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农 发表于 2013-12-28 14:50:05

十年 (散文)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7-2-16 22:07 编辑

   
                        十    年(散文)    十年前,偶尔在《南宁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知道了越南北部还聚集着很多壮族同胞,只是他们的民族名不叫壮族,叫岱—侬族。此外,文章还提到  “壮族在线”网站和该网站的负责人廖汉波。虽然当时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也不会上网,但是我还是牢牢记住了“壮族在线”和廖汉波的名字。      也许是前世之约今生来赴,也许是我身上流淌着纯正的布僚血统的缘故,十年之后,我终于点击了壮族在线,加入僚人家园,成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个贝侬。以前曾注册过多个网站,都不会逗留太久,来到僚人家园之后,大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半年来,我几乎看完了论坛里十年来的帖子,了解了很多本民族文化和历史,或光辉,或暗淡,或扬眉吐气荡气回肠,或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欲哭无泪之后,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网站初建伊始,便有不少贝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好一派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讨论越来越激烈,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壮文立法和壮文进学校、进机关;    二.开通壮语卫视;    三.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惠,大力扶持官方和民间壮语影视、歌舞等文艺形式的出版、创作、演出、播放;    四.建立僚人企业体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僚区文化建设,发展现代流行僚文化;                                       五.壮文方案和壮语标准音的选择。    每当退出论坛关掉屏幕,免不了一番感慨。无论宏观大局,抑或芝麻绿豆,都吵来吵去吵了十年也未见输赢。在历史长河中,十年的时间稍纵即逝,还不及沧海一粟的亿兆分之一,而对于面对来势凶猛的汉化浪潮的僚人,对于日渐被城市化侵蚀的传统僚文化来说,十年,足以让一种传统技艺消失殆尽;十年,足以使一个传统民居保存完好的壮族村落变成“火柴盒”;十年,足以使许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撒手西去,伴随着他们消失的是语言、民间文学、生产技艺、风俗、服饰和道德伦理;十年,足以使许多僚人幼童只剩下身份证和户口簿里的”壮族“二字或者”布依族“三字。    十年前,壮族在线的建立,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似乎成功为时不远,曙光就在眼前。十年很快过去了,我们等到的是什么?众贝侬不辞劳苦呕心沥血换来了什么?    120位专家学者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还无法开通壮语卫视。壮语立法、壮语进学校、壮语进机关只是官员忽悠百姓的美丽谎言。壮文方案和壮语标准音早在几十年前由官方制定,却在民间争来争去,迟迟未能达成共识,使很多学习壮文和壮语标准音的贝侬无所适从。以企业养文化,以经济实力推动僚区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的愿望虽好,只是富得流油的僚商拿着大把人民币去澳门豪赌,去包二奶养小蜜,对贫困的家乡不顾一屑。    十年了,我们等到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暴富的僚商依靠不了,政府的承诺永远是空头支票,慈善家们的银两一个劲儿扔往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灾区,僚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了被人类遗忘的死角。    十年了,这宝贵的十年是否一事无成?我们的答案是:未必!    这十年来,有多少进城贝侬受到家园氛围的影响,让自家小孩改说母语?未进家园之前,他们或迫于生存压力,或盲目跟风说白话、桂柳话或者普通话。    这十年来,有多少贝侬费寝忘食设计多少种壮文方案?尽管他们的方案未必科学完善,更不可能推广普及。然而,他们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无私付出,总比领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对民族文化的流失无动于衷的高官强吧。    这十年来,又有多少贝侬从僚人家园知道了族谱记载的“韦氏乃韩信后裔”、“先祖来自山东白马”等等纯属骗局,从而强化了民族意识?    这十年来,“西德语”和武鸣壮标争奇斗艳于网络,哈嘹乐队北上京城登上央视《民歌.中国》舞台,南下澳洲走进悉尼歌剧院唱响壮乡天籁。    这十年来,特别是两三年来,从剧本《瓦氏夫人》到小说《布洛陀》,从“六公祠”事件到南国早报“漫画门”,各界贝侬同仇敌忾,用实际行动教训“辱壮分子”,捍卫民族尊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这十年来,最值得圈点的是,各界贝侬通过壮族在线了解到壮侗族群,尤其是壮族、布依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面临的危机,增加了作为骆越后裔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认同壮族在线提出的概念,即“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部的壮、布依和岱—侬族,在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情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他们的名字叫Bouxraeuz,也就是“僚人”。同时,壮侗语里含有“兄弟姐妹、眷属、亲戚”意思的“贝侬”一词在某种语境下,专指为实现布僚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和关心僚人,热爱僚族文化的异族友人。    十年了,我们历经太多风雨,实属不易。“布僚尚未复兴,贝侬仍须努力”,就套用一句名言来相勉励吧!    我们祖先创造了那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山歌文化,为开发祖国南疆贡献很大;我们祖先早在哥伦布出生的前两千年,就漂洋过海到达南美洲;我们的语言曾经是国际通用语言,至今还是国内外二十多个民族的祖语。我们的苦难远远比不上犹太人,我们也没有象土尔扈特人那样漂泊异国他乡,我们一直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越南,我们都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们至今还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使用祖先传下的母语。犹太人能使死亡2000年的希伯来语复兴,土尔扈特人能冲破沙俄军队和哥萨克骑兵的围堵,克服种种困难回归故里,客家人避难岭南甚至远渡重洋数百年尚能“不忘祖宗言”,难道我们僚人就不能同心协力、万众一心重振族威,恢复祖先的荣光?当代僚人应该有这个抱负,当代僚人一定有这个能力。    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有太多遗憾,展望未来的岁月,我们任重而道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已无退路,与其消极等死,不如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众贝侬,莫再犹豫不前了,莫再寻找回避的借口了,擦干眼泪,擦干血迹,面无惧色踏上征途,再浴血奋战无数个十年吧!唯有如此,布僚子民才能有朝一日昂首挺胸面向全球自豪宣称:布僚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布僚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2013年12月)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3-12-28 21:55:58

就是因为有这份情才走到一起的,写到大家心里去了。

wenliqan 发表于 2013-12-28 22:11:31

:handshake:hug:精典文章,回首过去的十年, 我们有太多遗憾,展望未来的岁月,我们任重而道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已无退路,与其消极等死,不如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众贝侬,莫再犹豫不前了,莫再寻找回避的借口了,擦干眼泪,擦干血迹,面无惧色踏上征途,再浴血奋战无数个十年吧 !唯有如此,布僚子民才能有朝一日昂首挺胸面向全球自豪宣称:布僚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布僚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毛毛虫 发表于 2013-12-28 22:48:19

:handshake每一个觉醒的贝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红河枫 发表于 2013-12-30 09:01:18

Wn! mbouj loek~

度莫 发表于 2013-12-30 10:13:34

转眼十年了,呵呵…………

韦偃 发表于 2013-12-30 10:28:25

一、壮文立法和壮文进校、进机关;

二、开通壮语卫视;

支持、支持再支持!!

越裔引强 发表于 2014-1-8 10:35:07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太多人或事,但能左右自己。保护民族文化,从自身做起!

涩人 发表于 2014-1-12 22:35:04

我们这也是讲“岱侬“!兄弟姐妹的统称。

三生石 发表于 2014-1-19 11:59:29

转眼就十年了,当年二十出头,现在都三十头了,感觉家园也已经没有当年的热闹.

音爱的你 发表于 2014-1-22 14:04:03

三生石 发表于 2014-1-19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转眼就十年了,当年二十出头,现在都三十头了,感觉家园也已经没有当年的热闹.

热闹看CCAV。

besteast 发表于 2014-5-17 16:54:33

转眼就十年了,当年二十出头,现在都三十头了,感觉家园也已经没有当年的热闹.

农永光 发表于 2014-5-19 16:03:42

帖子编辑得太凌乱了,看起来很费力!应该严格按照汉文编辑规定认真编辑,方便大家阅读。

亲亲僚人 发表于 2014-11-4 10:11:42

文章写得太好了,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每周都会发表。

besteast 发表于 2014-11-6 20:44:28

确实,太好了!赞一个

kmvilu9 发表于 2015-4-20 14:23:52

人生有几个十年呀

gwangking 发表于 2015-4-21 15:13:55

比侬们互相支持,团结奋斗,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mrhxq 发表于 2015-5-31 16:07:47

一.    壮文立法和壮文进校、进机关;
二.    开通壮语卫视;
三.    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惠,大力扶持官方和民间壮语影视、歌舞等文艺形式的出版、创作、演出、播放;
四.    建立僚人企业体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僚区文化建设,发展现代流行僚文化;

    赞同 赞同

wch1228 发表于 2015-10-19 19:14:34

写的好呀,有机会多交流!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6-6-28 08:49:22

开通壮语卫视的呼声一直不绝!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十年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