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开壮文化起源之谜
专家揭开壮文化起源之谜 <br>--------------------------------------------------------------------------------<br> <br>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20日电(记者 王瑾)数十位壮学专家日前在广西田阳县的敢壮山考察,发现那里有形式独特的关于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的文化存遗,这一发现揭开了壮文化起源之谜。 <br> <br> 传说中,敢壮山是壮族的创始祖布洛陀和妻子姆六甲居住的地方,他们被尊称为祖公和母娘。专家们此次在敢壮山母娘岩的柱石上发现了蛙纹(青蛙的线条图案)。他们还在几块母娘神像的碎片上发现了雷纹(雷雨的图案)。 <br> <br> “蛙神、雷神都是壮民族的图腾,因而可以肯定,这些纹饰都是壮族先民留下的,”壮学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说。梁教授认为,它们的形成时间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雷电与渔猎生活密切相关,青蛙则与农田息息相关,从中可以窥见古壮族部落从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痕迹。 <br> <br> 记者在山道上看到,最引人注目的是沿途密密麻麻的香火棍残枝,它们就像婉蜒曲折的长龙,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上。陪同考察的田阳县博物馆馆长黄明标告诉记者,敢壮山是以歌圩(山歌会)为形式祭祀布洛陀的地点,其规模是壮族地区最大的,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br> <br>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传说中的布洛陀祖公的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到三月初九,周围百色、田东、德保、巴马、凤山、东兰、隆安、田林等十几个县的群众都络绎不绝地汇聚敢壮山,朝拜布洛陀祖公神庙,形成了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壮观场面。 <br> <br> “直到今天,敢壮山仍有保留着这种‘朝圣’大典。敢壮山是这一带唯一的石山,这与《布洛陀经诗》所述的‘祖公家在石山下’、‘祖公家在岩洞下’相符;《布洛陀》还记载‘祖公家在安东’,田阳古称‘安’,‘敢壮山’正好在安的东面;这些都表明,布洛陀起源于敢壮山一带。”长年研究《布洛陀经诗》的壮族诗人、广西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古笛说。 <br> <br> 他还指出,“敢壮”的壮语意思是“穴居”,这个名称似乎揭示了此地就是壮族的族源,因为壮族的“壮”字,是‘洞穴’的意思。 <br> <br> 专家还在母娘岩的台阶上发现了古石碑的碎片,上面刻有左“氵”右“念”(古壮文,意思为水)、忐(古壮文,念gen音,意思是上面)等字。 <br> <br> 梁庭望教授告诉记者,古壮字是由古汉字拆开后改造而成的,形成在唐代以前,目前收集到的有7000多字。由于这些文字并不规范,也不完整,所以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记录,而承载壮族历史的则是一些世代相传的古歌、古乐。 <br> <br> “敬请布洛陀,敬请姆六甲,你们是王是仙,供奉坐中间;古时你们到最先,创造天地和人间,人们永远都纪念……”黄达佳是一位家族七代祖传的壮族古歌手,他住在敢壮山脚下,虽说已经58岁了,但是长达一万多行的布洛陀古歌他却能连续唱三天三夜,歌的内容是叙述布洛陀创世的详细过程。黄达佳告诉记者,在他生活的村庄里,男女老少都会唱这么一两段古歌。 <br> <br>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黄凤显说:“这些古歌、古乐就是壮族的创始史诗,是记录一个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壮族文明就是在歌中起源,在歌中得以传承的。”(完)(责任编辑 李璐) 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记载,现在想来壮族的历史真是一个谜。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但今天我们不努力的话,明天的子孙又会有更多的谜,这是不是民族的悲哀,所以,现在大家要努力呀。 壮族文化真的就这样能发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