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暑假,我到德保住了一個月,做關於方塊壯字的考察,其實也是順道放自己的假。有一次得到別人邀請,一同參加一場婚宴,有幸得見當地的婚宴習俗,大開眼界。今和貝儂們分享一下。 當地婚宴中男女賓客是分開兩個廳坐的,席上的擺設也不一樣,先看看男賓的宴席,有十二菜一湯,包括魚蝦豬肉、雞肉、涼菜、肉卷等,還有汽水、啤酒和白酒。 [attach]7433[/attach] 男賓在吃飯,左側的婦女是路過端菜的,也說明女性並非不可入進。 [attach]7434[/attach] 宴會廳。德保夏天也很涼快,不用開風扇。 [attach]7435[/attach] 我在男賓席吃得差不多,就打算「潛入」女賓席看看。那時部份婦女已離開,每人手上有一袋糖果餅乾,是主人家派的。不公平啊,男賓沒有的。 [attach]7436[/attach] 女賓的菜豐富得多了,全是一座座小山似的大塊肉。原來當地有一項風俗,就是女賓要在宴會上分肉的,因此可見大家都沒有吃那些肉,因為好戲在後頭。 [attach]7437[/attach] 大家要吃的都吃得差不多,但席上大塊肉原封不動,席間你看我我看你,空氣中充滿大戰前的氣息。 [attach]7438[/attach] 說時遲那時快,有主人家向每為婦女派一個大紅膠袋,人人接過膠袋,磨拳擦掌。 [attach]7439[/attach] 一對新人剛敬完酒,大家就起來行動。 [attach]7440[/attach] ...搶肉,看來是由席間年紀較大的婦女話事的,她說現在分哪盤肉,大家就死命把那盤子內的肉往自己的膠袋裏夾,氣氛十分火熱。 [attach]7441[/attach] 今次的目標是蝦。大家努力佔有先機,以最好的方位把蝦夾走。 [attach]7442[/attach] (未完)
哎呀,家园里哪位准备摆婚宴啊?请我们去大吃一顿吧!!
哈哈,,,现才有空认识看IhPei的解说词,有趣!
在德保喝喜酒,男女还要分席的吗?在席间不把好菜好肉吃掉,而是想着带给家里人吃,说明这地方的人心地很善良,顾家。
有趣,有趣啊!!!
呵呵,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喝喜酒..终场那个热闹啊...
结果离开德保后,吃别人婚宴时少了这道程序,总觉得少了那种热闹...
呵呵,阿沛的解说确实有意思!!
其实德保的婚俗跟我家乡很相似,同样分为男宾女宾席位,吃完也要兜着走的。改天我也写写我家乡的婚俗给大家看看,还挺有意思的。
噢,也許這就是本地人和外來人的區別吧。很多本地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外來人看來,是十分有趣和有特色的。香港這邊婚宴和德保的大大不同,因此我一去到德保的婚宴,就會強烈的感受到那種差異,和很多本地人習以為常的細節。正如北方人來到廣東,往往會十分注意各家和商鋪前的土地神位,因為北方沒有(或很少)類似的東西。我去到壯鄉,另一個感到十分有趣的是本地人對「符」的觀念。當時我到紅棉的家裏住,一進去就發現住的房間門外貼了符、床上也貼了符。那一刻我感到很奇怪,因為在廣東「符」是不吉利的,只有有問題的住所才會貼,而本地人則沒有這想法,認為貼符可以驅邪保安。同樣的一樣東西,兩地的概念和認知截然不同。後來我還發現,德保的「符」和廣東的「揮春」有概念上的相似性。有一些場合德保貼揮春的方法我想是受到貼符影響的。大體而言,德保貼符的地方於廣東都是貼揮春的地方,但有些貼符的方法,如把符貼在門樑上,是揮春不會貼的。而今年在德保過春節時,我就看到有些家庭把揮春四個並排懸貼在門樑上。那是廣東不會出現的現象,這種貼法也許是受到貼符的影響。 而於北方我好像沒有看見過有本地家庭貼揮春。
這也許是為甚麼社會科學的研究最好是找和自己原生文化差距較大的社會為對象的原因吧。很多本地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外人一定會比本地人敏感。 而從外人如何描述本地的事物,又可以為本地人帶來另一個觀察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每天習以為常的東西。
“符”是用来避邪的,所以会贴在交通要道,比如门窗,或者重点保护单位,比如床头。这在我的老家上林也很常见。有些人即使迁到南宁这样的大城市居住,也依然保留了这种贴符的习俗。 我到贵州从江县的芭沙苗寨时,住在村支书家里,他家木楼二层有个房间门上贴了几个小纸人,比较神秘。 在山西南部旅游时,则看到有人家里供有黄大仙(狐仙)牌位,呵呵。
我喜欢旅游的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一些对自己来说新奇的事物。
我老家的程序也差不多,只是女宾席(下席)的菜质量比上席差远了。
很早以前,还见过真正按壮族传统哭嫁的呢。
楼主显然以想当然的思维在说明问题!你所拍的那种现象是有,但事实决非如你臆想的那么龌鹾!个中很多细节的意味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层面意味.
算了,懒得打字了,跟一个不了解情况就乱下定论的外乡人,费什么口舌?只是你这种见到表面就想当然的臆测本质的态度及作法,还做什么壮研究?
楼上的,你觉得楼主所写的只是臆想的,那你把更深一层的意思表达出来啊,要不像我们这些外乡人是永远无法知道你们真正的风俗习惯。
楼主显然以想当然的思维在说明问题!你所拍的那种现象是有,但事实决非如你臆想的那么龌鹾!个中很多细节的意味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层面意味.
算了,懒得打字了,跟一个不了解情况就乱下定论的外乡人,费什么口舌?只是你这种见到表面就想当然的臆测本质的态度及作法,还做什么壮研究?
你是德保人么?说话怎么这么“龌龊”(对不起,既然你无端端说别人龌龊,我也就只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我也是一个德保人,我认为楼主所拍的、所陈述的都是从他个人角度客观来看的,不存在什么“臆想”,反而是很客观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比当局者更能够客观地观察当局者的情况呢。
既然你说别人“不了解情况就乱下定论”,那你怎么不把你所认为的正确的东西说出来证明给大家看啊,要不然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蛮横和无理罢了。如果你真的是德保人,我为有你这样的一个老乡感到羞耻!
我也觉得楼主所写的基本上没有任何偏差。
不过我倒没有亲眼见过光膀子喝酒,也许是我都是在天凉的时候参加婚宴的多。
呵,好好看啊.
类似这样的婚宴我也参加过,是挺热闹的,气氛好好.
我们德宝的这个风俗将剩余食物带走也是为了顾及主家的颜面因数在里面……
即便你很富裕根本不用带这些多少都要带一点,因为主家想把喜庆让参与者带回到参与者的家里,让更多的人一起快乐。
如有一家关系跟主家关系非常铁而宴会当天有别的因数干扰而没去成,主家很可能给你送
如有一家关系跟主家关系非常铁而宴会当天有别的因数干扰而没去成,主家很可能给你送
在靖西,不是“主家很可能给你送”,而是当天一定要送去。当天不能送的,过了也要事后送上一些新鲜的生肉或其他礼物代替。
即便你很富裕根本不用带这些多少都要带一点,因为主家想把喜庆让参与者带回到参与者的家里,让更多的人一起快乐。
如有一家关系跟主家关系非常铁而宴会当天有别的因数干扰而没去成,主家很可能给你送
这种风俗应当长久保存。
在这个年代,还能保持这么一种风俗习惯,说明人与人之间还有很浓的人情味。
现在的婚宴,我总觉得像一种形式,请到你了,只要封包到了(包封一定记得送啊!),宴席时你到不到,主家不一定知道,而且根本没人理,感觉就是一种金钱关系,没什么人情味。
相片比较真切,不过文字说辞不够内行,作为一个壮族人看起来有点不爽,完全是以一种调侃的口气。和有点不尊重的感觉。。
老家那里也基本有类似的风俗习惯。。
原来德保也差不多了,看来以后娶德保mm的话,呵呵,可就轻车熟路了。。。。
我喜欢德保的这种婚俗!
最讨厌广东特别是佛山的婚俗了!
男的,比如我,要争取娶德保mm,
醉醉如果是mm,就争取嫁个桂西gg就可以啦。。
男的,比如我,要争取娶德保mm,
醉醉如果是mm,就争取嫁个桂西gg就可以啦。。
我也想嫁德保GG啊!!!可是没人给我这个机会啊!
德保现在不只结婚这样摆宴连搬新家也这样,但不同之处就是在打的包里少了红鸡蛋
我也想嫁德保GG啊!!!可是没人给我这个机会啊!
呵呵~我是德保人,路过,也想说几句,拜托大家扔砖头的时候下手轻点~~
我怎么觉得是一种陋习?每次看到老妈和姐姐去参加别人婚宴的时候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来了,
感觉他们不像是去给人家庆祝的,倒是像去抢那几块肉的~~~~
可能见这种事多了吧,反正我还是不喜欢去赴这种宴~~~~
还有再问楼主一下,你那时拍的是哪里呀?
我现在被流放塞外,看到你发的图好想家~~~~
前年去靖西贝侬吃一次喜酒,感觉比德保还要讲道理呢,不管是男桌还是女桌的菜,大都是为打包回家准备的,害得我们几个德保去的贝侬吃不饱
谢谢阿沛顶旧帖啊,才让我看到如此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好几年没吃过德保喜宴了
小时候经常跟奶奶去吃喜酒。感觉好温馨。
一般都是办喜酒前一天就去了,奶奶要和办喜酒的亲戚一起筹备。
在婚宴上碰见的伙伴,交谈甚欢,可是十几年后不知去向。
偶尔听闻,知道他们也办自己的喜酒了。只有我这个在读书的孩子,没有着落......
没想到阿沛哥哥对喜酒还有一番研究!治学真的很严谨!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