就目前的国情来说,政府的参与可以动用庞大的资源。
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承传能得到政府的重视,一定事半功倍!
办民族事业是不可能抛开ZF的
1、ZF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起很重要的作用
2、如果抛开ZF自己搞,会让有关方面起点疑心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