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人 发表于 2003-4-18 13:37:00

一千多年前的技术仍受"重用" 桂北有人学蔡伦造纸

一千多年前的技术仍受&quot;重用&quot; 桂北有人学蔡伦造纸<br> <p><br>(2003-04-18 08:39:48)<br> <br>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肖亮升 <p> 1800多年前,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因此成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而闻名于世。让人惊奇的是,1800多年后的今天,这项技术最原始的工艺流程至今仍完好无缺地保存在桂北的一个小山村里!近日,记者前往这个叫做陶善的小山村,对这一古代杰出科技成果的“活化石”进行了采访。 <p> <p>这就是造纸的重要工具--“帘子” <p> <p>此为成品纸张 <p> <p>当地人在“抄纸”(造纸) <p><p> &nbsp; &nbsp;一、造一张纸72道工序<p><p>记者在桂林市临桂县宛田瑶族乡陶善村见识了这一原始的造纸术。陶善村是一个非常偏僻、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交通极不便利,从乡政府驻地搭乘汽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颠簸几个小时,再步行一段山路才能到达。记者在该村的一个造纸工场看到:这里的造纸术土得掉渣,与史料记载的蔡伦造纸术的工艺流程一模一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再加上当地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般的地理环境,让人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回到了1800多年前。 <p><br>该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用毛竹作为造纸的原料,管造纸叫“抄纸”。村民们将嫩竹子从山上砍回来,用刀劈成片后泡在一个水池内撒上石灰,叫做“浸麻”;“麻”在水池中浸泡三四个月后,将水池的水放掉,把洗干净石灰的“麻”再放入清水中漂白,叫做“洗麻”,这时造纸的原料便可以用来造纸了。 <p>人们将“麻”放在地上用脚一点一点地踩烂,叫做“踩麻”,“踩麻”一般需要六七个小时;然后将踩好的“麻”放入一个叫做“纸槽”的大木槽中,用一根棍子在里面来回猛烈地搅拌,叫做“打槽”;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纸浆;然后在纸浆中加进一种从当地山上采回来、有润滑功能的树叶的汁之后便可以“抄纸”了。 <p><br>“抄纸”的工具是一个用细小的竹丝编织成的竹帘,叫做“帘子”,用这个“帘子”将纸浆轻轻地抄起,然后将抄好的纸平整地叠放在一起,榨干;然后再用手一张一张地将纸翻开、烘干,就成了纸。记者在一户村民家中看到,这种纸的质地比较粗糙,规格约为60厘米长、30厘米宽,纸的颜色为黄色。 <p><br>据当地人介绍,从纸的原料竹子到一张完整的成品纸,整整需要72道工序!在这繁琐的72道工序中,每一道工序之间都环环相扣,马虎不得,只要其中的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将使整个造纸的过程前功尽弃。有时候抄了一天的纸,若是在榨干纸的水分这道工序中一不小心,将辛辛苦苦抄好的数千张纸榨烂,又得将榨烂的纸放回“纸槽”中重新再抄一遍。由于工序的复杂,要想学会“抄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有的村民学了几年还不能完全“出师”,有的甚至学了一辈子还是“半桶水”。 <p><p> &nbsp; &nbsp;二、造纸业曾辉煌一时<p><br>据陶善村的村民们介绍,从他们老祖宗的老祖宗开始,当地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造纸的,这种造纸的方法被祖先们代代相传,因此得以完好无缺保存至今。至于这种技术从什么地方传入?由谁传入?就连该村90多岁的老人也表示无法追溯。 <p><br>当地村民称,他们的祖宗告诉他们,从宋朝开始,当地的造纸业便已经辉煌一时。新中国成立后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造纸场。在当时,当地男人几乎没有不懂得“抄纸”的,“抄纸”成为衡量一个男人是否精明能干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男人从十三四岁开始就跟家人学着“抄纸”。 <p><br>“抄纸”曾一度成为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收入,生产出来的纸不仅在桂北乃至整个广西十分畅销,甚至还远销湖南、四川、广东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一担4000张的纸可以卖到40-50元不等的价钱,现在由于数量缺少,价格已经升至100多元一担。 <p><br>从当地的不少地名中就可以得知当年造纸业的辉煌。如一些叫做“纸场界”、“纸场塘”、“纸场湾”的地方,虽然现在已经是古木参天,有的古木已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但那里还明显有造纸工场的痕迹。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以“纸场”来命名的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造纸业最为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居住着大量的以造纸为生的人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纷纷迁移,于是这些地方便逐渐荒芜,成为今天的森林。 <p><p> &nbsp; &nbsp;三、“活化石”面临着消失<p><p>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名考古专家前往与当地相邻的国家级花坪自然保护区旅游时,发现了这一原始的造纸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名专家在对这一造纸方式的工艺流程进行考察研究后发现,该造纸术就是蔡伦造纸术原汁原味的保存,丝毫没有添加任何现代科学的成分,是蔡伦造纸术的“活化石”,是研究造纸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p><br>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陶善村的造纸业便日渐走向了萧条,如今该村仅有一户人家继续少量的造纸,其他的造纸工场相继关闭,眼看这一造纸术的“活化石”面临着消失。这是为什么? <p><br>据了解,造纸工艺的繁琐、造纸工作的辛苦是导致这一“活化石”面临消失的直接原因。“一担纸才卖到100多元钱,而抄一担纸的时间加起来至少要花1个多月。现在我们在家做其他的活或者出去打工远远不止这个钱,而且还比抄纸轻松得多。谁还愿意抄纸?” <p>该村一名姓刘的村民这样对记者说。据这名村民介绍,在农民们所有的农活中,“抄纸”是最累的一种活,别说身体素质较差的村民抵挡不住那72道工序的“折磨”,就连那些身强力壮的村民抄几个月的纸下来也会累得筋疲力尽。 <p>这名村民告诉记者,从1990年开始,当地村民便开始大量地种植一种叫做“灵香草”的作物,不少农民都发了一点小财,还有很多农民则走出去打工,纷纷放弃了赖以生存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造纸业。到现在除了一户叫做萧传信的村民继续造少量的纸留来自用之外,全村已经找不到第二家造纸场了。 <p><p> &nbsp; &nbsp;四、老“抄纸”的情怀<p><p>萧传信为什么至今还在造纸? <p><br>“我家几代人都靠抄纸生活,我从14岁的时候就开始抄纸,我对抄纸的感情很深很深啊!”萧传信面对记者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p><br>今年55岁的萧传信告诉记者,从他老祖宗开始就以造纸为主业,他们的祖宗原来居住在花坪自然保护区内,靠着几片竹林造纸卖钱娶老婆、养家糊口。 <p>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手把手地教他学会了“抄纸”,他14岁的时候正式开始了“抄纸”的生涯,那时候正是大集体的时候,他去帮生产队“抄纸”,因为他年龄小,抄一天纸虽然累得腰酸腿疼,但只能算半个工分。 <p>土地承包到户后,他除了种好自己的几亩田地之外,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抄纸”。他一直抄了几十年,不仅靠“抄纸”养活了一家人,还送孩子们念书。现在虽然靠“抄纸”赚不了几个钱了,但是他已经对“抄纸”这一行业有了浓厚的感情,就像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他也曾经几次想过要放弃,但最终都割舍不下。 <p><br>“现在,除了我之外,我们村抄纸的人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懂得抄纸了,我年纪老了、身体又不好,抄不了多久了。 <p>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技术,到我们这一代马上就要失传了。假如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问起抄纸是怎么一回事时,我们该怎么样向他们交代?看来他们只有在博物馆中了解抄纸的故事了……”说起“抄纸”的前途和命运,萧传信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 <p>对“抄纸”的生存表示担忧的萧传信在谈到如何保存这一文化遗产时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这个‘古董’加以保护,让它得以永远的保存下去,让后人能够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地球上还有这么古老的造纸方法,毕竟这么古老的东西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p> <br>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4-18 14:40:00

&nbsp; &nbsp; 这项技术,云贵地区今天也存有不少!

luomaren 发表于 2003-4-18 22:58:00

我有一个亲戚会做纱纸和香。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4-19 00:46:00

http://www.gywb.com.cn/金阳时讯<br> &nbsp;香纸沟 <br> <br>  &nbsp;交 通:位于贵阳市东北郊,距市区35公里。贵阳黔灵公园汽车站有中巴前往。 <br>  门 票:10元(如有出入,以公园门口票价为准)。 <p>                  香纸沟风景区简介 <br>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贵阳市42公里,有从贵阳黔灵公园开往景区的专线旅游中巴车和微型出租车。 <br>  香纸沟景区海拔960-1563米,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5℃,景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频繁,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加以白水河支流因落差形成的迭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 <br>  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天际线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使人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飞瀑气势宏伟,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欲滴。 <br>  香纸沟的自然景观、集山、水、石、林、竹、洞为一体,各具精华,又山水兼顾;香纸沟的人文景观以其原始的手工造纸而独具特色。“三月三”布依歌会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八方客人,同时香纸沟的布依贴画和簸箕画,工艺独特,别具匠心,深爱省内外客人的青昧。 <br>  香纸沟是贵阳境内一颗“绝色的宝石”是古老的蔡伦造纸博物馆,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千多年前的技术仍受&quot;重用&quot; 桂北有人学蔡伦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