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壮族格律山歌
<P><FONT color=#ff6600>(本文摘自《刘三姐品牌与民歌》,作者:班果隆 莫瑞扬 韦善光 董世能 邱伟华)</FONT></P><P><FONT color=#ff6600> (因文较长,我只能一点一点来发)</FONT> </P>
<P> 对壮族民歌的称呼,各地不大一样。有叫“欢”,有叫“比”,有叫“西”,有叫“加”,都是民歌的意思。壮族民歌的体裁,更是多样多种,多样多种的体裁,又分为自由体和格律体。</P>
<P> 壮族的格律山歌结构严谨,押韵别致,平仄和谐,形式完美,独具一格,为世间罕见。</P>
<P> 壮族山歌有三个基本要求:</P>
<P> 1.一定的字数和行数。</P>
<P> 2.要求押韵。</P>
<P> 3.讲究平仄。</P>
<P>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便不能唱,或者唱起来异常拗口,不能丝丝入扣于曲调,歌唱者感到别扭费劲,听众也觉得不顺耳,艺术感染力就不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3 19:33:30编辑过] 你懂的还算及格。 <P>可是,要谈山歌的格律,我不得不学拼音壮文!</P><P>慢慢来吧!</P> <P>Mauz--Cuisiz Yinx loh ,</P>
<P>Raeuz bouxhoj fanndang .</P>
<P>Lumj gondoek biu rangz,</P>
<P>Ngoenzngoenz sang doxhwnj</P>
<P> 这首山歌(“欢”)由五言四句共20个字组成。</P>
<P>押韵的方式是:</P>
<P> 第一句末尾一字和第二句的第三个字押韵,第二句末尾一字与第三句末尾一字押韵,第三句末尾一字与第四句第三字押韵,</P>
<P> 从位置上说,我们把末尾一字称为该句的“脚”,每句的第三字称为该句的“腰”。把这样的押韵位置称为“腰脚”韵,完整的说法叫“脚腰,脚脚腰”韵。</P>
<P> 相同的韵母互押,称为严韵,相近的韵母互押,成为宽韵。</P>
<P> 一首欢(山歌)里互相押韵的韵母有两个,一二句的“脚腰”韵为一个韵母,二三四句的“脚脚腰”韵为一个韵母。</P>
<P> 在一首山歌(欢)里,“脚腰”韵和“脚脚腰”两者之间的韵母是不能相同的。在山歌(欢)里,找不到“脚腰”韵和“脚脚腰”韵都是同一韵母的例子。</P> 上面这收山歌(欢)的二、四句的“腰”韵都押在第三个字上,其押韵的的位置是标准地押在“腰”上的。 <P>腰韵有严格地押在第三个字上的,也有押韵位置上的宽韵,即不一定押在第三个字上,也允许前移或后移。后移可以到第四个字的位置上,前移可以到第二个字乃至第一个字上,这叫押韵位置上的宽韵。</P><P>腰韵后移到第四字的例子:
</P><P>Guh naz ndij raen haeux,</P><P>Guhlawz Sim mbouj fanz ;</P><P>Caizcawj haeix rim C ang ,</P><P>Dou ndaej song gyang daemh .</P><P>腰韵后移至第四个字,有的只是第二句后移,第四句不后移,有的是第四句后移,第二句不后移。着外首是二四句腰韵均后移至第四个字的例子。</P><P> 在山歌(欢)中,腰韵后移的情况很少,但它是允许的,算是押韵位置上的宽押,并不违反格律,不影响歌唱运气的顺当和吐词的清晰。</P> <P>腰韵前移至第二字的例子:</P><P>Ndaem duh coq nddaw naz ,</P><P>Sai va ndij sai vaek ;</P><P>Ndaej gavan ndij doengz saek ,</P><P>Gyaez gwn daep boux muiz .</P><P>这是第二句的腰韵前移至第二个字,第四句的腰韵没有移位,仍押在标准的第三个字上。</P> <P>有的山歌(欢)是第四句的腰韵前移到的第二个字,而第二句的腰韵没有移位,仍押在第三个字的位置上。例如:</P><P>Nuengx baenz sam nyied v a,</P><P>Youq gwnz gyaz tiengzhaiq ;</P><P>Rumz ci doenghfaihfaih,</P><P>Beix byaij mbouj luenh raen .</P><P>这首是第四句的腰韵前移到第二个字的位置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5 14:09:32编辑过] <P>有的是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腰韵都前移至第二字,例如:</P><P>Byaij loh bungz roeggyumj,</P><P>Cingq lumj duz roeggae;</P><P>Raen nuengx byaij gvaq bae,</P><P>Sin gyaez hix mbouj liux.</P><P>这首就是二四句腰韵都前移到了第二个字。二四句腰韵前移至第二字,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P> <P>更宽的腰韵移位,甚至允许移到第一个字的位置上,例如:</P><P>Nnengx baez duj vamai,</P><P>Hai youq gyang loh geiq ;</P><P>Bak gangj riubahnyeiq,</P><P>Hawj beix guhlawz lumz.</P><P>这首山歌(欢)的第二句腰韵移到了第一的位置上,这种最宽限度的位移,看起来就是“脚头韵”了,实际上它仍属于“脚腰韵”体范畴。</P> <P>试发一下两种山歌格律:</P>
<P>+ + + + 平</P>
<P>+ + 平 + 仄</P>
<P>+ + + + 仄</P>
<P>+ + 仄 + 平</P>
<P>这是平起格。</P>
<P>+ + + + 仄</P>
<P>+ + 仄 + 平</P>
<P>+ + + + 平</P>
<P>+ + 平 + 仄</P>
<P>这是仄起格。</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6 22:41:48编辑过] <P> 壮族山歌(欢)押韵的位置上有宽有严,互相押韵的字的韵母的也有宽有严,韵母相同的的严韵,韵母相似的为宽韵,前面第一首的欢押的是严韵,第一句末尾的一字和第二句第三字相押韵,韵母都是“O”,第二句末尾一字押第三句末尾一字,并押第四句第三字,即三个字都是互相押韵,韵母都是“ang "。</P><P> 第四、第五、第六首欢的押韵也都是严韵。这样的押韵是标准的,这样的歌词唱起来 悦耳动听,音乐感强。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P><P> 但也允许押相近似的韵,即押宽韵。第二首欢第一句末尾一字“aeu"韵押第二句第四个“ou”韵,第二句末尾一字“an ”韵押第三句末尾一字“ang ”韵,都是押近似的韵,一二句押的韵是韵尾相同,韵头近似,二三句押的韵是韵头相同,韵尾近似。</P> 我会举例来看的! 越来越专业了,呵呵,壮文还不及格,加油! <P>我们再看一首押宽韵的欢:<p></p></P>
<P>Laeuj dou Laeuj haeux ciem ,<p></p></P>
<P>Haemhlwenz dou sep fid ,<p></p></P>
<P>Laeuj dou baenz ningqcit ,<p></p></P>
<P>Naq cix gik yoq fwngz .<p></p></P>
<P>第一句的末尾一字“iem"二句第三句“wen"一韵母以舌尖高扁唇音为韵头(中间e 字为长音,以舌尖前鼻音“n”为韵尾。这两个相押韵的韵母,从前头来说,只有“扁唇、高音”这两点是相同的,一为舌尖前音,一为舌根后音,这点是不同的;从韵尾来说,只有“鼻音”的发音部位是相同的,一为闭唇音,一为开唇音,这点又是不同的。所以从整个韵母来说,它们是近似的,这第七首欢第二句末尾一字韵母“id”押第三句末尾一字韵母“it“, “it”又 押第四句第三个字的韵母“ik”。” id”与“it”发音收音部位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声调高低不同,这是高低韵相押。“id”与“it”一是舌尖 破裂音为韵尾,一是舌根破裂音为韵尾,韵尾不同。其相同点是:都是塞声韵,都是高音,韵头相同,所以允许互押,算是宽韵。<p></p></P> 押宽韵是允许的,但在全部格律“欢”中,还是押严韵的居多,思想内容同样健康的“欢”,押严韵的是上乘之品。 <P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平仄要求是构成格律欢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押韵相比,平仄规则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格律欢。一首格律欢中,如果只有押韵而没有平仄,那是不能唱的,勉强唱起来也是拗口,听起来就感到声调不和谐,缺乏抑扬顿挫。而在传统的优秀的欢中,可以说,没有一首不是讲究平仄的。平仄的配置,可以造成欢的节奏美。</P> 从楼主所发的两山歌格律的来看,平仄要求不是很严,期望楼主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来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rsuncle</I>在2004-8-3 0:26:05的发言:</B>
从楼主所发的两山歌格律的来看,平仄要求不是很严,期望楼主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来</DIV>
楼主发表的上述山歌例子,其实平仄都很对路,怎么会不是很严呢?在壮语中,平声是指第1调(不标调)和第2调(用z表示),仄声是指第3~6调(分别用j、x、q、h表示)以及第7、8调(分别以-k、-t、-p、-g、-d、-b等字母结尾),平声和平声压韵,仄声和仄声压韵,平声和仄声不能相互压韵,楼主的例诗韵律都遵循了这个平仄的规律。 呵呵!待续! 可惜我现在没有壮汉词典方面的书。否则我也想重新学学壮文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