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y109 发表于 2015-4-10 17:46:57

清明记事之二:酒香情更浓

本帖最后由 pcy109 于 2015-4-12 10:11 编辑

酒香情更浓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是宋时欧阳修描写的清明节场景,似乎少了些许伤情,多了几分喧闹春景。时代发展至今日,清明节赋予更多新的内容,有着更为动人的情节。今年清明时节,我就获得了新的感受。
     感受之一,生生不息的情怀。中国人讲究代代相传,香火不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表达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景,1948年爷爷亲手为高祖立碑时,在还没有一位孙子出生的情况下,他预先刻上五位“孙子”的名字,按照排辈孙子们起名为“朝”字辈,于是刻有“朝东、朝周”等字样,然而,后来的孙子们没有一个人起这些名字。“可惜了,‘东’字出了伟人。假如有人用此字起名,说不准飞黄腾达为家族争光。”不知谁话刚说完,便招致德高望重的五叔反驳,“我们家族虽然没有达官显贵,但从我这一代开始,接到你们一代,再到孙子一代,都有人读得书!”大伙儿都明白,五叔的大儿子因为读得书,如今在广州已成为著名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而我身为他的侄子,也因为读点书成为所谓“坐家”(作家)。
          感受之二,环保节俭的理念。清明当日,备一份祭品,扫了四座先人墓。每座墓前烧的纸钱很少,最后土鸡、猪肉等祭品都拿回家。当村主任的弟锋——这是家乡壮语的“倒装句”,按照汉语语序该叫“锋弟”,他的话说得在理:“家族老一辈的节俭风尚,我们应该发扬。况且,厚养轻祭才是尽孝之道。这一点哥斌带头做得好,他在广州是岭南名医,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他每年都挤出时间回来几趟,看望父母和拜访长辈师长!”老家人之俭以养德,着实让我感到意外。而之前在南宁,我们同时扫两座墓,一座是父母的,另一座是岳母的。可是,别说共一份祭品,就是烧的纸钱要比乡下多,还有什么手机、轿车、别墅,甚至还有“小姐”,都可“烧”给先人享用。当然,我们不会给父辈烧这乌七八糟的东西……城里烧的纸钱太多,烟尘滚滚之后,祭品也污秽不堪,往往就弃之而去。我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来收拾,听人说有的小饭店收购这些东西,但愿这仅仅是道听途说。
          感受之三,留驻心间的乡愁。乡愁,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瓦屋,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因为乡愁,我和在省城的堂哥、胞弟回去,远在广州的堂弟也驱车赶回。弟兄们各忙生活,天各一方,难得聚在一起。借此机会,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话桑麻。南宁堂哥一席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大家平时都忙,即便同在一座城市,也只是偶尔打电话。这个在我们共同老家的聚会,很放松很欢乐!以后应该一年一聚!”浓浓的亲情,在一片叫好声中、在酒香弥漫中发酵,愈发浓烈绵长……轩尼诗XO高端上档次,据说每瓶价格两千多元,只有在广州当专家的堂弟舍得买这洋酒。可是,如此高档的洋酒,几位家乡的堂弟却喝不惯,浅尝几口洋酒之后,阿锋弟叫当饭店老板娘的妻子赶回家去,拎来一壶自酿的“农家乐”。倒满一大杯自酿米酒,堂弟们非让我尝一尝。我本不擅饮酒,之前三杯两盏洋酒下肚,早已脸红到脖子,再喝下几杯家乡米酒,顿时腾云驾雾般醉得不轻……晚上到邻近的农家宾馆入住,夜里鼾声如雷扰得同室的胞弟无法入睡,他怎么叫都叫不醒我……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次日一早分别,弟兄们纷纷互道珍重,并共约明年清明再相聚。



           
                                    2015.4.10 初稿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5-4-12 09:46:27

我们老家那边是丘陵地区,春天雨多地湿,植物疯长,道路泥泞,因此在秋季扫墓更好。我老家那一带习惯在九月九重阳节前后扫墓。

据了解,广西玉林市、贵港市、北海市、钦州市一带普遍在九月九扫墓,而我老家曾属钦州灵山县管辖,跟他们有相似风俗是正常的。

流行在三月三期间扫墓的,则是广西百色市、崇左市一带的壮族地区。南宁以东的横县、河池市的都安县,也有壮族人在三月三扫墓。

pcy109 发表于 2015-4-12 09:52:36

流行在三月三期间扫墓的,则是广西百色市、崇左市一带的壮族地区。南宁以东的横县、河池市的都安县,也有壮族人在三月三扫墓。
----------------------------------------------------------------------
是否:清明扫墓,受汉族影响较大?
        三月三扫墓,才是壮人传统习俗?

反正我回老家是这么“忽悠”族人的;P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5-4-12 09:59:57

我觉得广西这样挺好的,不然清明节的公路、铁路交通比春节还繁忙。

何曼迪 发表于 2015-4-13 15:16:03

三月三扫墓是壮族人的习俗,清明是汉人扫墓的时间。问及村里的乡贤和老人,他们说,民国时期,壮人(当时,还没有壮人之称,)应称为广西土著人,都是在“三月三”才扫墓的,
清明节扫墓是解放后受汉人影响,才演变为部分壮人跟随汉人在清明节扫墓的。应拨乱反正,恢复壮民族的习俗,是壮族的都应在三月三扫墓。

毛毛虫 发表于 2015-4-14 03:26:30

我们老家好像在农历2月扫墓

nn7856 发表于 2015-4-14 08:49:42

公历是四年一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农历是十九年七闰,平年12个月354天,闰年13个月383或384天。就节日与季节的对应而言,清明跟季节的对应关系较明确,而三月三与季节的对应往往是一年不同一年的。因此,选定清明扫墓,在历法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思木 发表于 2015-4-14 10:00:04

坚决支持三月三扫墓的传统!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15-4-14 17:48:00

我那里也是三月三扫墓,但今年家族的人迷信,改在清明节扫墓了.
我没有回去,三月三放假四天,回去都不知道干啥了。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5-4-14 18:36:34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15-4-14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那里也是三月三扫墓,但今年家族的人迷信,改在清明节扫墓了.
我没有回去,三月三放假四天,回去都不知道干 ...

三月三不回家,可以去武鸣赶歌圩呀。

大溪連山 发表于 2015-4-17 08:59:13

我们那原来有三月三扫有清明扫,后来清明放假,就基本清明扫了,还有个秋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记事之二:酒香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