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9点钟左右起床,相对于这几天来说,我们算是早起了。和小bill碰头以后,决定早上先去通灵大峡谷,下午再去旧州。在靖西车站门口有很多黄颜色的夏力出租车,我们和其中一辆讲好了价钱,去通灵一趟,来回的路程加等待的时间,一共60元钱。靖西县城到通灵大峡谷是一直往东走,朝大新县的方向。一路过去都是下坡,其实是从平均海拔800多米的地方降到300多米的地方,所以都是急剧下降的大坡。40分钟之后,我们到达了通灵大峡谷的岔路口,我们和司机又商量了一下,先顺便继续顺着国道往东去几百米看看公路旁边的三叠岭瀑布,然后再折回来进入通灵大峡谷,司机爽快地答应了。
●三叠岭瀑布
这是靖西——南宁国道旁边的一个巨大的飞瀑,自古以来就是靖西八景之一。水象银链一般从山顶飞泻而下,形成三个阶梯,在公路上要仰起头才能看得清楚,所以叫三叠岭瀑布。我不知道山顶为何有这么一道水流下来,因为我们在公路上看来,那座山实在险峻高大,也不知道上面到底是河流还是泉水。因为旁边没有村寨,也无法询问,更不知道这个瀑布的壮语本名。
●通灵大峡谷(‘通黑’Thong Dam)
其实这个峡谷最有名气的还是峡谷里面的通灵瀑布。“通灵”这个名字的由来和这个全国最高的单级瀑布有关系。在当地的南部壮语方言里, “通灵”本来叫做“通达姆”(Thong Dam),“通”[t'o:η]就是“瀑布”的意思,而“达姆”[?dam]是“黑色、黑暗”的意思,附近的村民们其实早就知道了自己村寨旁有这么一个通向黑暗的大峡谷的瀑布,不过在通灵瀑布为世人所知之前,并没有人敢下到这片陡峭的峡谷去探幽,直到90年代初靖西县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发现它。这个摄影爱好者据说是一个教师,他热爱靖西壮乡美丽的河山,知道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峡谷以后,就亲自到了里面去探险,当时并没有象现在一样便利的阶梯,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毒蛇猛兽,不过他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到达了峡谷的底部,抬头一望,成为了第一个看见这个宽有30余米、高达168米的巨大瀑布的人。这个瀑布其实是从上面村寨旁边的河流上掉落下来的,十分的壮观,是就单级瀑布(一落到底)来说,是全国最高的。加之又发现了峡谷里种类繁多的植物里,残存着大量恐龙时代的植物——桫椤,所以发现以后,靖西人与外地人一起合作开发了这个难得的风景区,现在已经成为了靖西旅游的招牌风景区。因为“通黑”[t'o:η ?dam]这个名字不雅,所以改为“通灵”,大概就是说通往灵界的意思吧。
在这里游玩没有充沛的体力是不行的,因为走到直线距离差不多两百米下的峡谷底,一直都是陡峭的台阶。一边欣赏着路边的各种植物,一边往前走,首先遇上了一个叫做“藏金洞”的岩洞,据说是北宋时代壮族贵族首领抗越反宋失败以后,将大量的金银财宝藏在这里。靖西县湖润镇、大新县下雷镇这一带的壮族百姓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找到藏金洞,两广不愁吃”。不过这大概也只是牵强过去的,我并不相信这个洞就是那个藏金洞。要不然开发通灵的时候早就有重大的新闻了。
我们几个年轻人虽然在体力上没有什么要紧,不过到达底部后也是汗流浃背了。实在是闷热得厉害,一方面是海拔低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峡谷全体几乎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湿气特别重。我们看见了几株桫椤,还有很多蕨类的植物以及野芭蕉。继续往前走一段路以后,我们终于透过高大的蕨树叶间的缝隙,看见了那个高高的地方垂下的一条长长的“银链”——通灵瀑布。我们走近以后,看见了这个瀑布的全貌,实在是很长而巨大,一泻到达谷底,十分壮观。
我并不是第一次来通灵峡谷,上次来的时候是冬天,也和现在差不多。这个盛夏季节,应该是水旺的时候,可是其实这次来看见的水量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大,那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破坏性的开发使得原本是自然的瀑布罩上人工化的影子。开发通灵大峡谷的人在瀑布顶上建了一个蓄水池,是为了冬天枯水季节的时候也能让这个瀑布不断流。在我看来,这是十分卑鄙的。这又是人类不负责任开发和改变自然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我觉得,通灵瀑布就应该是夏天降下巨大的银链,冬天水小而化成几屡银丝,即使短暂断流也是很自然而美丽的。而现在水量可以人工调节,今天就是因为游客很少,上面的人就拒绝给我们放大水,真正的卑劣!
我们在前面照了像,然后继续靠近它。我看见离瀑布几十米的两侧山崖长满了蕨类植物,不过因为水不够大,原本大夏天里瀑布落下形成的浓浓的水雾已经无法正常地覆盖而保护这些蕨类植物,它们叶子已经在烈日的爆晒下枯萎了一半。只有靠近瀑布的那些蕨类植物得以幸免。离开通灵的时候,我带着几许遗憾。
●旧州(Hey Kao)
回到靖西县城,我们先和几个朋友吃午饭。下午15:00多的时候,家在百色市的高中同学潘艺也来靖西了。他外婆家是靖西的。我们在日夜大排挡吃饭碰头,然后又开始了下午的行程——旧州。
旧州离县城大约只有不到10公里,其实早已经是靖西最有名气的风景点了。壮语名字本来叫“那鉴”,古代的时候成为了归顺州(今靖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州府所在地迁到了现在的靖西县城,所以当地的壮族人都将这个地方叫“圩旧(Hey Kao)”,意思就是“旧的圩镇”。这是一个典型的壮乡古圩镇,除了如诗如画的田园和山水风光,还有扬名四方的绣球制作工艺,以及壮族历史上相关的土司制度的典故。
首先是旧州的山水。鹅泉河流经这里的时候,与不远处的几座圆壶壮的岩溶石山形成酷似桂林漓江山水的景色,所以叫做“小桂林”,不过山与水之间还有座古代的文昌阁和古石桥,十分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早已经成为了靖西的旅游形象代表。“壮族在线”的图片和flash动画里,就多次出现旧州的倩影。
其次是绣球。绣球原本是壮族青年女子绣给心仪男子的定情信物。在每年的节庆,壮族青年还在村寨里举行抛绣球比赛的活动,一个宽阔的场子中央,树起一根10几米高的柱子,柱子上有一个环,然后一边男一边女进行比赛,抛着一个绣球往环里灌,灌进一个就是一分。这么高的柱子,这么小的环,其实这种抛绣球的比赛难度特大。不过我亲眼看过这种比赛,命中率却出奇地高。旧州的绣球制作工艺在全国的壮族来说是最高的。据说这个村庄的男女老少都会绣绣球,而且“绣球王”居然还是一个男的。近年来随着靖西创建旅游大县的政策的推出,旧州受益非浅,绣球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大经济来源。我们在古圩镇里散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家门口绣绣球。手工制作的东西,价钱其实却也不贵,我买了两个较典型的一般型号的绣球,一个托依维送给云南罗平县的布依族女孩平平(通过僚人家园社区和依维认识的僚人同胞),一个打算送给中山的朋友。依维则买了一对蓝得可爱的小绣球和一个黄色的大号绣球。
再次是旧州的土司墓群和史书记载的历史典故。
众所周知,明代壮族出了一个抗倭的巾帼——瓦氏夫人,不过知道瓦氏夫人是靖西旧州人的人并不多。其实瓦氏夫人的姓并不是“瓦”,而是“岑”,她是归顺州岑氏土司的女儿,出生和生长在现在的旧州,后来由于壮族土司的同姓婚姻制度而嫁给了田州土司(今田阳县)岑猛。因为她的乳名叫“花”,而壮族人说汉字时“花”“瓦”不分,所以也就把她误称为“瓦氏”。田州土司在那个时候是桂西最有影响力和势力的一个,不过后来因吞并其他土司的地盘而得罪明朝,被明朝政府用计谋捕杀。从那个时候开始瓦氏夫人就开始执掌田州土司政权,在她的执掌下,相继换了好几个土司。在日本海盗猖獗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年代里,汉人的军队是越打越失败,士气不振。明朝没有办法,只好征调当时“天下之右”的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壮族狼兵去前线抗倭,而田州土司则被任命率领狼兵作战。当时的田州土司是瓦氏夫人的孙子,年纪尚为幼小,瓦氏夫人就不顾自身59岁的高龄,亲自带兵作战,在上海附近打响了抗倭战争的胜利第一炮。后来中国的军队才受到鼓舞,在余大佑的率领和瓦氏夫人率领的壮族狼兵、两湖土家族军队的配合下,终于节节胜利,将倭寇赶出中国沿海地区。因为瓦氏夫人的政治生涯是在田州,所以知道她是靖西旧州人的人并不多。
旧州还有壮族地区残留不多的土司墓群,其中一个整个古圩镇的公共祖先的坟墓叫做“张天宗墓”。我们亲自到了村子后面的张天宗墓去看,虽说大部分是修复的,但是历尽沧桑的石碑印证了历史。张天宗是南宋抗元名将,抗元失败后率部众撤往靖西,看见旧州这片风水宝地后就驻屯下来,后来就和附近的壮族人相互通婚,繁衍下现在的旧州人。旧州村虽然说是拥有很多姓氏,但是大家都将张天宗看成是祖先。而旧州人现在也100%是说南部壮语的壮族人,也是壮族成功地将外来民族同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晚上小bill的家人请我们吃饭。我们在818大排挡吃了晚餐,他们家都是壮族的侬安支系,说的侬安属于壮语南部方言的邕南土语隆安话,其实是战乱的时候从南宁地区隆安县迁徙过来的。我们愉快地谈起壮语各个方言的异同和山歌的流派。后来他父亲还告诉我们一个典故:当年重选州治所在地的时候,那鉴(今旧州)和计峒(今靖西县城)成为两个候选地。当时用一个杯子来装两个地方的泥土来称量,发现计峒的泥土比那鉴的泥土重,重即肥沃,所以将州治定在了计峒,那鉴也就成为了“旧州”。
◆山歌聚会
吃完饭后,我们到了壮族博物馆外去看山歌聚会。因为是圩日,所以人明显比前天晚上多得多。“府派(德保派,德保古称镇安府,故简称‘府’)”山歌依旧在博物馆正门热闹而嘹亮地唱着,而靖西的下甲山歌则在距离30米处的街头悠扬地哼起。府派是多人合唱的山歌,压韵多为自由韵,声音嘹亮,和声的音色很饱满;而下甲山歌则是两个人进行的二声部合唱,压韵比府派严格(都压腰脚韵),而曲调更加优美动听。我们就在美妙的山歌声中结束了今天的采风。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