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陌生人】 杨 川 你不认识我吧,我也不认识你。我们都是彼此的陌生人。 在文学界,诸如:笔会、改稿会、研讨会,就是让彼此陌生的人变得熟悉起来,让熟悉的人更加熟悉。散会后又让一些人陌生起来。 敖惠琼--熟人、朋友,曲靖市文联创联室主任,一个写大部头传记文学的女作家。某天,打来一个电话说叫我和周茂林参加市文联举办的一个长篇小说研讨会。于是我和周茂林又有了一次遭遇熟悉的陌生人的机会。 我们要研讨的是一个叫窦红宇的人写的长篇小说《一路花瓣》。《一路花瓣》是个牛哄哄的名字,它发表在同样牛哄哄的杂志《大家》上,之后《十月》出版社又为他出版了单行本。于是我们的老熟人窦红宇就成为牛哄哄的云南著名作家了。 研讨会是要发言的,我脸皮厚,去蹭饭吃是带了嘴的,要在研讨会上发言,我就告诉敖惠琼我没带嘴,光有耳朵,听听就行。周茂林脸皮薄,认真研读了《一路花瓣》,又认真地写了《小人物:一种不可忽视的现实》,并第一个发了言。 来了许多熟人,却很陌生。中国文坛的诗人、大师于坚、《十月》出版社的副主编顾建平、《大家》的副主编韩旭、编辑骆虢、《滇池》副主编张庆国、《边疆文学》副主编范稳。当然,还有我们曲靖市文联主席、副主席及曲靖的一些知名作家蒋吉成、段平等。 我说:熟人,却很陌生,我有我的道理。下面容我一个个道来。 中国文坛的诗人、大师于坚,在师宗见过一次,这是第二次见面。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只在书面上见过这么几个符号:中国文坛的诗人、大师于坚。但我不了解大师,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很多的人不了解他,神秘、怪癖、高深莫测……总之,大师就是让一般人摸不透,摸透了就不是大师。 《十月》出版社的副主编顾建平,我向他投过稿,他也回过信。这次见面,别人向他介绍我时,他马上就说出我的通信地址,并顺带说了几句对我的作品的看法。这是一个我熟悉的陌生人,中国文坛权威的编辑。 《大家》的副主编韩旭是一个我熟悉的陌生人,在师宗见过一次,这是第二次见面。他认识我,我也认识他。总之,还是陌生人。 《大家》的编辑骆虢,我少年时代在东川就读过他的诗,这是一个跟我爹他们一辈的老人,他用他的一生去走文学的路,他不认识我,这是第一次见到他。是一个我熟悉的陌生人。 《滇池》副主编张庆国,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其实我们的交往已经有好多年了,他先后编发过我的作品:中篇《闷热的冬季》、短篇《布多寨最后的毕摩》、《原色》。中篇《闷热的冬季》还被《小说精选》选载,后又被《作品与争鸣》选载。这是一个视文学和写作如生命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责任的编辑。是云南独树一帜的优秀作家。但我不希望他成为大师,我总觉得大师是不允许成为一个∶有责任的编辑、优秀作家的。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大看法。 《边疆文学》副主编范稳,第一次见面,第N次听说,完全的陌生人。当然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一部《水乳大地》让中国文坛刮目相看。 我们曲靖市文联主席、副主席及曲靖的一些知名作家蒋吉成、段平等,则是完全不陌生的熟人。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人物介绍完了,下面该讲一些事情了。 窦红宇的长篇小说《一路花瓣》是这次长篇小说研讨会的重点、中心。我是读过《一路花瓣》的,并且是我花十元钱买来读的。窦红宇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一九九六年花山笔会。那时他有几分苗条加潇洒,这次见到窦红宇,感觉他油肚很挺,剃光的头新长出些短毛,远远看去有了些大师的款式。窦红宇能成为大师吗?不知道了。至少他得征服了现在众多的大师之后吧。 在研讨窦红宇的长篇小说《一路花瓣》的过程中,于坚大师说∶小说是对自然的模仿、对世界的模仿,以巴尔扎克为例,小说已在这些小说大师的手中走向了颠峰。现在对自然的模仿、对世界的模仿就进入了土崩瓦解的时代。小说必将进入诗性中,或诗性的小说中。小说已经变成作者私人内心化的游戏。大师并且强调∶一切文学的内在核心是诗意的、诗性化的。他说他要是读别人的长篇小说他就是个白痴。 按大师的意思就是∶诗歌、散文必将掘起、小说必将消退。在他的发言中,他竭力想证明这一观点。《大家》的副主编韩旭却坚决反对,当时大师和韩旭的争论是非常激烈的,我非常愉快地用摄像机记录了这些片断。韩旭的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小说不是模仿的。是虚构的。因为有了虚构和幻想,我们的心灵才得以巨大的充实。韩旭的这个说法体现了小说独特的本质和功用,并且实实在在地反应了读者、作者心灵深层次的精神状态。 《边疆文学》副主编范稳针对大师和韩旭的争论说∶不要跟诗人讨论诗歌,因为自己不懂诗歌,也不要跟诗人讨论小说,因为诗人不懂小说。 我认为大师对文学的诗掘起,小说消退的精神是具有大师级的偏执、顽固状态的。站在他的立场是绝对正确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要有这种状态。 韩旭也是正确的。他维护的是普通人群的共鸣。他也有错,错在他还不是大师。等他成了大师,那么,我告诉你∶他就永远是对的了。 《边疆文学》副主编范稳是折衷的,不对,也不错,不要跟诗人讨论诗歌,因为自己不懂诗歌,也不要跟诗人讨论小说,因为诗人不懂小说。至少,这是非常适合调和冲突的普遍原则。 这些是此次研讨会的小插曲,如果你要问我我是怎样看待大师于坚、老编韩旭他们的观念,那么我告诉你,我尊重大师于坚、老编韩旭他们的观念,小说我还是要写的,诗歌还是要读的,我们那个《远方》文学网站里有许多诗歌,我不读诗,我这网站小编就失职了。小人物一般就是这样普通的顾全着当下眼前的事务。 这次研讨会是一次层次很高的纯文学会议。没人提及网络文学。似乎参会的大部份人都是文坛传统纸媒类型的。他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就如我对他们的认识一样∶熟悉的陌生人。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大师是怎么一个概念? 我想∶是可以权威地褒贬一切的、极端钻牛角尖的人、思想敏锐的人、神经脆弱的人、言行怪异的人就可以做大师。 如果你跟我一样普通并且普遍,那么你就不是大师的料了。或者这样跟你说吧∶大师一般都是由特殊气质构成的,与神经病近似的天才。 我是脚踏两支船的人,传统纸媒文学、网络文学我都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周茂林和我目前为止,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更多来自网络。N次网络文学大赛上我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然还有钞票。在写这篇文字时,我手边还放着一张美国寄来的二百美元支票,是我中篇小说《血色寒冬》参赛得三等奖的奖金。 面对网络我是愉快的,面对传统纸媒我也是愉快的,我的愉快是因为我还在写一些被称为小说的汉字。并且把这种愉快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成份,而写作的愉快又充实了我的生命,并体现出某种只有自己严重地感到的价值和尊严。【标注一句网络流行汉字∶上述言论并不代表有钱、有权阶层,其价值和尊严的定论只代表作者观点。】 事实上,我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你到底要说什么?你的主题是什么? 我遗憾的告诉你,我什么都说了,什么也没说。至于主题,我总觉得很可疑,因为主题下面必然会围绕主题布下圈套让人钻,我不想让人钻进某个圈套中。保持你独立思考和判断,是我对你的尊重。所以没有主题。只有个不得已的标题∶时代的陌生人。其实,你和我还有他、她、都是这个时代的陌生人。只要是人都是陌生的。只有一种东西,大家都熟悉,都热爱,那就是RMB。当然美元也一样。 2004.7.1
旧文一帖,请大家指教。
钦佩!!
一生学文,一生钦文!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