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人类学视野中的“汉”民族
摘自《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沈林、李红杰、金春子、杜宇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二章第二节P.51-52及第三章第一节P.71-73<p><br>第二章 聚散皆有缘: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br>第二节 历史上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br>一、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p>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生活着数十个民族,其中汉族的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而其余的民族人口总和,还占不到10%,正是因为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p>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在全国所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分布的地区很广大,仅民族自治地方就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从全国来看虽然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各省、市,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区,但是各民族的分布状况、居住区域并非整齐划一、界限分明,而是形成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居住格局。一方面,汉族居民遍布全国,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居民,许多民族自治地方,例如内蒙古、广西、宁夏自治区,凉山、恩施、湘西等自治州,汉族居民还占多数;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大都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同时少数民族也分布全国。例如,1990年回族共有860万人,但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只有150万多人,其余则分散在全国各地。又如藏族,共有450多万人,但聚居在西藏自治区的不到200万人,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虽然维吾尔族分布最广,但是,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十几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居民杂处其中。<p>我国这种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为显著特点的民族分布状况,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互相往来,或者受诸如战争、自然灾害、地方割据等影响造成人口大量流动而形成的。我国民族分布的这种状况,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p><p>第三章 形散神不散: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特点<br>第一节 分布状态与地缘(地域)联系<br>一、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特点<p>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一种直观的、现象的、外在的民族居住形式的反映,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特点有广、多、杂、散等主要特点:<p>广<br> 就是指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在居住地域上分布很广。我国3000多万散杂居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本书统计数据不包括台湾省)的每一个角落,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少数民族居住。仅回族就在全国的97%以上的县(市)都有分布。<p>多<br> 一是指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拥有3000人口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从局部来看,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数目,我国有十几个省、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以上,有十余个省、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人口100%都是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br> 二是指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份多。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散杂居人口。实际上,从整体或从民族上看,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民族没有散杂居人口的,似乎民族成份多的特点没有本质性的含义,但从局部或某一区域来看,民族成份的多少,反映着这个地区民族的构成和民族间、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往来。<p>杂<br> 就是指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在一定地域范围上有几个或几十个民族居住的状态。在我国就省、直辖市的方面来看,有一大半以上的省份其民族成份在40-50个,在我国中等以上的城市或地区也大部分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民族成份,如青岛和武汉都有40多个民族,就是从县(市)、市辖区的小范围来看,也是许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如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内就有18个民族成份,而在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内也有十余个民族成份。<p>散<br> 就是指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居住很分散。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大多呈零星状散处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包括城市的街区、农村的村屯等,许多地区散居到只有几户、几人,甚至独户、独人的程度,如在北京市的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中,有近十个民族人口只有几个人。<p><br>散杂居少数民族,在地域分布上的广而散和在民族人口上的多而杂是相互联系的,而其每一个特点都是具有一定本质含义的。<p>“广”的特点反映了民族散居化规律的作用,同时说明了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和民族事务管理的扩展性。<p>“多”的特点反映了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重或位置,说明了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p>“杂”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交错居住状态,反映了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复杂性。<p>“散”的特点反映了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处于“汪洋大海之中”的弱势状态,反映了散杂居民族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