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2 18:57:26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也是州官的临时指挥部,不是长久的正式的治所,成不了州的正式的政治中心。
《镇边县志》所说的“被交趾莫夷攻占,移治麽窑甲”,“治”者,即治所也,用今天的说法就是政府所在地,解释为带有军事术语性质的“临时指挥部”怕是很牵强吧?莫非古人“治”字都不会用?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2 19:07:14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头说:“那坡县百合乡音洞屯现在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但是自宋代至明末却是土司治所所在地,作为那 ...
忘了提醒,根据《镇边县志》和《那坡县志》记载,大致是音洞成为岑氏土司治所的期间,感驮岩周边是被从云南迁来的彝族人“鹊巢鸠占”,直到明末彝族人才被迫搬到今天的达腊、者祥。彝族人占据期间,这个感驮岩怕是做不了壮族土司的政治中心的。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20:25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2 1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忘了提醒,根据《镇边县志》和《那坡县志》记载,大致是音洞成为岑氏土司治所的期间,感驮岩周边是被 ...
你认为不是似有道理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25:59
十多年前,我也翻过《镇边县志》和《那坡县志》,觉得不可全信。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34:33
退一步说,感驮岩周边被从云南迁来的彝族人“鹊巢鸠占”,也不会是全都占,在感驮岩下壮族仍是多数,感驮岩下仍可做壮族土司的政治中心。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39:56
比如,《那坡县志》把事实上于1369年建置的“镇安洞”(那坡县旧称)提前为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就不可信。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09:39:16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退一步说,感驮岩周边被从云南迁来的彝族人“鹊巢鸠占”,也不会是全都占,在感驮岩下壮族仍是多数,感驮岩 ...
照此推理,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南京,因为南京虽然被日军占领并惨遭大屠杀,但是南京市内及周边还是中国人占大多数,汪精卫政权就是中国人建立的;二战时期法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巴黎,因为德军虽然占领了巴黎,但是巴黎城内仍是法国人占大多数,维希政府就是法国人为主,巴黎女郎依然招摇过市。只要用上推理加估计,任何历史疑案都可以豁然解开,研究历史就是那么简单!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09:47:44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2 2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比如,《那坡县志》把事实上于1369年建置的“镇安洞”(那坡县旧称)提前为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就不可 ...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深以为然。因此研究历史我不会盲目相信书本,看书之外还通过田野调查参照碑文、墓志、地名和民间传说等。尽管碑文、墓志、地名、民间传说和书本一样不能全信,但是这几样东西所能呈现的历史面目,应该远远比推理、估计更可靠!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10:48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照此推理,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南京,因为南京虽然被日军占领并惨遭大屠杀,但是南京市内及 ...
不能相提并论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12:11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09: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深以为然。因此研究历史我不会盲目相信书本,看书之外还通过田野调查参 ...
不会盲目相信书本就好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14:42
第五段话与主题无关,可不写。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15:54
倒数第二段话也与主题无关,可不写。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10:34:18
本帖最后由 农永光 于 2014-5-24 09:13 编辑
多余的文段或句子,发表之前都被编辑删除了,编辑很有水平的。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46:43
第五段话和倒数第二段话,扯远了,可编者就没有删除。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11:00:20
本帖最后由 农永光 于 2014-5-23 11:42 编辑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五段话和倒数第二段话,扯远了,可编者就没有删除。
第五段是为了说明“镇安洞”就是那坡县的古地名,从而让读者相信“镇安洞云洞”就是今天那坡县百合乡音洞。倒数第二段扯上徐霞客,说的是徐霞客之所以不能从靖西到富宁,就是因为当时那坡南部的音洞被莫夷占据,北部有归朝土司作乱,交通阻隔。音洞扯上徐霞客,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却是一个文化卖点,博人眼球,编辑是看得出来的。:lol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1:04:45
我认为,那是扯远了。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1:06:22
编者在编稿时也会顾此失彼的。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11:46:50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编者在编稿时也会顾此失彼的。
看看你的帖子,没有编辑好就发表了,每个段落空两格起笔都做不到,也算是顾此失彼吧?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6:06:00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3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看你的帖子,没有编辑好就发表了,每个段落空两格起笔都做不到,也算是顾此失彼吧?
这当然是顾此失彼了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24 09:22:17
本帖最后由 农永光 于 2014-5-24 09:23 编辑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4-5-23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当然是顾此失彼了
责人以严,待己以宽!总是用放大镜寻找别人文章的疏漏,对自己帖子的毛病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相当像美国政府,特别喜欢用双重标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