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明 发表于 2004-6-16 21:41:00

提高民族自信心,必先发展百色市右江区

<P>      可以这样说,百色可以说是壮族的代名词,而且百色历来是桂西的行政、文化中心,百色的发展对民族自信心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百色怎样保持桂西的文化中心呢?我认为有以下方法:</P>
<P>     1、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城区人口数量增加。</P>
<P>     2、加大对两所高校的投入,通过高等教育促进城区繁华。如高校用地优待,高校发展,周围的老百姓不用种地都可以生活。</P>
<P>    3、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P>

胡屠虫 发表于 2004-6-16 22:33:00

是的,我会回去服务的……明年

森雨 发表于 2004-6-16 23:16:00

支持百色的经济发展,但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6-17 00:14:00

<P>先支持再问因何厚此薄彼?</P>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6-17 00:16:00

<P>百色并非“历来是桂西的行政、文化中心”。</P><P>百色的历史沿革大体如下:“清朝分田州土州设厅制后,雍正七年(<FONT color=#f73809>公元1729年</FONT>)置百色厅,这是<FONT color=#f73809>百色得名之始</FONT>,次年建百色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名为百色县,50年代后仍称百色县。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P><P>更详细的则如下:(百色政府网 <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bss/gk1.htm" target="_blank" >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bss/gk1.htm</A> )</P><P>“百色市历史悠久。在那毕乡、四塘镇的右江两岸的三、四级阶地上,先后发现采集到经过打工的砍砸。刮削、石核、手镐、石片等旧石器,证明了至少在几万年前,在今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着。
  百色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后,百色属象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桂林郡增食县地。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州治在城南之古城角,今那毕乡大和村)、羁縻归乐州(今永乐乡境内)和武隆县地(今百兰乡及巴马县部分地区),属邕州都督府管辖。元朝,百色称天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恩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设百色厅,次年建城。<FONT color=#f73809>百色自1730年建城至今(2000年)已有270年的历史。</FONT>光绪元年( 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为百色府。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建立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1949年 12月 5日百色县解放,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城)。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P><P>百色也说不上是“壮族的代名词”。因为百色城的文化体现为粤文化而不是壮文化。尽管百色地区壮族人口比例高达80%(余为汉、瑶、苗等民族)。</P><P>百色城的建立和发展与交通、商贸密切相关,近几十年则因属行政中心而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但是,百色城的未来发展仍应重视她的交通、商贸优势,而不是行政、教育优势。整个百色地区(现称百色市)可以围绕铝工业作文章,而右江区(原县级百色市)只能沾点边,也定位为铝工业基地就不妥了。</P>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4-6-17 09:33:00

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化唱主角,从大力投入教育的角度去提高城市的品位是好主意!

shop 发表于 2004-6-17 10:1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胡屠虫</I>在2004-6-16 22:33:41的发言:</B>
是的,我会回去服务的……明年</DIV>
<P>支持你回去建设家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高民族自信心,必先发展百色市右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