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4-6-11 16:38:00

跟南粤孤客贝侬比划比划

<P>关于僚区的教育的设想,既然孤客贝侬对沙南和我的想法不服,不如我们来比划比划:一杯对一杯,你喝米酒我和沙南喝啤酒,或者我喝啤酒你和沙南喝米酒。呵呵,开个玩笑,轻松一下,下面言归正传。</P>
<P>其实我觉得首选要考虑的是<b><FONT color=#000066>Ayingj</FONT></b>贝侬提出的“<b>完整自治权</b>”的问题。这一“<b>完整自治权</b>”是怎样一个完整法?我们有没有办法实现?或者当我们实现这一想法之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如何?我们僚区的情况又如何?这些都是未来很长久的事情,我想这是我们无可预见的。所以,就这方面来讨论,未免太过缥缈。我们不如就以现在情况而言,来讨论僚区未来的教育问题。</P>
<P>按照孤客贝侬的说法,将来僚区开展的教育,是以僚语为主,教材以僚语文编写,在小学中实行“僚+汉”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学时实行“僚+英”、“僚+汉”、“僚+日”等多种选择的双语教学模式。我觉得这一想法未免太过理想化。首先,只要我们僚区还处于“中国”这一统治范围之内,以汉语为主导的教育就无可避免,以僚语为主的教育模式根本就不可能实现。1是中央不允许,2是以僚区现在的情形,也难以接受。第二,在小学阶段实行“汉+僚”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但恐怕要以汉语为主,原因上面已经说明。至于在中学阶段实行的多种语言的双语教育则很难实现,一门英语课已经让很多人难以应付了,何况再加上什么德、日、法语?</P>
<P>我觉得我们僚语的教育是需要渐进式发展的,在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以前,谈论这些未免有些超前。</P>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4-6-11 17:58:00

<P 10.5pt? mso-char-indent-size: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FONT face=宋体>   贝侬迎战了,是件很开心的事。这个论坛久不久是要有点节目给各位贝侬乐一下才行!那我俩先登场吧。但我要申诉,啤酒对米酒不公平,这是用西洋文化来欺压本土文化。希望站长要站在维护本土文化立场上,严格执法。

</FONT>
<p>
<P>      <FONT face=宋体>贝侬把问题挑明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我的想法是,现在不能做的事,并不意味着将来就永远不能实现,凡事靠大家的觉醒,并不懈地奋斗;另外,也不能等到将来实现的那天才去策划怎么做,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是其一。
<p></FONT>
<p>
<P>      <FONT face=宋体>其二,贝侬说:</FONT> <FONT face=宋体>“至于在中学阶段实行的多种语言的双语教育则很难实现,一门英语课已经让很多人难以应付了,何况再加上什么德、日、法语?”是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原意是实行“僚语</FONT>+<FONT face=宋体>外语”的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外语是在汉、英、日、德、法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语种中任选一门。这有利于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有利于吸收世界各个先进民族的文化来打造我们僚人的文化。只有广泛吸收,培养了丰富、健康的文化基因之后,才能实现老翁所说的“自造血浆”!
<p></FONT>
<p>
<P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pt; LINE-HEIGHT: 9.9pt; TEXT-INDENT: 0pt; 0cm>      最后,至于汉语的地位问题,它是全中国的通用语我肯定拥护,何况目前我还靠它吃饭啊!问题是在中小学用多少时间来学习汉语,纯粹是学术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作为普通公民,只要掌握了,即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能阅读报纸,就达到目的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根本不用那么长的时间(当前是整个中小学用了12年的时间)来学习。现在用了这整整12年时间来学习汉语,很多人都不过关(20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语),这并不是因为用来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够,而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出了大毛病。事实上,普通人学汉语根本不需要用12年的时间来这样繁琐地学。古代的私塾教育,才那么三五年,培养出来的人的语文功底,现在绝对多数的高中毕业生根本赶不上。我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了,回故乡,遇上那些读过几年私塾的老前辈根本不敢乱说古书的事,很多不认识的字还要问他们。他们缺少的而我比他们强的也无非是现代意识而已。然而,现代意识的学习并非要从学校的汉语学习中去获取,生活中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什么意识理论都可以自我吸收了。所以,做了近20年的语文老师,我的体会是,汉语的学校教育用小学六年的时间就够(当然这要依靠彻底地改革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了。其余的汉语素养就放在生活中来自我养成。</P>
<P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pt; LINE-HEIGHT: 9.9pt; TEXT-INDENT: 0pt; 0cm>
<p>
<p>
<P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pt; LINE-HEIGHT: 9.9pt; TEXT-INDENT: 0pt; 0cm>      好先说到这。多谢贝侬的回应,让我灌了这么多的口水!
<p>
<p>
<P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exactly; mso-line-height-rule: 20pt; LINE-HEIGHT: 9.9pt; TEXT-INDENT: 0pt; 0cm></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1 17:58:41编辑过]

shop 发表于 2004-6-11 18:20:00

我在关注。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6-11 19:04:00

<P>汉语文教育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年的时间。</P>
<P>以下是我找来的一些相关资料,另开了一个帖子:</P>
<P>《<B>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条例</B>》摘录
<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9&amp;ID=5008"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9&amp;ID=5008</A>
[附有另外一些法规、文章的链接]</P>
<P>与路贝侬和南粤孤客贝侬的讨论先搁置一边了,吃晚饭要紧</P>

季人 发表于 2004-6-11 19:27:00

<P>我觉得前面提到的数据有点问题。
1. 三五年的私塾教育应该不能获得多高的汉语文水平。
2. 旧时的私塾只需要学语文,现代中小学教育还包括很多其他课程。
所以用私塾和现代语文教育的时间长短来做比较并不合适。</P><P>至于应该用多长时间来学习汉语文,对个人来说,当然是“活到老,学到老”。
就学校教育中必修课程而言,我认为可以参考当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九年。
九年之后,则可以把汉语文作为选修课程。</P>

威明 发表于 2004-6-11 19:47:00

反判社会,为人民所不耻,如果真要改革,也要听听全广西人的意见。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6-11 20:5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威明</I>在2004-6-11 19:47:09的发言:</B>
   反判社会,为人民所不耻,如果真要改革,也要听听全广西人的意见。</DIV>
<P>
<P>反叛社会??</P>
<P>贝侬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P>
<P>你学学法律、政策吧。我们现在争取的是落实宪法、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正当权益,并无非分和越轨。</P>

Ayingj 发表于 2004-6-11 21:05:00

<P>        威明不要乱扣冒,你所说的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人的社会?广西人你能代表吗?</P><P>       广西的百姓有话不能讲,有苦不能诉,有知识不能学,造不出新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谁去帮他们说?你能尊重广西人,你去帮他们做好这些再去代表人民说话吧!</P>

右江水红河岸 发表于 2004-6-11 21:54:00

我路过,支持讨论,顶一顶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6-11 23:00:00

<P>“语文”一词,是指“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至今尚无定论。汉语文的学习,当“语文”一词作不同解释时,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应该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习,小学六年应该差不多了;但加上古代汉语和现代、古代以及国外的文学,整个中学阶段都学习也不算多。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一样不落地学,足以活到老学到老。不过,任何课程的开设都应该有个“度”,中学汉语文教育不可能按中文专业学士、硕士的标准来要求,小学汉语文的教育则更应该着眼于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学习基本的汉语言文字,小学六年应该够了——我有个同学小学毕业以后再没上过学,但他的现代汉语文水平不比我低多少,他写的书信、发的手机短信以及他口头的白话、普通话都体现了他较高的汉语文水平,这个例子多少可以说明些问题。</P><P>广西壮文进校(小学)的试点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情况并不乐观。覃国生教授的那篇文章[《简论壮文教育定位提高壮汉双语教学质量》 <a href="http://www.kam-tai.org/culture/zhuang/education/jianlundingwei.htm" target="_blank" >http://www.kam-tai.org/culture/zhuang/education/jianlundingwei.htm</A> ]对此有如下描述:</P><P>『198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恢复推行使用壮文以后,就先在武鸣、德保两个县搞壮文进小学的试点。武鸣县庆乐小学和德保县的那甲小学是首批搞试点的学校。……庆乐小学和那甲小学壮文试点班的这种壮汉双语教学模式,到小学毕业时学生的壮文水平都达到甚至超过大纲的要求,而汉文水平则基本上接近大纲的要求。……但是现在没有壮文初中,22所民族中学没有一所能在整个初中阶段使用壮文教材、壮语授课,多数情况是只开没一门壮文课(少数学校连这门课也是虚设的)。……』</P><P>『壮文推广工作的管理体制由广西语委转到广西教委以后,首先是缩小了规模,由原来在50多个县(市)不同程度地开设小学壮文试点班,缩小为22个县,民族中不由22所只保留 10所。与此同时广西教委在贵港市古山小学树立壮汉双语教学的样板,投入较多的领导精力和经费。……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们把自己的做法总结为: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后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壮文进校的“十六字方针”。』</P><P>『人们在推行壮文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壮文教育定位问题。古山小学的经验,在现有教育制度下能给壮文教育定位提供一个基本正确的框架;但它还没有根本解决壮文在壮汉作为学习汉语文的一种工具,即常言的“拐棍”作用。小学阶段“以壮为主”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壮族的小学生只懂母语不懂汉语,只有壮语环境,“以壮为主”的教育就容易接受、利于巩固学习成果。但是古山小学的做法并没有真正体现“以壮为主”,因为因主导思想上没有以提高壮文水平为主。学前班集中学习壮文掌握“拐棍”,同步教学中一多一少变化的课时安排,实际上是为了学习汉文的需要。这里“壮汉结合”的内容,除了上述谈到的课程具体安排外,还包括在低年级的壮文教学中渗透汉文的做法。这种教学安排和教学进程,也是一种“以壮促汉”的做法。问题是最终是否达到“壮汉兼通”的目的。』</P><P>[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原文,在此不便过多摘录]</P><P>
南粤孤客贝侬希望真正“以僚为主”、“以壮为主”,这个想法我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十六字方针”,在教学试点实践中只落实了中间的“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八个字,几乎忘了“以壮为主”的初衷和“壮汉兼通”的目标。非试点学校的壮文教学状况,那就更不用说了——非壮文入校试点的中小学校好像都不教壮文的吧?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还是很大啊。</P><P>壮文教育定位的问题不解决,壮汉双语教学的努力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结局的。壮文教学如果只“试点”不推行,壮族人民在语言文字上“以壮为主”、“壮汉兼通”就永远是空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个环节上,值得贝侬们去认真思考。</P>

右江水红河岸 发表于 2004-6-11 23:41:00

<P>壮文教育定位的问题不解决,壮汉双语教学的努力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结局的。壮文教学如果只“试点”不推行,壮族人民在语言文字上“以壮为主”、“壮汉兼通”就永远是空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个环节上,值得贝侬们去认真思考。</P><P></P><P>说得好</P>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6-12 00:41:00

我想到西班牙语在美国的地位,随着西班牙裔在美国的人数增多,西班牙语在美国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一切好像并没有任何人去强力推行,诸位可以想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04-6-12 01:36:00

<P>我想西班牙有一个比较完善而稳定的语言文化系统,其本身的经济实力并不弱小,这就为美国的西班牙裔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盾,跟其他少数民族比较起来,他们具有先天的优势。中华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结构,但在美国为什么华语的地位不见提升,更不能战胜英语,发扬光大?说到底,还是经济实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样,壮族地区长期的经济落后,也使很多同胞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主动放弃本民族语言。经济的落后使得壮族地区不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这一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此外,标准壮语得不到认同和推广使用,在汉语的强大攻势之下尤其显得支离破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针,要人为的挽救和扶持一门弱势语言,都是非常困难的。正如90年代,为什么大江南北的人到处以能说两句广东话为荣,得益于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现在呢?长三角的崛起,广东商人也不得不卷起舌头学普通话了!</P>

marsuncle 发表于 2004-6-12 12:27:00

楼上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所谓的西班牙裔,主要指来自古巴,墨西哥,南美等地的,这些国家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他们的母语是西班牙语,人种主要是白人,黑人和混血儿.那几处地方不能说经济实力很强大的,甚至连中等都不是

南岛 发表于 2004-6-12 12:4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rsuncle</I>在2004-6-12 0:41:36的发言:</B>
我想到西班牙语在美国的地位,随着西班牙裔在美国的人数增多,西班牙语在美国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一切好像并没有任何人去强力推行,诸位可以想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DIV>
<P>你是想说,语言地位与使用人数若要相称,需要宽松的内部、外部环境,我猜得没错吧?</P>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04-6-12 13:1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rsuncle</I>在2004-6-12 12:27:13的发言:</B>
楼上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所谓的西班牙裔,主要指来自古巴,墨西哥,南美等地的,这些国家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他们的母语是西班牙语,人种主要是白人,黑人和混血儿.那几处地方不能说经济实力很强大的,甚至连中等都不是</DIV>

美国和西班牙之间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政治同盟,为这些操西班牙语的人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墨西哥和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整个南美除了巴西全都会说西班牙语,西班牙语的地位能不高吗?同样,壮语出了中国南方,越南、泰国还会说一部分,但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力量都很弱小,贸易还在刚刚起步,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广泛,自然不能为壮语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浪人 发表于 2004-6-16 13:03:00

wenliqan 发表于 2004-6-26 15:1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yingj</I>在2004-6-11 21:05:19的发言:</B>

<P>        威明不要乱扣冒,你所说的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人的社会?广西人你能代表吗?</P>
<P>       广西的百姓有话不能讲,有苦不能诉,有知识不能学,造不出新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谁去帮他们说?你能尊重广西人,你去帮他们做好这些再去代表人民说话吧!</P></DIV>支持!!

红棉树 发表于 2004-6-26 18:43:00

我认为路和沙南贝侬的意见都是现阶段我们努力的目标,而南粤贝侬的意见也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我们不一定能够看到,但是不应该放弃这个努力。

bbc 发表于 2004-7-29 09:05:00

核心问题,值得关注,努力吧!一定能实现的 ,因为我们还有     后来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南粤孤客贝侬比划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