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也可能来自古越语
本帖最后由 毕兹卡 于 2012-12-28 22:01 编辑“臣”的甲骨文的写法是这样的:
有关专家解释,“臣”为竖目,用眼睛竖起来,表示臣服。
我感觉这解释的不可思议。眼睛竖起来,怎么就表示臣服了呢?如果是斜眼看人,不是表示不满吗?这不正与臣服相反吗?
查看《说文解字》,“臣”还有“牵、驱使”的意思。那就更不好理解这个造字的图形了。
但了解了一下古越语后,这个“臣”字的造字(字形及意义)就明显好理解了。
我感觉这个图形也象一个“牛鼻圈”,即套牛鼻子的木头栓或是绳子:中间的象眼睛的部分应该是“牛鼻子”,然后一根小木棍或是绳圈穿过牛鼻子的样子。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要想牛顺从,凭蛮力是无法达到的。唯一让牛驯服的方法,是在牛鼻子套上牛鼻圈。这样,牛就好驱使了。让左不会右,让右不会右,让进不会退,让退不会进。
如此,“臣”有“臣服、牵引、驱使”的意思不是顺理成当的吗?总比那个“竖目”表示“臣服”让人心服。
但是,“牛鼻圈、牛鼻绳”怎么读作“臣”呢?现在汉语中,包括各个地方的方言,也没有这个说法啊。
了解了下古越语,发现在壮语中,“牛鼻绳”即被称为“cen”。
这应该就是明证了。“臣”字应该是古越人发明创造的。
突然想到,“臣”应该与“绳”同源。同一个语音,不同的方向,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以清代同治年间番禺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影印):
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植邻切。 :victory:有道理!! 牛鼻绳在壮语中不是叫cen吧?我处叫caeuz.穿线才叫cin,动词 “臣”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造字本义: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摘自象形字典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574
不过,楼主贴出来的图,好多字看起来不像眼睛,也不像带圈的牛鼻子。 我家乡话(邕宁那楼话):
zeing 牵
cinq[ζin5] 穿,串
yag 绳
ndaeng[?daη1] 鼻子
vaiz 水牛
bok 交叉用以揽起重物的绳子
buk 背带(背小孩用的)
yag zeing vaiz 牵牛绳
查《壮汉词汇》,结果如下:
boek 桊[穿在牛鼻子上的小木棍或小铁环]
boek [方]neuz;ginzvaiz;ceux;caggeuz 穿牛鼻的绳子,俗称牛鼻绳 补充我家乡话的一些词汇如下:
yeuh 牛鼻绳(连着牛鼻圈,用于牵牛或赶牛)
ceux[ζe:u4] 牛轭绳(连接牛轭与犁或耙,在牛的两侧)
oengj 牛颈揽(揽在牛脖子下、连接牛轭两头的绳子)
buk 牛背揽(揽在牛背是,牛拉车时与牛轭、牛颈揽等配合使用) 本帖最后由 梁显宁 于 2013-1-5 20:45 编辑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3-1-2 07:17 http://www.rauz.net.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充我家乡话的一些词汇如下:
yeuh 牛鼻绳(连着牛鼻圈,用于牵牛或赶牛)
如果牛轭绳发ceu,那“臣”的字形也象一个“牛轭”形。此时,音、形、义上也都相通。也许臣字形画的就是一个控制动物行动的“枷锁”,用了“绳(捆绑)”的发音,表示“约束、强制”等初义。
从来就没有什么“竖目”为“臣”之说。 说得有道理。语言学功底不错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