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maren 发表于 2003-2-26 18:46:00

壮族农民版画(转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美的驱动心的向往———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传统探源<p><br> &nbsp; &nbsp;在中越边境红河流域大山深处的壮族村寨中,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小村子———阿峨新寨,近几年来,以其饱含着泥土芬芳气息的壮乡版画,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br> &nbsp; &nbsp;阿峨新寨位于马关县仁和镇南面,是一个壮族侬人聚居的寨子,全村104户人家,坐落在小山坡上,村子的两边是成片的耕地,村子后面是绿茵茵的老林。因村公所不远处有座矮山,形似鹅脖子,阿峨新寨西面与河口县相邻,南面与越南咫尺相望,夹峙在红河水系南溪河、盘龙江流域中。与大多数壮族村寨一样,阿峨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当地主产水稻、玉米等,主要副业是妇女栽席草编草席、养鸭子腌鸭蛋、摘树叶包粽子换钱。由于历史以来一直深藏在边远的河谷山区中,阿峨新寨壮族传统文化相对保存较为完好,如古老的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建筑民居、传统服饰、语言歌舞等,无不透露着壮乡浓烈的文化气息,特别表现在绘画艺术上,更是独树一帜,阿峨版画宣泄着壮族丰厚的文化底蕴。<br> &nbsp; &nbsp;受传统文化世代浸染的壮族人,聪明、灵巧、好学,天生对艺术有极好的感悟力。阿峨新寨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喜欢画画。无论男女老幼,到田里劳动、到山上放牛、到箐沟里找柴,闲暇时都喜欢用木棍在地上、草上、河滩上、木板上画画。画画做什么?按传统的习惯,是为了描花样,是妇女们纺织绣染制衣的实际需要。<br> &nbsp; &nbsp;壮族爱彩,妇女们的刺绣是有名的。不论谁家,家里人一年四季穿戴的花衣、花帽、裙子、花鞋、头帕、围腰、领褂、背被等,都被她们绣得五彩缤纷。除农事和家务劳动外,她们的时间几乎都用在画花样、绣花、制衣上。绣出的花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参加每年村社活动时的“媲美”。谁家女人花绣得好,表明她勤劳能干,颇受大家尊敬,就连丈夫脸上都有光彩。所以,画花样是极为重要的事。但是,制衣的过程很费工夫,先批线一梭一梭织好土布,到山上采来蓝靛沤烂将布染黑,漂洗干净后用捣碎的白芨浆,浆好晒干后用从河边、地头捡回的星星石来滚,星星石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滚后的布又黑又亮,是刺绣的上乘布料。女人们忙不过来时,家里人就帮着画画。画好选中的花样或是誊印或是剪贴在土布上,涂上颜色晒干后再绣。由于长期周而复始的运作,阿峨新寨形成了人人喜欢画画的民风,更有了好的佳作。到后来,为了避免誊印、剪纸样、涂颜料等工序的麻烦,村民们干脆把花样画在木板上,用刀刻好,拿去直接印在布上,这是阿峨新寨最早的版画。再后来,在文化馆教师的启发、辅导下,他们在木板上增加了大量画、刻的内容,有着传统文化厚实根基、散发着泥土香味的阿峨版画诞生了。版画在阿峨新寨普遍受到喜爱,几乎每家每户都参加画。有的人家是祖孙三代,父子、夫妻、兄妹等一齐上阵,年纪最长的有50多岁,最小的只有7、8岁。他们说:“劳动回来,一画版画,就会兴奋起来,就不累了。”目前寨子里的中、青年人,几乎人人都会制作版画。<br> &nbsp; &nbsp;阿峨版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生产生活类、体育竞技类、科普类、反映良好社会风尚、歌颂美好情操、宣传美好生活等内容的都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壮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真实情况,如大多反映农田、绿树、河流、耕牛、鸡鸭、农舍、穿着传统壮族服饰劳作的农人、各种各样独特的民族风俗活动、寨里人生产生活学习生动的瞬间等,具有艺术和历史的双重性。<br> &nbsp; &nbsp;阿峨版画是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它主题鲜明,一幅画基本就表达一个思想,直率坦荡地表现出丰富的真实;它风格独特,在继承民族民间美术遗产的同时,积极吸收专业绘画的有益部分,构图古朴而新颖,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民族特色浓厚,刀法粗犷中不乏细腻,把壮族如诗如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br> &nbsp; &nbsp;由于阿峨版画出自地道的农民之手,比较写实,乡土味特浓,有人说表现出艺术手法不高,是他们的特点;也有人说朴实无华才好,是他们的优点。但不管怎样,他们在自己纯朴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思方法,如画穿牛鼻,他们一个细节不漏地画出全过程;画坐飞机,他们把想象中的飞机画得像个蚂蚱……正是这些朴实无华、土得掉渣、充满童稚味的东西,是他们的最可贵之处。他们用自己真实的艺术语言,民族特色的刀法,极大的热情,把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努力做到生活、情感、造型艺术语言三者的统一,这正是他们的最成功之处。阿峨新寨的版画送到上海展览,上海人说,很朴实,从中看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他们愿全部买下展销。<br> &nbsp; &nbsp;在艺术手法上,不但保留了壮家的民族特色,还表现出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渗透,体现了壮汉文化的撞击和交融的情形,把壮乡古老的绘画艺术和汉文化艺术巧妙地融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壮乡版画的发展。色彩上,不但有黑白的,还有两种以上套色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力。<br> &nbsp; &nbsp;版画使阿峨新寨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田里、地里、家里,三点一线年年月月重复的日子,走上文化艺术创作的道路。民间艺术的东西,要真正地走入市场,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实现此目标,马关县委、县政府把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作为马关的民族文化拳头产品加以扶持和发展。<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来源:云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保护中心<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

luomaren 发表于 2003-3-24 06:58:00

壮乡农民版画在昆开展 (2003-03-21) &nbsp;<br>  <br> &nbsp; &nbsp;昨日上午,“马关县壮乡农民版画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展出的200多幅黑白版画作品,均出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新寨农民之手。壮乡农民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质朴无华的刀法,大胆而生动地展现时代、表现生活。作品中洋溢着的清新的泥土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情趣,令参观者禁不住乐出了声儿。这个展览将展至3月30日。<br> &nbsp; &nbsp; 金谷碾房龙子辉作<br> &nbsp; &nbsp;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仁和镇阿峨村委会,有一个叫新寨的自然村。这里住着104户人家,其中壮族93户,其他民族11户。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br> &nbsp; &nbsp;1975年的春天,这个山寨的文化生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走上艺术的道路。<br> &nbsp; &nbsp;早在1973年,阿峨新寨就建立了文化室。在县文化馆的关心和指导下,文化室的工作很快走上正轨。1975年州文化馆(现州群艺馆)的贾元坤馆长与美术辅导老师王定尧到马关县文化馆指导工作,王定尧老师为大家办了一个版画培训班,讲述绘画、木刻的有关知识,手把手地教他们画,教他们刻,教他们印。<br> &nbsp; &nbsp;通过培训,农民们基本上掌握了版画的技能。<br> &nbsp; &nbsp;20多年来,美术组的乡亲们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版画活动在阿峨新寨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版画创作。他们年长的50多岁,年幼的12至13岁,也有七八岁就来跟着学的。一家有二三人参加美术组是常事,有的家多达5人。有父子、夫妻、兄妹等一起参加的。<br> &nbsp; &nbsp;20多年过去了,尽管辅导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作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壮乡的农民们始终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画笔,没有放下过手中的刻刀,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构图古朴而新颖,刀法粗犷中不乏细腻,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他们纯朴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思方法,自己真实的艺术语言。<br> &nbsp; &nbsp;有耕耘就有收获。一大批壮乡农民版画能手脱颖而出。寨子里的青年人,几乎人人都会制作版画。在基本掌握绘画及木刻技能后,积极实践,大胆创作,先后共有80多人的1000多件作品问世。<br> &nbsp; &nbsp;如今,壮乡版画不但在文山、云南、乃至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在国外也有了知名度,受到各族各界朋友的青睐。<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闻文曾丽琼 (春城晚报) <br>

luomaren 发表于 2003-3-24 06:58:00

艺术家点评壮乡版画 (2003-03-21) &nbsp;<br>  <br> &nbsp; &nbsp;杨成忠:这个画展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文山壮族农民版画。新寨农民20多年来能将这门民间艺术坚持下来,其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很重要,且很辉煌的一部分。参加此次画展的农民,有的家里3代人都搞版画。作品中透射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很多专业画家都做不到、想不到的。画中农村恬静的生活场景,看起来是很平凡的生活小节,但很感人。此外,画作中的牛、羊等,每个都不一样,这是农民独到的眼光。对于壮乡农民版画,我有三点建议:首先,要在新时期不断地发掘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东西,使得农民版画有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其次,个性还可更加张扬一些,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可作为题材和表现形式。再次,适当地考虑版画与市场的结合。<br> &nbsp; &nbsp;姚钟华:我于上世纪70年代初次接触新寨农民版画,其中大胆的黑白对比着实让人惊讶。壮乡农民版画表现出农民敏锐的感受,保持了农民自己的生动新鲜感,很亲切。如《小锅煮酒》等作品以刀代笔,很有版画的特点。又如《老鹰》,没有拘泥于传统画“青松岩石立苍鹰”的表现形式,而是画成老鹰叼着老鼠飞等等。这样的作品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受商业的影响,不少民间艺术正逐渐消亡,因此走市场也不能以牺牲马关农民版画的特色为代价,要保持这一民间艺术自娱性的文化特点。<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黄华程肇琳(春城晚报) <br>

依维 发表于 2003-3-28 21:42:00

luomaren贝脓!你是云南吗?

luomaren 发表于 2003-3-29 01:22:00

很抱歉不是,但我对云南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

依维 发表于 2003-3-30 15:18:00

&nbsp; 欢迎您光临!我可以做你的向导,带你去最苦,最土,最老的壮乡去,不怕吧?

luomaren 发表于 2003-4-1 18:12:00

没关系!谢谢贝侬,条件允许,一定去!

liu-dynasty 发表于 2003-8-13 08:36: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36_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马关阿蛾新寨的农民版画<p>转载自:《云南画报》<br>http://www.yunnanpictorial.com/yuhp07/html/002.htm<p>  金秋时节,我们驱车来到中越边境马关县仁和镇阿峨布速新寨,黄灿灿的稻田映衬着绿荫里的壮家湛青瓦房,淙淙溪流唱着欢快的歌从远古走来,山那边悠悠传来壮家少女甜甜的歌声,湿漉漉、凉爽爽的空气,弥漫了所有空间。漫步村中,有种融入自然、回归原始之感。走进文化室的长廊,一幅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版画跃入眼帘,这些版画都是寨子里农民自己创作的。<br>

liu-dynasty 发表于 2003-8-13 08:37: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36_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这小村,居住着104户人家,壮族93户,其他民族11户。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自动喜欢画画、绣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他们亲手制作。早有所闻这里的农民版画最具特色,如一簇瑰丽的艺术之花,盛开壮乡。

liu-dynasty 发表于 2003-8-13 08:38: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36_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说起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在阿峨新寨的萌芽,还有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有个叫龙继群的壮家后生,自幼喜欢画画,长大后,看着村里人一笔一画在布料上刻划着刺绣的图案,觉得特费劲。这个爱思考的小伙子便想,何不把图案刻在木板上,一次就印个几十份上百份,岂不更方便?于是他找来木板,打制了粗糙的刻刀,刻下第一块“版画”,一试,果然成了。从此,王光耀、卢正林、龙继拍等很多人都学着试“版画”。一时间,寨子里形成了一股绘画、刻画热潮。那朴实的线条,神似的图案,虽不能成为艺术,却表达了壮家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br>  版画活动在阿峨新寨蓬勃兴起,村里成立了版画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年长的50多岁,年幼的十二三岁,也有七八岁就来跟着学的。村妇女主任龙彩凤积极支持丈夫卢学清、儿子卢正刚、儿媳龙秀芬、女儿卢琼同时参加美术组,她主动在家承担家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耀,他自幼喜欢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克服了父母年迈、妹妹残疾、家务繁忙等困难,一头扎在版画里就出不来了。他说:“我宁愿吃差点、穿旧点,也要学版画。”他于1980年被吸收在文化站工作,1989年被州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从此,阿峨新寨在省、州、县内小有名气,2000年被国家文化问好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liu-dynasty 发表于 2003-8-13 08:39: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36_1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不但成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朵绚丽的艺术文化之花,还登上了省乃至全国、海外艺术殿堂。去年在上海展出,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上海人观看了展出后,难以相信在贫困的边疆,一群农民创造出这样奇妙的版画艺术!许多优秀作品还飘洋过海到日本展出,受到国外专业人士赞誉,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亲自致信祝贺。

liu-dynasty 发表于 2003-8-13 08:41: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36_1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二十多年过去了,壮乡的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画笔,没有放下过手中的刻刀。农闲时,便到田间地头忙里偷闲采撷生活的场景,他们先后创作了40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构图古朴而新颖,刀法粗犷中不乏细腻,有很强的表现力。他们用纯朴的思想和真实的艺术语言、娴熟的刀法,充分地表现生活、表现时代,以极大的热情,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表现出来,做到了生活、情感、造型艺术语言的统一,在继承和发扬当地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同时,不断吸收专业绘画的技巧,把自己如诗如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线条粗犷中藏细腻,拙扑里见精巧:画面紧凑有度,疏密得当:内容小中见大,一斑窥豹,丰富多彩。在创作构思上,不但保留了壮家的民族特色,还可以看到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渗透,充分体现了壮汉文化的撞击和交融。

venjiebiao 发表于 2003-8-13 12:36:00

艺术之乡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族农民版画(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