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错 发表于 2002-5-9 13:56:00

◇ 广西壮族的节日 ◇

·罗池· <br>  街上的酒楼、商场、舞会都在过圣诞节了,挣钱的和花钱的都是很高兴<br>的样子。我想起很多土里土气的节日,在广西,壮人的节日就很多。<p>  最隆重的当然是春节,又叫“过年”,是一年春播春种的开始。壮人过<br>年有一个小仪式,全村人(或派代表)到田里找青蛙,第一只被找到的小青<br>蛙被视为“雷神”的使者(或雷神本人)。用红绳系好,大家围着它念唱做<br>打一番,又祈求又吓唬(壮人跟他们的图腾“雷”关系是很微妙的),完事<br>后放生,即可保风调雨顺。在大镇子上还有很多好玩儿的活动,比如:抢花<br>炮。抢花炮类似于橄榄球,花炮是系上红布条的铜钱,场地中央设一个花炮<br>台,炮响把铜钱打上高空,夺得花炮并投入对方篮中为胜。其它活动还有舞<br>板凳龙、打扁担舞、打竹杠舞、三人二足赛跑等。桌上的好菜有:扣肉、豆<br>腐团、酿豆腐果、白斩鸡等等,年初一还吃粽子和汤圆。<p>  “过年”是“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劳动节”,有些地方边插秧边过<br>年,忙得不亦乐乎。除了跟汉族重复的春节之外,壮人另外有一个“年”,<br>七月十四,俗称“鬼节”,雅号“中原节”,这一天“鬼”可以回家团聚,<br>是真正的大团圆年,比“人”的“年”更重要。同时,鬼节也是一个丰收节,<br>除了自己庆贺,少不了请诸位鬼神也一起来共享。<p>  七月十四的主要活动是家祭。其次是吃鸭子(出处不详)。按老人的说<br>法,这一日鬼魂可以出来搞什么“阳世一日游”,街上有很多陌生人,家里<br>的饭菜会不翼而飞,或者寡妇怀上了胖小子,蝗虫让麻雀全部吃光,等等。<br>整个鬼节的仪式包括请鬼、招待鬼吃饭、送鬼等,免不了焚香烧纸之类的,<br>反正都是自家的鬼,不必客气,多放几副碗筷就行了。记得多许几个愿,因<br>为鬼的记性不好,另外,威胁一下它们,不帮后人办事明年就不给它们烧纸<br>了。<p>  鬼节是各家自己过的,不串门子,不搞公共活动,不能告诉别人“我家<br>老头子在那边发了”。表面上看鬼节不如春节热闹,实际上它比春节重要。<br>因为春节只是好玩,而鬼节跟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有关。<p>  春节和鬼节是壮人第一档的节日。第二档的有:三月三(歌节、青年节、<br>情人节)、冬至(丰收节、农闲节)、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节、土地节)<br>。第三档的有:二月二、清明节、四月八、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br>七(七夕)、八月十五(中秋)、九月九(重阳、敬老节),这些跟汉族的<br>大同小异,但每个节日都有些独特的意义,另外,还有一大批的花节(儿童<br>节和女儿节,小孩儿是花)、牛节(耕牛放假一天)、蛙节等等,这些是壮<br>族特有的,总而言之都可以加菜,没菜就多往锅里添一把面条,面条是广西<br>贫困地区的家常菜。<p>  不能不说说的是“三月三”,在全广西范围内,这是最好看的节日。苗、<br>瑶、侗、壮各族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在桂北侗、苗地区尤胜,歌圩的场面<br>绝不亚于内蒙古的那幕达会。歌圩一般在中心大村镇举行,每年轮流主办,<br>遇雨顺延至下一圩日(天知道当初是谁选的日子,这些天一般都是下雨的)。<br>歌圩的主要活动当然是对歌、赛歌,可以用当地最主要的民族语来唱,也可<br>以用西南官话(外地游客可用普通话)。曲调其实不复杂,来来去去就七八<br>种调子,公开的对歌是斗智,对对子、猜谜语、骂人、互夸等等;赛歌是赛<br>合唱的气势,看哪一边的够大声够响亮,广西的民歌是有和声的(汉族则没<br>有),合唱很好听。除唱歌之外,一些地方还有斗马比赛,这个最刺激。当<br>然,土特产买卖、赌博之类都是少不了的。<p>  清晨,云雾缭绕着一座座石山,近处的是墨绿色,然后是青色,远处的<br>渐渐模糊。雾气散开了,突然你就看见这座山腰、那个山坡一队队彩色的细<br>线在移动,太阳照下来不时反射出银光。过了一会儿,满山满野都是盛装的<br>人流,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沿着山路从四边八方向歌圩场汇集,他们身上的<br>银饰、彩带、头巾、花鞋、背包五颜六色,男人扛着芦笙,大的有三米长。<br>昨天还静静悄悄的地方,一下子挤满了三五万人。歌会之前,看人就够你看<br>的了:瑶族的头饰最壮观,估计不止有十斤重,听说瑶妹很多剃光头的,可<br>惜没得摸过;侗族的姑娘最漂亮,她们喜欢织彩带;壮族的服装显得太朴素<br>了。<p>  真正的歌会说不定没多大意思,因为很可能你根本听不见,喇叭总是坏<br>的,观众越挤越近,维持秩序的村干部站在两队歌手中间陪笑。很快分出了<br>另外几个自发的歌台,有嘴的都在唱,笑,或者嚷。下午的时候,逐渐变成<br>几十人一堆的小节目,对歌变成了情歌,比如:“这个阿妹长得靓,看得老<br>哥心慌慌”,然后又渐渐地变成三五成群的打情骂俏,比如:“你莫嚣(不<br>要在这里动手动脚),你是河边死蓝鱽(你这个衣着光鲜油嘴滑舌的家伙),<br>哪天老娘抓着你(如果我要做了你老婆),茶油煎你半边焦(看我怎么收拾<br>你)”。<p>  入夜,人群未散,篝火晚会开始了。跳舞、唱歌,年轻人的世界,芦笙<br>唱主角,大胆的男孩子唱主角。很多人跑到什么竹丛里边去小小声地“对歌<br>”,女孩子解开衣服送给你她绣的荷包、绣球、鞋垫等。告诉你她网址,一<br>定记得要带上鸡鸭去访问噢,不然人家查到你的IP,跟你没完。<br> <br>

红棉树 发表于 2002-5-21 00:11:00

好文章,用自身的感受去描述民俗的东西是最令人起共鸣的。

发表于 2002-6-3 12:40:00

说实在的,我在北方生活多年,广西的民族风情已经不记得了:(

阿布 发表于 2002-6-19 11:44:00

&nbsp; &nbsp;看了壮族节日的介绍,阿布不胜感概,因为壮族的大部分节日也都是布依族每年都必须过的节日,但在阿布家这里的布依族是不过中秋节的。<br> &nbsp; &nbsp;在一年之中,布依族各地的节日约有80余次。其中,普遍盛行的主要节日是春节、三月三、四月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半(虽然叫七月半,但在布依族地区大都是过七月十四)等。 &nbsp;<br> &nbsp; &nbsp;春节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br> &nbsp; &nbsp;三月三 “三月三”(三月初三)是布依族祭社神、山神的节日。清代中叶,南笼府“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食黄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能往来,误者罚之。”三月三还是布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这一天,小伙子们吹叶、拉胡琴,姑娘们唱着布依族山歌,进行“赶表”、“浪哨”活动。 &nbsp;<br> &nbsp; &nbsp;六月六 这是布依族最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俗称“祭盘古”(有的布依族村寨祭社神,祭山神),有的布依族村寨又称为过小年。有些布依族村寨在“六月六”杀猪祭社神。有的地方借祭社神的机会,用议榔形式制定乡规定约,称“议各习”。祭神之后,进行男女对歌活动。有的对歌聚会有万人参加。<br> &nbsp; &nbsp;各地布依族过“六月六”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包粽粑、杀猪、宰牛、杀鸡、祭神敬祖外,男女青年们穿着节日盛装,相互对歌找对象。有的称此节日为“过小年”,其隆重热闹仅次于春年。

浪人 发表于 2002-7-5 09:01:00

哈!写得好幽默。<br>壮族在三月三是要蒸五色糯米饭的。好象布依比侬也有这样的习惯。是吗?阿布。

芒果树下 发表于 2002-7-6 17:04:00

三月三,田阳春晓岩风流洞,值得一去,不过要先学会几句山歌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广西壮族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