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目录
今年4月2日上午9点半左右,我在广西南宁的广西民族学院内拜访了著名的壮泰文化研究专家范宏贵教授,很荣幸,他赠送了三本他著作的书籍给我,分别是《壮族历史与文化》、《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现在将《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一书的目录摘抄于下,让贝侬们对这本介绍壮泰族系的好书有个大概的印象。<p>《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前言<p>第一章 民族形成的多种模式<br>一、民间对民族的认识<br>二、由粗到细的认识<br>三、民族名称的由来<br>四、族称的嬗递关系<br>五、民族形成的多种模式<p>第二章 奇妙的发现<br>一、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发现<br>二、国人的探索<p>第三章 长途大迁徙<br>一、向西双版纳及其附近的迁移<br>二、迁徙的时间和出发地点<br>三、西双版纳之称及范围<p>第四章 迁徙的后浪<br>一、侬智高及其部众的南移<br>二、各种原因的迁移<br>三、寻踪溯源<p>第五章 德宏傣族的迁徙<br>一、南越与哀牢<br>二、傣族沿怒江迁徙<br>三、从勐卯向东南迁居<p>第六章 布依族的迁徙<br>一、中国境内布依族的迁徙<br>二、从中国迁入越南、老挝的布依族<p>第七章 侗族的迁徙<br>一、侗族的迁徙古歌<br>二、语言比较<p>第八章 水、仫佬、毛难、黎族的渊源与迁徙<br>一、水族的移动<br>二、流入越南的水族<br>三、仫佬族与侗族、壮族的关系<br>四、毛难族的始祖与语言<br>五、黎族在海南岛<p>第九章 越南岱族、侬族、高栏人的迁徙<br>一、族称的演化<br>二、壮、岱、侬族的密切关系<br>三、岱族、侬族的异同<br>四、岱族仍在流动中<br>五、还在南移的侬族<br>六、高栏人<p>第十章 越南泰族的由来<br>一、支系与语言<br>二、白泰<br>三、黑泰<p>第十一章 老挝的老龙族、泰族<br>一、老龙族来历诸说<br>二、老龙族来源新说<br>三、一段历史的回忆<br>四、复杂的普泰人<p>第十二章 泰国泰族的起源<br>一、泰国泰族发源地及迁徙诸说<br>二、壮泰族先民共同生活的画面<br>三、晚近的迁移<p>第十三章 缅甸掸族及西进的印度阿洪人<br>一、分布与自称<br>二、掸国与勐果占壁国<br>三、元明时期的木邦、勐养、勐密、蛮莫、勐艮<br>四、勐卯国<br>五、现代掸族与傣族的关系<br>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p>第十四章 文字·人名·地名<br>一、文字<br>二、人名<br>三、地名<p>第十五章 物质文化<br>一、住宅——干栏<br>二、衣与食<p>第十六章 精神文化<br>一、对“天”的共同信仰<br>二、民间文学与音乐<p>第十七章 历史的回顾<br>一、tai的含义<br>二、葫芦形的分布<br>三、迁徙的原因和时间<p>主要参考书目<p>后记 很不错的一本好书,书中讲到了大家关心的壮族、布依族、岱侬族、泰族、寮族、掸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民族及其关系。有机会我也要找来看看。 研究表明:东南亚地区的十几个民族起源于中国南方 <p>--------------------------------------------------------------------------------<br> <br>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中国八个少数民族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十几个民族,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南方。 <p>这是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范宏贵教授经过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关于这一结论的学术著作《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日前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p>范宏贵教授说,中国壮、布依、傣、侗、黎、水、仫佬、毛南族,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泐、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的阿洪人等,总共约9000万人口的十几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犹如一棵大树,经过若干年的生长后,生出许多枝干。上述各族,根是相同的,只是枝干不同。” <p>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虽然发现这些民族在人种、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关系密切,但它们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p>加上这些民族大都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即使有文字的民族也是较晚才有,因此对它们民族远古的历史缺乏本民族文献的依据。同时,有关这些民族相互关系的记载很少甚至没有。这都是国际学术界面临的难题。 <p>范宏贵教授认为,居住在中国岭南一带的古代百越西瓯人,或因战争,或因寻找肥沃土地,在不同时期迁移到别处。向南迁移的一支先到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再转入越南西北、泰国。向西迁移的一支到云南元谋、德宏,进入缅甸、泰国,然后向西迁移,进入印度阿萨姆。现分布在东南亚一带的这系列民族,和中国八个少族民族一样,都是由古代百越西瓯人迁移、分化而成。 <p>“泰国泰族的民间传说讲,他们从中国南部跋山涉水,穿行于热带丛林,击退当地部落的袭扰,最后来到泰国并定居下来。越南热依族民歌中有‘远离柳江不能浴’,另一首情歌说‘同死桂林地’,说明他们的祖先在广西。西双版纳民间故事《召树屯》,在泰国叫《拍素吞》,在老挝叫《陶西吞》,在缅甸掸邦叫《雀女与猎人》,它们的内容情节相同,而它们与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也相似。 ”范宏贵教授对记者说。 <p>范宏贵教授研究发现,壮泰系列民族虽然现在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它们在语言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他说:“‘水’、‘田’、‘种子’、‘稻’等农业词汇,在壮泰系列各民族的语言里相同或相近,表明在古代出现农业的时候,各民族是生活在一起的。‘酒’这个词壮语和傣语也相同,再从广西武鸣、荔浦、陆川等地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饮酒器来看,在商时期壮族和傣族已有酒,并且一起生活在岭南一带。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楚国的一首《越人歌》,用壮语、侗语、傣语都能译出来,说明那时候他们还是住在一起的。 <p>范宏贵教授认为,将广西壮族人的体质资料和泰国泰族人相比的结果发现,他们的种族相似系数在一左右,表明他们在种族上很接近。 <br> 下面引用由一丐山人在 2003/05/25 01:06pm 发表的内容:<br>西双版纳民间故事《召树屯》,在泰国叫《拍素吞》,在老挝叫《陶西吞》,在缅甸掸邦叫《雀女与猎人》,它们的内容情节相同,而它们与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也相似。 ”范宏贵教授对记者说。 ...<br><p>我现在才注意到这句话。其实,不难看出,所谓的《召树屯》、《拍素吞》、《陶西吞》,其实都是同音异译。汉字的表音模糊性与表意指事性,决定了它不适合音译外来词汇。 这么好的书,要是在网上发表就好了. <p>学习!</p> 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中国八个少数民族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十几个民族,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南方。这是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范宏贵教授经过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范宏贵教授的一大贡献. 中国壮、布依、傣、侗、黎、水、仫佬、毛南族,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泐、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的阿洪人等,总共约9000万人口.现在可能有一亿人了. 现在在哪里有卖啊? 我手头上这本书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00年12月出版(第一版)的,出版数量是2000册,估计现在已经售罄了。 <p>才出那么少啊?是不是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啊?</p> <p>我也在找这本书。</p><p>知道哪里有卖,或是可以借到。</p><p>请大家告诉我一声啊!我的MSN:<a href="mailto:ljmf1930@hotmail.com">ljmf1930@hotmail.com</a></p><p>E-mail:ljmf1930@163.com</p> <p>现在才注意到这句话。其实,不难看出,所谓的《召树屯》、《拍素吞》、《陶西吞》,其实都是同音异译。汉字的表音模糊性与表意指事性,决定了它不适合音译外来词汇</p><p>-----------------------------------</p><p>汉字翻译外来语通常是以意译为主的!</p><p>如计算机,干部.羊芋等.</p><p>音译的词相对来说比较少啦.类似葡萄之类的</p> <p>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br/>2003-07-03 教社政〔2003〕5号 <br/><br/>…………………… <br/>……………… <br/><br/>民族学(4项) <br/><br/>《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初探》 论文 崔明德 《历史研究》1997年5期 <br/><br/>《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 著作 范宏贵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 <br/><br/>《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 著作 高永久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br/><br/>《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 著作 祁庆富 编著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 <br/>…………………… <br/>…………<cc></cc></p><p><a href="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535.htm">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535.htm</a></p> 兄弟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向未来 没办法了,等吧. 很想买一本!!! gwnz muengx miz gai!youq gwnz muengx cawx ndaej! 范宏贵教授说,中国壮、布依、傣、侗、黎、水、仫佬、毛南族,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泐、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的阿洪人等,总共约9000万人口的十几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犹如一棵大树,经过若干年的生长后,生出许多枝干。上述各族,根是相同的,只是枝干不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