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绥县古壮族千古崖画日渐损坏 亟待加强保护
<P><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 >www.XINHUANET.com</A> 2004年09月16日 11:05:5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9月16日电(记者蒋桂斌)由于气候、地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扶绥县部分古壮族崖画近年来出现色泽变淡、甚至风化剥落等损坏现象,文物工作者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壮族崖画。 </P>
<P> 县文物研究所所长翟长孙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左江沿岸
发现并考察了大量古崖画,他是当时的考察人员之一,那时候的崖画图案轮廓分明,朱红的色彩十分鲜艳。最近,他在考察崖画时发现,10多处沿江的崖画普遍出现图案轮廓模糊、色彩黯淡的现象,一些画面上的石块正在风化剥落。翟长孙说:“可能是渗水、剥落、粉尘覆盖的原因,加上沿江人类活动频繁,人体散发大量的酸性物质以及环境污染,导致了这些千古崖画的日渐损坏。” </P>
<P> 虽然扶绥县政府已经将崖画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在崖画附近竖立了保护牌,但是这些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还是很有限的。如果崖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将会逐渐磨灭,到那时候再谈拯救就晚了。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和保护这些人类历史的瑰宝,能在人、财、物以及科技力量上给予更多的、必要的支持。 </P>
<P> 扶绥县至今共发现古壮族崖画20多处,面积上千平方米。这些崖画都是在地面以上两三米至一百多米的山崖上创作的,造型有跳青蛙舞的人物、狗、车、铜鼓等,经国内壁画专家鉴定,崖画的作者是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壮族祖先骆越族人,崖画的内容是骆越族祭祀祖先的图案或宗教图腾等。崖画所用的颜料为什么经历千年风雨还完好如初,骆越族人是用什么方法在上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作画,对此研究人员至今还找不到充分的线索和证据。(完) </P> 关注 近来看到颇多对左江流域壮族崖画受损坏的报道,左江流域的壮族崖画延绵分布,是壮族宝贵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希望这些报道能引起有更多有识之士和壮族人民的关注。 <FONT face=宋体><FONT size=2><p><P 0cm 0cm 0pt"><FONT size=2>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2>扶绥县现存主要岩画点: <p></p></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1) 小银瓮山岩画 该岩画位于左江左岸,岩画分为两处,一处现存18个人像,有骑马人物和铜鼓。另一处在西侧上方,现存9个正面人像。 <p></p></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银瓮山岩画 位于左江右岸,岩画除人物外,有悬挂三个大小相近的铜鼓,纹饰有的是日体,也有五芒太阳纹。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 </FONT>七星山岩画 该岩画位于左江左岸渠旧乡境内。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 </FONT>合头山岩画 位于左江北岸的渠黎乡岜桑村境内。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 </FONT>茭杯山岩画 岩画多为黑色物覆盖,少部分露出淡黄色。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 </FONT>驮潭山岩画 该岩画位于左江渠黎乡那勒新安村3公里内。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 </FONT>下垌山岩画 该岩画位于扶南乡下垌村内。岩画多为正面像,最大的人物为一位佩戴环首刀者。高1.4米,头作圆形,举手作蹲腿似弓形。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 </FONT>新湾山岩画 这里有两处岩画均已残缺。 </FONT></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 </FONT>岜来山岩画 在山偏西端的陡坡上有一个椭圆形口浅洞,岩画主要集中在洞内壁或洞外的岩壁上。</FONT></P><P><FONT size=2></FONT></p></FONT></FONT> </P> <P>佩服!!!</P>
<P>我知道有但没知道有那么多!!</P> <P>贵州那边专门出过一本收集研究省内崖壁画的专著</P>
<P>广西好像只对花山的做过完整研究吧</P>
<P>要抓紧了!</P>
<P>(花山崖壁画的保护都那么困难,感觉几乎是imporssible mission)</P>
<P>争取在它们完全消失之前,抓紧研究记录下来吧……</P> 真心希望有关部门及有识之士能关注一下该事件,可以根据各岩画的研究价值大小、面积等多方面指标综合考虑排一下抢修顺序,尽快筹集经费,把这个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给办了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朱六六</I>在2006-3-20 23:15:34的发言:</B><BR>
<P>贵州那边专门出过一本收集研究省内崖壁画的专著</P>
<P>广西好像只对花山的做过完整研究吧</P>
<P>要抓紧了!</P>
<P>(花山崖壁画的保护都那么困难,感觉几乎是imporssible mission)</P>
<P>争取在它们完全消失之前,抓紧研究记录下来吧……</P>[em09</DIV>
<P>你说的是《贵州岩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这书我有一本,很薄(163页)。感觉不如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研究深入。</P> <P>好像不是楼上说的那本哦……</P>
<P>记不清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