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衣着习俗都是与广西边境上村落相符,小孩打弹壳游戏、吃植物花蜜、吃生菜包饭、吃菠萝蜜、不吃五色糯米饭、打猎山鸡、奶奶着不固定花边款式的黑服饰,这在我所熟悉的80年代的崇左县都有。
重点分析
1、如果确定小时老家产菠萝蜜,那就是广西云南边境一带了。有贝侬说可能是贵州云南四川某地,我个人也觉得很像,但桂北滇北贵州四川等不产菠萝蜜。
2、如果确定烟盒是刘三姐,那就是广西近边境一带的。
3、弹壳多,甚至有火箭筒废件,某年又突然多了很多大的废轮胎。弹壳是中越战争产品,边境上一带很常见,突然出现的大轮胎可能是80年代未90年代初部队撤兵后遗弃的废胎流入民间。
可疑点:
1、不知道毛主席及其画像。这点不像是中国境内的,可能是处在未定国界边边上。前面有贝侬说可能是国外的,有很大可能。
2、没有学校。如果是广西之内,那必是非常非常封闭偏僻的地方。那年代就比较偏僻的地方,也会有水平很菜的代课老师在支撑着,一边干农活,一边当老师。如果是在未定国界上或境外一侧,则可以理解。
3、记忆太模糊,又说没河没桥,又说滚下山有大水车,大水车响声很大(即是正在运转中,且有河水溪流之类)。
4、敲锣报丧,太奇特,实在不知。会不会是记忆有误,把过程与细节倒序了、交错了。 桂林与贵州三都交界一带小孩子叫妇女一般都叫“娘娘(平音)”,侗族黑包头帕,喜穿黑衣服,包的棕子是方形的“枕头棕”,侗族一般居住在有水的半山脚,山上竹林成片。房子喜建成有院坝的全木质房,喜欢在稻田中养鱼。从寻亲者的骨形来看,其外形不像苗、汉的蒙古人亚种,而像百越民族(侗族与壮族骨骼外形相似)。另外,桐族村寨均有一棵很大的榕树作为他们村寨的护寨树,这一带地区历史上都会自制火药且售进贵州,因此猎枪较多。1950年解放军是从这一带进入的贵州,在这一带地区有过与国民党军队的少数激战,树民家中留有子弹壳不希奇。建议去三都县或者龙胜县一带找一找。 拐人的 应该枪毙 特别是那些拐卖小孩的 也不想想别人家孩子被拐了 人家怎么活啊 wwwdam 发表于 2015-1-12 16: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桂林与贵州三都交界一带小孩子叫妇女一般都叫“娘娘(平音)”,侗族黑包头帕,喜穿黑衣服,包的棕子是方形 ...
菠萝蜜这一线索怎么解释? 我猜测,寻亲者有可能是十万大山区之村寨,椐其回忆印像,木菠萝,大水车,村里面大树,这是一般硬件。主要一点是语言——“娘”,
前面有网友说不少地方有称阿姨为娘娘的,我认为一个五岁左右的孩子不会跟一个不相识的阿姨外出,只有谎称亲戚的才能骗取小孩的信任,
正好在十万大山某片区的人称外婆为咪娘(mizniengq,当地音调)的,而女人贩子,估计其年龄在40~50岁之间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之事。
而两个人贩子能将这小孩一路拉到广东省汕头,如果说半路有检查什么的,用外婆外孙的说辞就很容易过关。再者,两人贩子操国语,也符合
某片区人的特点,大部分人出外地均操国语。
如果说我的猜测成立,寻亲者可到当地公安机关查询被拐当年近期被拐失踪儿童信息,再对照记忆中的印象,可能会更好。 各地有各地的习俗, 不过这个还是挺新鲜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