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客 发表于 2004-6-24 19:03:00

[注意]读书无用论的具体体现

2004年中考于今日始开考,田东县六千多位初中毕业生只有两千三百位参加考试。

路漫 发表于 2004-6-25 09:29:00

<P>同感</P><P>自我感觉:改革开放以来,最失败的是教育事业——无论对于国家、民族或是个人</P>

胡屠虫 发表于 2004-6-25 14:2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路漫</I>在2004-6-25 9:29:10的发言:</B>
<P>同感</P>
<P>自我感觉:改革开放以来,最失败的是教育事业——无论对于国家、民族或是个人</P></DIV>
<P>温家宝已经承认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5 14:25:46编辑过]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6-24 21:53:00

<P>另外那一多半的初中毕业生干嘛去了呢,报考费很高么?</P><P>以前听说过高中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的,因为毕业考试后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才到升学考试,一些毕业生升学无望,不愿继续呆在学校花费那冤枉钱,提前回了家。可我以前没听说过大批初中毕业生放弃中考的。</P>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6-24 22:14:00

<P>应该把高中也列入义务教育</P>

胡屠虫 发表于 2004-6-24 22:15:00

或者没有钱以后继续读了

闻多 发表于 2004-6-24 23:34:00

有一半多参加也不错了。如果认为不是那块料,何必还要增加父母的负担呢?换是我,如果认为将来考不是大学,我决不去读高中!

清风客 发表于 2004-6-25 06:37:00

<P>事实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不成书;学习成绩好的家里又没钱供读书。</P><P>初中阶段是所谓的“义务教育”,收费相对较少,大多数的孩子还能读得起书,就算读不起也得读,免得孩子辍学过早接触社会而变坏。再则,不读到初中出到社会简直还是文盲,而去打工,非技术的工作初中也能应付过去了。</P><P>读高中干吗?正式录取的高中生最低的学杂费一学期一千左右,每月伙食费二百,两样加起来一年四千,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费、补课费等等,一年怎么着也得四五百,三年下来就是一万五左右。上了大学就更不得了,一年一万不一定读得下来,毕业了找工作又是个问题。再说了不一定是大学的料,又何必读高中呢!</P>

清风客 发表于 2004-6-25 06:53:00

<P>想想毛泽东年代,那是很注重教育的。成功的例子就是汪东兴创办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江西农业大学),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职业学校的性质的学校给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的科技型人材。所谓的又红又专(这里避开他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白专”不谈)。他对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显而易见的是大量培养师资人才、科技工人。</P><P>我小学时学费一学期五毛钱,初中三块六。</P><P>现在.......</P>

浪人 发表于 2004-6-25 09:28:00

<P>刚好看了《羊城晚报》,称广州也有不少弃考的学生(几分钟就离开考场了)啊。据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中专、技校的招生是不看中考成绩的。</P>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04-6-25 23:57:00

<P>弃考的现象哪里都是很普遍的,并不是说他们已经放弃了学业,只是想更早地进入就业渠道。国家想超前发展教育,却让老实农民来买单,农民也不干了,就这么回事!</P>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4-6-26 13:20:00

楼上贝侬能冷静地分析。按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理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余下的学习其实是可以放到就业活动中去逐步完成的。十七八岁的人先到社会里混它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后再读书深造效果会更佳。何况现在要读一个大学文凭又不是什么难事。很多农家子弟的“弃学”依我看其实是在追寻另外一种成本更低的就学渠道。在某种情况下,不妨鼓励学习成绩暂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这样做,何必强迫父母承担那样大的负担把血汗钱给高中和大学赚呢。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6-26 19:34:00

不怎么同意楼上的观点,我在工厂工作,没有高中文化的话,有些简单的算术很多人都不会.厂里想提拔一个中层都是因为候选人文化素质低,迟迟下不了决心.现在主要是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收费很高,所以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没法读.中国号称世界工厂,没有高素质的工人,这个世界工厂是做不久的.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把高中列入义务教育,国家要为此拨款.中国不是没这个财力.中国最可气的就是把教育当作产业.一切向钱看.

kingto 发表于 2004-6-27 19:31:00

<P>温家宝已经承认了</P><P>----------------------------</P><P>小温啥时候承认的,我倒是没注意?</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读书无用论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