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儿白当了50年黑人在全美引发争议和反思
<br> 歌圩是壮族群众聚会唱歌的传统节目活动形式。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唱歌,故名歌圩。 <p> 歌圩每年春秋二季最盛。春季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四、初七、二月十九,三月三、三月初五等时间举行;秋季歌圩多在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时间举行。此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歌圩。歌圩期间,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万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歌节活动一般持续三五天。地点有固定的,如圩场、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一般选择在离村寨不远的空地、山坡上举行。歌圩这一天清晨,三三两两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带上五色糯米饭、红绿蛋等节日食品,女青年还带上亲手精制的绣球赶到指定的地点,欢度歌节。宋《太中寰宇记》载 “男子盛服……聚会作歌。”明代邝露的《赤雅》之“浪花歌”等记载的就是壮族歌圩的情景。 <p> 歌圩的起源、形成有祷祝丰年、唱歌择偶、歌仙刘三姐传歌等说法。壮族歌圩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秋季的八、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场所、圩市、婚娶之时歌唱;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有的歌圩则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兼而有之。 <p> 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二是赛歌赏歌,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三是文体自娱歌圩,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活动等,甚至还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歌圩所唱涉及到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 <p>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广西共有640多个歌圩点。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它已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外文化”。 <p> <p>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