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壮文版应改革一下
我看三月三壮文版,过于“专家化”“论文化”,不利于普通壮文爱好者。最好实行“壮汉双语互译”,扩大读者群,增加“口语化”,加强壮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注意“图文并茂”,增加“彩页、时尚”等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有活力。这是壮文版!是给看得懂的人看的,如果看不懂壮文的人,他干嘛要看壮文版用汉文版翻译的。 我个人觉得!如果加上汉文翻译在下面,壮文等于摆设了,就像机关单位上的壮文,有多少人会看。 应该改革的是尽量不用直接的汉语借词,优先使用其他地区的民族语汇或者符合壮语构词方式的新旧创词,翻译方面以意译为主,这样才能促生新鲜和优良的壮语血液. 反正我投过的文章全都石沉大海........
增加“口语化”,加强壮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注意“图文并茂”,增加“彩页、时尚”等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有活力。
这个意见是可行的。 暂时没什么意见可发表。……… 桂柳话借词有点多了 壮文要从娃娃抓起! 讽刺的是,杂志名字就不是壮语,明明是借汉语的四不像,可以去看看桂西桂南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壮族和布依族,都把三月三叫做ciang sam 《三月三》我不看,它是以汉桂柳方言拼音为主的四不象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