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在在线图标上不要使用汉字
用全部标准壮文就好 <P>汉字还是很有必要的.图标毕竟要起到一个理解沟通的主要作用.</P> 可以同时设计几个不同用途的标志,图案大体相同,而文字、外框可以稍有不同。也就是说,可以同时设计有壮文、汉文、壮汉双文等多种文字形式的网站标志。 <P>同意想家的人和沙南贝侬的意见。</P> 就是啊,至少要把壮文写大一点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4-12-13 1:47:17的发言:</B><BR>可以同时设计几个不同用途的标志,图案大体相同,而文字、外框可以稍有不同。也就是说,可以同时设计有壮文、汉文、壮汉双文等多种文字形式的网站标志。</DIV><br>同意楼上的观点,虽说我们要弘扬僚人民族文化,但不是脱离现实的一味夸大,汉字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工具,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大多人都没有学过壮文,认识的也有限,作为特色民族家园论坛,可以用双解文字,可以让大家学习和共进! 我是壮家人,想学壮文,可又没机会和条件来学,以前受到的教育都是汉语教育 现在还是需要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陆海</I>在2005-9-30 10:13:45的发言:</B><BR><BR><BR>同意楼上的观点,虽说我们要弘扬僚人民族文化,但不是脱离现实的一味夸大,汉字是我们生活的,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大多人都没有学过壮文,认识的也有限,作为特色民族家园论坛,可以用双解文字,可以让大家学习和共进!</DIV>
<br>呵呵,把“主要工具”改为“重要工具”后,偶就基本同意了。 赞同楼主的意见, 我们需要强调僚人身份的认同感(Rao ethnic identification). 另外,我认为应该保留图标上英文(The Rao Horizons),我们需要国际化,以弥补我们已经过度汉化所造成的损害.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韩国强烈要求中国将汉城改称为首尔,其深意是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5 4:15:20编辑过] <P>高麗人強化其民族標誌,擺脫漢文化之舉。 </P>
<P>英化和漢化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嗎?</P> <P>赞同楼主的意见, 我们需要强调僚人身份的认同感(Rao ethnic identification). 另外,我认为应该保留图标上英文(The Rao Horizons),我们需要国际化,以弥补我们已经过度汉化所造成的损害.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韩国强烈要求中国将汉城改称为首尔,其深意是什么.<br></P>
<P>汉城原名汉阳,意思是汉水之阳,汉水(汉江)是朝鲜的一条重要的河流。而中国也有汉水,是中国楚文化的发源地。经过学者发现,朝鲜民族有很多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楚文化有关系。</P>
<P>每年端午,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出现在韩国地图上;楚人早期的熊图腾崇拜,同样为韩国先民所尊奉;《楚辞》中的千古绝唱,也反映在韩国最古老的诗歌里……</P>
<P>楚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处在汉江中游,这和今天韩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相对汉江的地理位置很接近。<br><br>通过研究楚国和今天韩国的地理,中南民族大学的杨万娟教授发现了这样的有趣现象:中国汉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太白山下,韩国汉江的源头也在同样名为“太白山”的山脉下。楚国的丹阳位于汉江上游,汉阳则是汉江下游终点的著名古城。在韩国,属于忠清北道的丹阳竟然也在汉江上游,汉阳(今汉城)也位于汉江下游。楚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处在汉江中游,这和今天韩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相对汉江的地理位置很接近。<br></P>
<P>韩国传说中提到的艾草、蒜头,我国南方不少人仍在端午节时悬挂在门口用来辟邪驱瘴<br><br> 檀君的神话传说是韩国的开国神话。传说熊、虎在一个洞穴中生活,它们想要变成人,在天神桓雄的指点下,熊在漆黑的山洞里,坚持吃了21天大蒜和艾草,提前变成了美女,而虎却没能坚持下来,没有变成人。这位熊女嫁给了桓雄,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创建朝鲜,在韩国人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r><br>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檀君神话证明,韩国先民的一支曾把熊奉为图腾。韩国有历史学家分析,“桓雄”代表的是移居太白山一带的天神崇拜部落,熊女则象征着以熊为图腾崇拜的土著部落。桓雄和熊女联姻生檀君,檀君成为朝鲜的始祖,指的是移居来的天神崇拜部落和以熊为图腾崇拜的土著部落联合,新的部落就此诞生。<br><br> 罗香林教授认为,楚人是以熊为图腾,楚国历代有30多位国君以熊为姓,在楚人最早的一批居地中,不少也用“熊”来命名,比如“有熊”、“熊山”、“穴熊”等。所以,楚人早期应当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部落之一。<br><br> 段宝林教授也认同这一看法,母熊在桓雄的指点下用艾、蒜等灵异植物,并百日不见阳光,才能变人,其中透露出了巫术的幻变意识。这种现象与中国苗族地区流传至今的巫鬼风俗极为相似。在檀君神话中,有一个细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神话里天神之子桓雄给熊和虎“灵艾一炷,蒜二十枚”让它们变人形,而直到今天,在我国南方省份,不少人仍旧坚持着端午节在门口悬挂艾草、蒜头来辟邪驱瘴这种历史远久的楚国风俗。</P>
<P>但为什么会这样,具体原因不明。我猜测可能是受到楚文化影响的百越人将楚文化带到朝鲜半岛的原因。</P>
<P>但某些韩国政客,看到汉城中的“汉”字,总是担心与汉族扯上关系,所以,在韩国摆脱日本统治的时候,他们就给汉城起了个新名字“首尔”(当时没有用“首尔”这两个字)中国翻译的时候,沿用“汉城”。现在韩国政府定下来,用“首尔”两个字。其实韩国政客的做法并不见得多么高深,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平常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5 16:03:12编辑过] ”首爾”用粵語來唸問題不大耶,可能用普通話就論盡很多耶。 我是壮家人,想学壮文,可又没机会和条件来学,以前受到的教育都是汉语教育,啥办? <P>会说壮话的贝侬想学壮文并不难。在本栏目复制有关文字方案慢慢琢磨就知道了!跟学汉语拼音的方法几乎一样。</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 15:33:26编辑过] <P>楼主的想法很好,不过操作有困难。但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壮语</P> 楼主,我想当壮人,咋办呢?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路过了</I>在2006-2-25 11:13:56的发言:</B><BR>...我想当壮人,咋办呢?</DIV>
<P>有心就行了,当不当是另外一回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