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醇 ◇ 烈 ◇ 的 ◇ 云 ◇ 貴 ◇ 川 (ZT)
<p> ﹒嚎﹒ <p><br> 有人寫到了昆明拳,令我莫名驚詫,故鄉情深,卻常嘆云南無醇釀。仔細想<br>來,大概是這位多情的游客應了一句西諺:<p> 去過一天的地方可以講上一輩子,住過一輩子的地方卻連一句也講不上。<p> 不過,云南畢竟與酒有緣,我愿舀一瓢醇釀的故鄉水而飲。<p><br> (一) <p> 英國詩人華茲沃綏好象很迷戀女人和好書,他曾說:世上有些東西,越新越<br>好,比如象姑娘﹔世上還有些東西,越陳越好,比如象書籍。<p> 我總以為他的話不合時宜了,因為任何一位到過云貴的游子,一定是寧拋家<br>傳千卷黃書,甘隨姑娘萬里夜路。這世上,唯有云煙與綠茶才是越新越好﹔這世<br>上,也唯有故鄉的水與故鄉的情才是越陳越醇。<p> 云南的煙草,云南的茶葉,名盡天下矣。云南獨少佳釀。天下美酒,盡出于<br>川貴,盡出于川貴之交的赤水河,盡出于源于故鄉云南的赤水河。<p> 這條源于云南鎮雄落甸的魚洞河,從威信那古老的石雕群邊淌過。直到云貴<br>川交接處,她還對故土依依不舍,改名叫畢數河。自此而下,□□淙淙,將我紅<br>土高原的最瑰麗的顏色化入其中,直到川貴之交的敘永赤水鎮,一變而為赤水河<br>。其流也急,其色也赤。夾岸烏蒙山高山深谷,青山映赤水。一路蜿蜒曲折,急<br>流險灘,卻也涓細無遺地匯入了無數溪流。直要到款款流入二郎灘,方才結束了<br>二百六十二公里的赤水上游。<p> 二郎灘,這個郎酒之鄉,拉起了赤水河上第一面酒旗,也把一百六十二公里<br>的赤水中下游變成了醇釀之水──郎酒、茅台、董酒、習水大曲、荔枝大曲……<br>多年沒數十大名酒了,沿著這條河走下去,名酒絕不會只有十個,可又有誰數到<br>過十而沒醉倒了?<p> 赤水河,醇烈的故鄉水。<p><br> (二) <p> 赤水河左岸,向被稱作夜郎,不,更准確講應是夜郎西。這里自古便是蠻夷<br>之地,這里自古便有遷客騷人。沒有遷客騷人匯聚于此,哪有云貴川這般醇烈的<br>民風?北人言詩便是《詩經》,西南人沒有了《離騷》便沒有了酒興,楚辭化作<br>詩魂溶入了赤水河,也釀在了醇烈的酒中。<p> 兩千多年前,當楚國不保時,不唯有投江殉國的,更有率國人遠走云貴的─<br>─這便是西南當作傳奇的庄驕入滇。他走過的,正是這□□淙淙的赤水河。楚國<br>亡矣,而詩魂幸存于斯。盛唐之際,七絕千古高手王昌齡遭貶,承接千年詩魂的<br>詩仙以一首七絕送別:<p> 楊花落盡子規啼,<br> 聞道龍標過五溪。<br> 我寄愁心與明月,<br> 隨君直到夜郎西。<p>#,JGBR3<pCu{!#Qn;(Bd>!#, <br>美人遲暮﹔鵜觖先鳴,小人當道。此刻的楚狂人,絕不言酒,有酒眾人皆醉唯我<br>獨醒。此刻的杜鵑鳥,絕非云貴川的杜鵑鳥。沒有勸酒,唯有詩魂,寄心明月,<br>直到夜郎西。<p> 這樣的詩,無酒自醉。這樣的詩人,一定在醇釀中浸淫過。一生嗜酒吟詩的<br>李白,曾寓居宣城。一次為哀悼善于釀酒的紀姓老人,直抒“夜台無李白,沽酒<br>與何人”。正是在宣城,在清明時分他看到了杜鵑花,他聯想起了川蜀的杜鵑─<br>─那是全然不同的杜鵑:<p> 蜀國曾聞子規鳥,<br> 宣城還見杜鵑花。<br> 一啼一鳴腸一斷,<br> 三春三月憶三巴。<p> 杜鵑花,三月三日夜郎西的百里杜鵑,花紅如火,蜀魄當年多少恨,至今啼<br>血染花枝﹔杜鵑鳥,三月三日云貴川的四聲杜鵑,千啼百囀“不如歸去”,淒厲<br>哀絕故國深情。<p> 赤水河,杜鵑泣血染就的故鄉水。<p><br> (三) <p> 夾卷著瑰麗的顏色,赤水河在二郎灘暫緩下來。兩岸邊,酒旗迎風,正是天<br>下酒鄉:一邊是四川古藺的二郎鎮,專出郎酒﹔另一邊是貴州仁懷的茅台鎮,專<br>出茅台酒。在這方圓百里,酒家眾多,這里,得天獨厚。<p> 很小的時候,家鄉曾有一種傳說,茅台酒用粗瓷瓶裝,在一九一五年的巴拿<br>馬萬國博覽會上為外人所鄙夷。當品酒員看到這樣的陋品也送來參賽時,順手將<br>之擲出好遠。隨著瓶碎聲起,醇香四溢,金獎應聲而至。<p> 那當然是一個傳說,我本來也不會去考証它的真偽的──直到那年我在京城<br>的一所學府里讀到張承志的小說《九座宮殿》,我恍然大悟。小說中的九座宮殿<br>是北疆沙漠中的一個縹緲的傳說,這個傳說父傳子,子傳孫,世代不渝地傳承著<br>,也世代不渝地尋找著。小說的主人公挖到了一塊彩陶,他向心上人展示著這塊<br>划刻著先民印記的彩陶,他毅然決然,執著地步入荒原,永逝于曠野──直到這<br>么一天,我忽然明白了茅台酒瓶的傳說是真的,那碎在萬國博覽會上的粗瓷片就<br>是云貴人的彩陶片!茅台酒,是云貴人的九座宮殿,它絕不同于紹興黃酒,那是<br>浣沙沉魚般的傳說。茅台酒是云貴的而非江南商旅的,已然澱積在我的信仰之中<br>。<p> 在京城,我竟找到了粗瓷般的茅台酒瓶,于是放在書架頂上,是彩陶,也是<br>鄉情。旁邊放上另一個粗瓷般的酒瓶──不用說,必是郎酒酒瓶。茅台酒瓶與郎<br>酒酒瓶酷似,一如茅台鎮與二郎鎮隔河而望。但二百米寬的河水分開了兩個花種<br>,茅台酒瓶與郎酒酒瓶相互媲美不可分置,一如種牡丹亦少不了旁植芍藥。茅台<br>、郎酒,赤水河水澆灌的花后、花王。<p> 臨出國門,我將心愛的酒瓶交給朋友保管。后來朋友來信,說是那個茅台酒<br>瓶換來了一整瓶郎酒,大賺。朋友以為反正兩種酒瓶差不多地粗,而郎酒又和茅<br>台差不多地醇!我當時心如萬國博覽會上茅台酒瓶而碎:不是云貴人,豈知郎酒<br>與茅台之別,正是井水與河水之別?!<p> 如今連一片彩陶都不剩的西南人,我的九座宮殿在哪里?<p><br> (四) <p> 赤水河流域面積凡兩萬平方公里,在她的源頭區是四川興文竹海,在她與川<br>江合流處則是合江竹海。竹子,在赤水河流域世代生長,蔚然成海,西南人世代<br>納著四方匯入海洋的涓涓細流。<p> 老人們講,赤水河在明清之前曾叫大涉水、習部水、安樂水、赤虯河。直到<br>我讀到一篇講到猶太先知摩西與夜郎竹王的歷史論文時□,我才知道,遠在漢朝<br>赤水河還有著逐水的名子。這逐字,或許正是竹字代音?《漢書﹒卷九五》和《<br>史記﹒卷一一六》都寫到過夜郎國稱臣于漢武帝一事,這個事件在《后漢書﹒卷<br>八六》最為詳盡:<p> 蜀國與西南夷中的夜郎郡相比臨。夜郎最初,一位女子在逐水洗澡,忽<br> 然三段竹子漂到她腿下。她聽到了竹子中的嬰兒的啼哭,破竹而得一男<br> 嬰。她將他帶回家并撫養大。他長大了,一身都是武功。遂自立為夜郎<br> 王,以竹為姓。<p> 竹王在漢武帝征服南蠻又要討伐樣柯時降服,被封為王。繼而被殺。夷<br> 獠皆敬竹王出生不沾血氣,自此供之如神。<p> 《后漢書》中的記載,也被當時蜀人的《華陽國志》所載。到五世紀,劉宋<br>的《異苑》在記述了竹王之后,還講了一個竹王開石取水的異聞:<p> 一次竹王出游,忽想要水。隨從說此處沒水。竹王便以劍劈石,碎石崩<br> 而水出。水流成竹王河,碎石落處竹子生。竹子生了一代又一代,至今<br> 猶存。漢帝遣唐蒙殺竹王,夷獠敬畏竹王生不沾血氣,擁其三子為王……<p> 這一美麗的傳說也出現在公元前的揚雄的《蜀王本紀》中,只是無法確証書<br>成之真偽。竹王異聞在唐人杜佑的《通典》、宋人贊寧和尚的《筍譜》、元人馬<br>端臨的《文獻通考》……之中屢屢重現。<p> 要是沒有后人求譯被篡改了的《舊約》摩西生于河畔蘆荻中的蒲草箱的故事<br>,我是不會再去讀十本古書的。讀了《舊約》,這才發現猶太人先知摩西不僅出<br>生經歷與竹王一樣,而且摩西也曾開石取水!一位曾與我談史下酒的猶太朋友告<br>訴過我:正是摩西沒能聽從上帝的旨意用語言要石出水,而是以杖擊石,方才觸<br>怒上帝,使猶太人不得進入迦南……<p> 要是我揀到一塊金表,我也許還會認作是自然的杰作﹔這次我揀到了赤子臨<br>世與開石取水這一把金鎖一把金匙,我不能不感嘆赤水竹海所納入的文明的涓流<br>。心理分析學家們說:先知的降臨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所以先知的降臨總是被發<br>現為赤子。這個世界對赤子充滿了危險,我們活著不易﹔即使我們曾殺先祖,不<br>也是因為我們被先祖拋在蘆荻中的蒲草箱中、逐水河的斷竹節中而不知誰為先父<br>?我只知道,養育我的,是故鄉的赤水、竹海。<p> 在赤水,在竹海,我以《漢書》下酒,祭奠我的母親大地。<p>【引注】<p>□Donald Daniel Leslie, East Asian History, pp75-90, 6(1993)<p><br> (五) <p> 有一種說法,盛唐的時候中國北方比現在要溫暖宜人,這以楊貴妃的吃鮮荔<br>枝或可佐証。如今赤水河匯入川江處,荔枝大概是不好活的,合江的荔枝大曲不<br>過是帶有貴妃醉酒風韻的醇酒罷了。<p> 向醇酒中添加風味,是西南各族的傳統。凡到過苗寨、傣家作客的人,不會<br>忘記竹筒米酒的清香誘人。可惜一出了壩子竹筒米酒就會跑味兒,這或許是氣候<br>的原因?外人是無從品嘗到這獨特的風味的。<p> 論氣候,云貴永遠是春天。釀酒是要看氣候的,暑月易酸釀,寒天不變窖。<br>云貴川,赤水河,春風何故獨愛我?!在高原上,在竹海中,有幸几次捧起親人<br>遞過來的竹筒酒,夢回唐宋:<p> 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br> ──黃庭堅《觀主簿家荼蘼》<p> 碎挪玉花泛春酒,一飲一石更五斗<br> ──楊萬里《走筆送荼蘼》<p> 這春酒,便是郫筒,便是竹筒酒,竹筒酒在這里與荼蘼花合在了一起。荼蘼<br>花入酒,這在今人不可思議。在我的家鄉,許多院落都栽了玫瑰,這些玫瑰與唐<br>宋時的荼蘼大至一樣,都屬薔薇一類。她們花期晚,花香郁。將花朵收集起來,<br>略微風干后捻碎,用酒釀浸淫密閉數日,要有誰飲米酒時在酒中聞到了這些玫瑰<br>花,那一定是到了我的家鄉了。<p> 這便是風味猶存的荼蘼酒。難怪《成都古今記》上說刳大竹釀荼蘼作成酒,<br>難怪梅堯臣折荼蘼卻賦詩醉月:<p> 簇簇霜苞密,層層玉葉同。誰將作美酒,醉月看坐東。 <p> 郫筒是家釀,以至杜甫“酒憶郫筒不用酤”﹔蘇東坡對友則說“所恨巴山君<br>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這種清香的米酒原本就是出了西南便不識,西南的米<br>、西南的竹、西南的花、西南的春、西南的水,入家釀。<p> 在我品嘗到董酒時,才知荼蘼酒終于得以外傳了。這種來自遵義城北七公里<br>的董公寺的米酒,全然不同于茅台一類用高粱釀出的大曲。小曲酒是那樣地柔綿<br>醇和,真如家鄉的水!董公是地道的癮君子,為使飲后口爽神清,酒曲中精細地<br>摻入了虎膠、益智仁、白芍、廣香、犀角、白朮、黃精、遠志、玄參、神曲……<br>百種中藥。這又溶進了多少醇香?<p> 遠離家鄉后,不時聽到有人說北國清香的汾酒與赤水醬香的茅台一味,豈知<br>北人不僅能將南方的杏花村名搬去,還富于聯想。于是也就有了把浸潤了菖蒲藥<br>香的汾酒叫竹葉青的,雖然那不過是挪用赤水竹海的一點意象于酒名而已,一如<br>合江的荔枝大曲不過是唐韻猶存的商業廣告。<p><br> (六) <p> 總長424公里的赤水河,從海拔一千六百米高的云南高原,直沖入僅五百<br>米高的四川盆地邊緣,途經溶岩地貌,落差大,急流多。赤水河向被視作險流。<br> <br> 乾隆十年,阻隔川貴的赤水河航線開通,由貴州大定府的畢節即可順水而下<br>,在遵義府的懷仁廳赤水出貴州省境,入四川,直到合江匯川江。貴州自古缺鹽<br>,四川出井鹽。川鹽自此入貴州,一時間水運好不熱鬧。<p> 川江的航運是川東南繁榮所在,也是川東南酒業興盛所在。岷江與川江交匯<br>的宜賓產四川雜糧酒,這是今日五糧液的前身﹔沱江與川江交匯的瀘州,全然以<br>其瀘州大曲成名。當赤水通航后,黔北川南的溫潤氣候,釀造好酒不可或缺的石<br>灰岩地質,還有,最最緊要的,絕無僅有的赤水流域的水質,使這里在乾嘉之際<br>赫然成為酒坊遍布的酒鄉。來往商旅,不絕于棧。貴州遵義府、四川敘州府、四<br>川瀘州府,皆因地利而為名酒之鄉。道光年間,僅茅台酒坊就二十家。每家酒坊<br>往往一人主管,忙時雇短工,饒有古風。茅台酒以高粱為料,小麥制曲,八次下<br>家酒坊<br>卻年產一百七十噸。地利人勤,足使茅台立名。<p> 赤水河的酒,就是這樣與赤水河結下了不解之緣。由川江逆水而上的川鹽,<br>不知滲進的是赤水河水、是纖夫汗水、還是醇糟酒水?不在此水,不知川江號子<br>的澎湃激蕩,此山、此水、此酒、此歌,何不令人心醉?<p> 歷史上赤水河最為有名的一章,雖不曾有此酒,卻也耐人回味。這便是整六<br>十年前的一段──四渡赤水。<p> 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隨后紅軍就向西北方的赤<br>水進發,計划自此沿赤水河北上,渡川江,會師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不期土城<br>遇川軍,只好伺機渡赤水河而上,一月二十八日,紅軍在猿猴西渡赤水──此為<br>一渡赤水。大約此間,博古終于把軍事指揮權移交給了毛澤東。而這一緊迫的軍<br>事行動的合法性的確立,卻要等到這一年底:隨著共產國際在聽了陳云的匯報之<br>后,決定承認遵義會議的結果,支持毛澤東﹔隨著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帶著共產國<br>際七大的文件,穿越蒙古戈壁到達陝北﹔隨著瓦窯堡會議賦予了毛澤東政治領導<br>地位。<p> 受命危難之時的毛澤東,還是無法敵過川軍。紅軍無奈,返回赤水河右岸,<br>這就是土城之敗。毛澤東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共八大第二次預備會議上講到此仗<br>,并不諱言是他指揮的敗仗。折兵數千的頭一仗,使毛澤東全然放棄了北上會師<br>張國燾的計划,重返婁山關,欲再克遵義城……<p><br> (七) <p> 憶秦娥 婁山關 <p> 1935.02<p> 西風烈,<br> 長空雁叫霜晨月。<br> 霜晨月,<br>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p> 雄關漫道真如鐵,<br> 而今邁步從頭越。<br> 從頭越,<br>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p><br> 一九三五年一月底,紅軍三萬余先戰土城場,繼而在土城場、猿猴場渡赤水<br>,卻未能打過長江,反被川、滇、黔軍圍在了赤水源頭的扎西。紅軍几遇絕境,<br>林彪也來嘲笑毛澤東專繞山陰道。受命危難之時的毛澤東知川兵之強,只得放棄<br>北渡長江計划,急速東返兵弱的黔北。二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二郎灘頭滴酒不<br>見,飢疲之師拚死渡過赤水,方把川軍甩在對岸。土城下點兵,折損數千。 <p> 此時兩師的蔣家嫡系兵正從烏江調往婁山關,毛澤東遣一小支紅軍佯去溫水<br>,主力再次急行軍占下婁山關。二月二十六日后的數日,紅軍殲此兩師敵兵。這<br>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更是毛澤東的轉折點。毛澤東就是在這樣的時<br>刻寫下的《憶秦娥》。<p> 這一首《憶秦娥》,寫盡山關邊城悲涼之感,向為詞家所評。從詞律上講,<br>此詞几乎無懈可擊。《憶秦娥》此調本有兩種韻,平韻幽深,入韻淒咽。此詞沿<br>用了入聲韻,可見詞人的精細。<p> 如此精細的詞作,卻在二月底的貴州,連用了“西風”、“雁叫”、“霜晨<br>”這一串悲秋景象入詞,這與春早內地的云貴川時令極為不相合。這究竟是寫的<br>多長一段時間?據說,六三年毛澤東在回答英譯者的問題時,明確指出這首詞上<br>下闋講的是同一天的事。<p> 世界上講同一天的事,可以寫成一厚本書,比如《尤里西斯》。同一天的外<br>部世界,卻可以是混亂斑駁的內心世界。《憶秦娥》不寫政治史,不寫軍事史,<br>它所吐露的,是歷史盡頭的頹勢。內心的時間與外部的時間割裂了,想象的時空<br>才是詞人所要表現的世界。<p> 雄關如鐵,卻先于詞人而立﹔殘陽如血,仍將會滴淌不盡。廢垣斷壁,影碎<br>蒼山﹔暮鼓晨鐘,聲掩畫角。億年已過而竹海沙欏猶存,在這里,生物可曾進化<br>?歷史是否輪回?<p> 勝敗榮辱沒有定數。有的,只是這赤水日日拍打著河岸,不分春秋。<p><br> (八) <p> 早春,在赤水河畔。<p> 兩個甲子前,也在這赤水河畔的大定府,隨張秀眉起義多年的苗民們,為紀<br>律嚴明的石達開的部隊所感動,將藏在地下經年的陳酒取了出來。這些自認為祖<br>。在貴<br>客登門、盛節來臨時,他們把這雜酒盛在壇中,放在花壇上,賓主共用通心竹管<br>汲飲這同心酒。<p> 在石達開的眼中,這酒中雜糧若明珠閃耀,這手中竹管若《楚辭》中的擎天<br>玉柱,他慷慨歌道: <p>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br>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p> 石達開最終也沒有離開這醇烈的云貴川,他覆滅于西行道中。<p> 一個甲子前,也在這赤水河畔的二郎灘,一支長征盤桓于此的大軍,再過此<br>渡。茅草叢生,酒家閉戶。僅有的酒水也早埋在了地下。凋蔽如斯的邊鎮渡口,<br>無以感受歷史轉折的震蕩。這支長征的大軍,悻悻離開了這圖有虛名的酒鄉,一<br>直跋涉到了很遠很遠……<p> 倒是這支隊伍中的一位石達開的壯族同鄉黃治峰,在這片令他眷戀的蠻荒之<br>地,感悟到了一點詩意。他在離隊南行時,慷慨歌道:<p> 男兒立志出鄉關,報答國家那肯還?<br> 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是青山。<p> 黃治峰最終也沒能離開鄉關,他被殺于南行路上。<p> 清晨,還是在這赤水河畔,多么熟悉的聲音,不知是水浪聲,號子聲,還是<br>雞鳴聲,抑或馬蹄聲?此時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我急切地尋找著津渡。我要渡<br>過迷津,成為過河之卒。我想念赤水就若我酷嗜烈酒,但是我深信世界上流淌的<br>不僅只是烈酒。我要走出鄉關,去找尋那流淌著奶和蜜的世界。<p> 早春,在赤水河畔。<br> 赤水河离我们太远,还是多讲讲红水河与红河吧。<p>僚人的世界里其实也不乏美酒佳人、英烈佳话的,只是外界不易体验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