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cwx 发表于 2013-6-24 17:58:29

本帖最后由 bracwx 于 2013-6-24 17:59 编辑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3 2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代文明,你指的哪一样?科技及产品么,科技产品这东西只是生活物品,不是文明,文明是指人类的道德和素 ...
所谓的改变不仅仅是物质的改变,还包括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假如你拒绝改变,比如吃饭种田,你就要老老实实的用手一棵一棵去插秧,使用农家肥,拒绝化肥、农药,手动的方式除草、收割、脱粒、去壳、去糠。煮饭也用柴火、也不能用自来水,更不能用压力锅。

这些就是最为正宗的壮族传统,你那么极力的维护这种传统,拒绝改变,那就请你严格的去执行。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4 21:06:55

bracwx 发表于 2013-6-24 1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的改变不仅仅是物质的改变,还包括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假如你拒绝改变,比如吃饭种田,你就要老老实 ...

靠,那你的意思,壮族全部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化才是你的最终目的吧。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会进步的,你却说叫壮族回山沟生活?接受进步的生活方式和放弃自己的母语难道是二选一么?除了无耻,不知道什么说你了。你就汪精卫的思维,以所谓的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接受日本统治,只不过只为自己能当王享福罢了。

bracwx 发表于 2013-6-25 20:38:48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4 2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靠,那你的意思,壮族全部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化才是你的最终目的吧。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会进步的,你 ...

你不是反对改变么,那就老老实实的让你自己历史倒退。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7 21:54:28

bracwx 发表于 2013-6-25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不是反对改变么,那就老老实实的让你自己历史倒退。

说你无耻,你还真厚颜无耻来了。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7 21:56:57

bracwx 发表于 2013-6-25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不是反对改变么,那就老老实实的让你自己历史倒退。

世界各地那么多民族,人家都会使用新工具,但是人家是不是就要抛弃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呢?说你无耻,你还真厚颜无耻来扯皮了。

bracwx 发表于 2013-6-29 07:42:57

wenliqan 发表于 2013-6-27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界各地那么多民族,人家都会使用新工具,但是人家是不是就要抛弃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呢?说你无耻,你还 ...

如果是以语言和更好的生活为交换的话,更多的人是会趋之若鹜的。事实如此,不断有人放弃自己的母语或方言,进驻城市,过上现代化的高端生活。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3-6-29 08:19:46

bracwx 发表于 2013-6-29 07: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是以语言和更好的生活为交换的话,更多的人是会趋之若鹜的。事实如此,不断有人放弃自己的母语或方言 ...

一定要非此即彼、别无他途吗?
你见过以语言存续为代价跟更好生活作交换的几个实例?
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就要放弃自己的母语或方言?城市生活有这么可怕吗?少使用、少提起就等于放弃?
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贝侬,为什么体会不到你说的这种极端情况呢?
城市社会没有只容纳单语使用者而拒绝双语、多语使用者吧?

bracwx 发表于 2013-6-29 10:34:45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3-6-29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定要非此即彼、别无他途吗?
你见过以语言存续为代价跟更好生活作交换的几个实例?
离开乡村进入城市 ...

C=cam;H=han

C:一定要非此即彼、别无他途吗?
H:正所谓“人微言轻”,在多数人的眼里,壮语依然伴随着“农民”、“乡下佬”、“下等人”的身影。想摆脱这种困境,那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取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所说的话才有影响力,才不会认为是乡里村夫的语言,才能对这种母语进行改观。
这里的地位提升,不一定非得要当官,身居要职,只要是社会的精英,比如商界、教育界、娱乐界等皆可发挥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要实现这一过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那就必须正视母语的不足,虚心求学,从其他或更多的语言获得先进的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能固步自封。即使是学习别人的语言,也要比别人还要好的劲头来。

C:你见过以语言存续为代价跟更好生活作交换的几个实例?
H:比如移民到国外,从事语言相关的职业等。前者能是放弃,后者可能是坚守。前者:比如为了更好的生活去非母语国家;后者:比如教授语言的教师。


C: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就要放弃自己的母语或方言?城市生活有这么可怕吗?少使用、少提起就等于放弃?
H:把自己的母语或方言比作农民种地的技术和农具,到了城市生活,还会使用到农业技术和工具吗?是的,他的技术并没有忘记,工具也可能都放在老家里,这难道不算放弃?这都已经不使用了、不从事这一行当了,所以不使用等同于放弃。
所以,除非是哑巴,不然语言如同进餐一样,是每个人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之一,母语好比米饭,其他比作面食,食用一餐的面食也就少了一餐的米饭,即使是混用,也减少了米饭的食用量,换言之也就损害了米饭的使用,也就是损害了母语。


C: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贝侬,为什么体会不到你说的这种极端情况呢?
H:生活在城市的时间越长,越少接触母语,年代越早,越缺乏民族意识。所以那是他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没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城市社会没有只容纳单语使用者而拒绝双语、多语使用者吧?
H:毕竟大多数通行一种交际语言的是事实,而不是多数人使用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交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僚文PP:贵州思维和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