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府 发表于 2004-8-9 18:05:00

靖西上甲山歌

<P>靖西上甲山歌,现场风很大,效果不太好,将就着听听吧。</P>
<P><a href="http://www.163888.net/sing/openmusic.aspx?id=247759" target="_blank" >http://www.163888.net/sing/openmusic.aspx?id=247759</A>
</P>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8-9 18:42:00

怎么没法下载?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8-9 18:47:00

<P>行了,可以了</P>

Ayingj 发表于 2004-8-9 19:39:00

<P>                  Fwen cuengh aeu gaij gwz :</P><P>                Fwen cuengh  aeu gaij gwz ,banz lawz gaij :</P><P>                1 ); Dem gya  ndaek aen gyoengdoengz  guh  sezcouq , yiengh  neix  fwen cuengh dingq hwnj  daeuj cij miz conhyez  feihdauh !</P><P>                 2); Dem gya  vunz  gyoengq  gij sing riu, sing bek  fwngz, caux gij heiq vuen heij  gya roengz bae ,hawj vunz dingq ndaej mbouj mbwq !</P>

红棉树 发表于 2004-8-9 23:15:00

<P>上甲山歌主要分布在靖西县的西北高地旱作区各个乡镇,如安德、龙临、果乐、大甲、三合等(这些乡镇都属于靖西上甲),以及临近其的那坡县龙合乡一带,因为这些地区都是以旱田为主的农业区,所以这种山歌也叫做 seirayh“诗磊”(标准壮文Seireih,意思为旱田诗),和靖西县的东南部的水田耕作区的山歌 seinaz “诗那”(水田诗、下甲山歌)相对应。因为经常以“呀嗨”的衬词开头和穿插,所以也叫做 sei yashaih“诗呀嗨”(sei yaqhaih),也就是呀嗨诗歌的意思。上甲山歌是两人合唱的双声部民歌,比较悠扬高亢。上甲山歌在靖西的兴盛程度不如下甲山歌,甚至有地域萎缩的现象,如不到一个世纪以前靖西县渠洋镇、魁圩乡都是唱上甲山歌的,但是这两个乡镇也因为临近德保所以也同时受到德保山歌文化的熏陶,到了如今都已经全部转唱了德保山歌,不见上甲山歌的踪影。我认为这种弱势地位的山歌是最应该得到整理和抢救的。</P><P>为方便收听,编辑如下:</P><P align=center>http://www.Rauz.net/yingyin/seirayh.mp3</P>

Ayingj 发表于 2004-8-10 11:10:00

音乐三大灵魂: 一是节奏,二是旋律,三是音质.<P>   壮族山歌缺少的是明显的节奏感(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有震撼人心的节奏将山歌旋律带入人们的心灵,能使我们的山歌传的更远!更有韵味.铜鼓的节奏音的韵味最令人着迷,所以,壮族人唱山歌时,加入铜鼓自由节奏音是时代要求,是进步的要求,我是壮族人,要求各地山歌改革,应该还是壮族的山歌,不会是变味的山歌!我稀望各地山歌队都备好铜鼓,各级政府都要把铜鼓传播文化当成发展壮民族文化,丰富壮民文化生活一件大事来抓,从政治上支持,从经济上扶持!</P>

镇安府 发表于 2004-8-10 13:5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yingj</I>在2004-8-10 11:10:50的发言:</B>
        音乐三大灵魂: 一是节奏,二是旋律,三是音质.
<P>   壮族山歌缺少的是明显的节奏感(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有震撼人心的节奏将山歌旋律带入人们的心灵,能使我们的山歌传的更远!更有韵味.铜鼓的节奏音的韵味最令人着迷,所以,壮族人唱山歌时,加入铜鼓自由节奏音是时代要求,是进步的要求,我是壮族人,要求各地山歌改革,应该还是壮族的山歌,不会是变味的山歌!我稀望各地山歌队都备好铜鼓,各级政府都要把铜鼓传播文化当成发展壮民族文化,丰富壮民文化生活一件大事来抓,从政治上支持,从经济上扶持!</P></DIV>

支持、期待

dm02 发表于 2004-8-12 11:57:00

我是一人生于上甲山歌区域的人,认为上甲山歌的基调是很好听的,大家应该保护好这种民歌.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4-8-13 12:1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yingj</I>在2004-8-10 11:10:50的发言:</B>
        音乐三大灵魂: 一是节奏,二是旋律,三是音质.
<P>   壮族山歌缺少的是明显的节奏感(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有震撼人心的节奏将山歌旋律带入人们的心灵,能使我们的山歌传的更远!更有韵味.铜鼓的节奏音的韵味最令人着迷,所以,壮族人唱山歌时,加入铜鼓自由节奏音是时代要求,是进步的要求,我是壮族人,要求各地山歌改革,应该还是壮族的山歌,不会是变味的山歌!我稀望各地山歌队都备好铜鼓,各级政府都要把铜鼓传播文化当成发展壮民族文化,丰富壮民文化生活一件大事来抓,从政治上支持,从经济上扶持!</P></DIV>
<P>我认为,欣赏山歌,首先要从文学角度上入手,每首山歌首先是诗歌,然后才是音乐。这些农民诗人自创自唱的山歌原本就不奢望大多数对壮文化不熟悉的城市人去欣赏它,因为壮乡民众对它的欣赏还是通过对歌词和歌词所构筑的文化体系来进行的,而不是象城市人一样首先是从音乐角度上去理解它。
<P>至于节奏、旋律、音质,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谁唱的问题,让黄春艳来唱一唱,保证效果不一样。</P>

Ayingj 发表于 2004-8-26 20:40:00

越色僚人这种不求进步的态度要不得 ! 壮民族的山歌进到城里一样能受到城里人欢迎!  但不能几千年都是一个样,而是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山歌的音乐曲调是非常好听的,但为了更美妙,加入铜鼓节奏音是完善山歌的曲调, 是为山歌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黄春艳的[壮乡美]就是配器时加入铜鼓节奏音,才使壮民族音乐与其它民族有了区别,才使壮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农村山歌队不要求复杂的配器,但配上铜鼓音可比配其它百样乐器有特色千倍!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4-8-26 23:38:00

<P>黄春艳的《壮乡美》就是配器时加入铜鼓节奏音?呵呵,我不懂音乐喇!我可一点都不反对壮族音乐的现代包装和发展,Ayingj你理解错误了。</P>
<P>对我来说,壮族的山歌首先是文学(诗歌),其次才是音乐。既然山歌的第一功能是文学,那么请问我们不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去包装和发展它么?</P>

Ayingj 发表于 2004-8-28 13:16:00

<P>     现代包装含有贬义成份,好的音乐变的更好,是努力完善的结果,不是包装示人! </P><P>      壮族山歌的歌词时时在变化,各有各感受 !有时能感受到精妙的词句,有时是平淡的言语,各有各福气!</P><P>                  </P>

紫光艳影 发表于 2004-10-22 12:01:00

好听~~~~不过太吵了点!

安逸的猫 发表于 2004-10-30 08:50:00

特支持!!!顶!!

透明丫丫 发表于 2004-10-30 22:19:00

<P>好亲亲哦,我好久没有听家乡的歌了,尽管我听不懂.恩~~还是家乡最温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靖西上甲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