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壮文圆他作家梦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8%" border="0"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39, 246, 243); "><tbody><tr><td class="title14" align="middle" height="68"><span class="b01"><strong>余执:壮文圆他作家梦</strong></span></td></tr><tr><td align="middle" class="wenzi13b" style="font-size: 13px; "></td></tr><tr><td height="10"></td></tr><tr><td height="14" align="middle" class="wenzi13b" style="font-size: 13px; "><br/></td></tr><tr><td class="f14"><p><font face="楷体_GB2312">□黄志伟</font></p><p> 一名代课老师,站在三尺讲台整整16年,他无怨无悔;一位知心“朋友”,陪在他身边24个春秋,他们难舍难分,正因有了这位“朋友”--壮文,最终圆了他一生梦寐以求的作家梦,也使他的作品连连获奖。这位壮文情结的人便是平果县广电局、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余执同志。</p><p><strong>从壮文老师到汉文代课老师</strong><br/> 余执出生在平果县太平镇巴乐村的一个山区里。1986年7月,余执高中毕业由于几分之差落榜了。他家兄弟多,又是排行老大,所以他看着家里劳动力少,决定不再补习,在家劳动了。第二年,正值平果县举办壮文培训班,于是他报名参加了。经过几个月的壮文培训,余执又肯于钻研,使他很快掌握壮文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业后,余执被安排到七良村龙荒屯任教的农民壮文夜校。从那时开始,他在那夜校中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p><p> 曾以为教壮文会持久下去,谁料1988年学壮文的人越来越少,不久,那夜校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余执和其他壮文老师下岗了。也许老天爷会看中一个有信心的人,那一年,平果县又招聘一批汉语代课老师,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代课老师考试,结果被录用了。从那时开始,余执从壮文老师又变成汉文老师了。</p><p><strong>从想“家”到有“家”</strong><br/> 余执当汉文代课老师后,他为了巩固壮文的基础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广西民族报》和杂志《三月三》(壮文版)。久而久之,他被报纸里的文章吸引了,他也想写一篇习作投去看看。于是,他写了一篇《荒田有主》的文章投给了《广西民族报》,不久,这篇文章见报了。从那时开始,余执的壮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当时巴乐村还没通电,他在煤油灯下苦苦写作。天长日久,余执就做起作家梦来。</p><p> 2001年,平果县为了打造嘹歌品牌,组织和挖掘平果嘹歌,准备出版平果嘹歌集。县领导要物色一位精通壮文翻译的人,由于余执经常在省级刊物《三月三》和《广西民族报》发表壮文文章,相当有名气。于是县人大主任农敏坚发现了余执,并特邀余执来县府参加嘹歌壮文翻译工作。余执翻译了5本大部头嘹歌集,并出版发行,在广西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1月,经广西作家协会的审核,批准了余执加入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当余执收到作家证书的那一天,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十分感激壮文,是他圆了他的作家梦。</p><p><strong>从练笔娱乐到获壮族文学奖</strong><br/> 余执做嘹歌壮文翻译工作完后,县里就把余执调到平果县电视台工作,当了一名新闻记者。这更最合适他的爱好不过了。在24年的工作中,他先后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壮、汉文学作品500多篇,被区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新闻稿件1200多篇(条)。余执搞写作原来只是想从中得到娱乐而已,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文章却连连获奖:壮文小说《山乡两姑娘》获2005年度广西第五届壮文壮族文学奖;《好心人》获得2011度广西第六届壮族文学奖。</p></td></tr></tbody></table><br/><div><a class="14q" href="http://www.bsyjrb.com/" style="color: rgb(212, 2, 5);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9px;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17, 232, 247); "><font color="red">百色新闻网</font></a><span style="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17, 232, 247); font-size: medium; ">—</span><a class="14q" href="http://www.bsyjrb.com/index.html" style="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9px;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17, 232, 247); ">SW</a><span style="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17, 232, 247); font-size: medium; ">—</span><a class="14q" href="http://www.bsyjrb.com/cwxw/index.html" style="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9px;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rgb(217, 232, 247); ">原创文学</a></div> 大名,,我常看壮文刊物, 百越民族总体的性格比较内敛,民族内部个体的总性格趋势是细腻、真诚与执着。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民族兄弟,其身上都隐含巨大的成功潜力。遗憾的是,多年来的中原儒文化的侵蚀,很多民族兄弟放弃了自己身上先天具有生存竞争潜力与优势,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邯郸学步,扭抳作态,去学别人的所谓“精明”与“园滑”。结果,“精明”与“园滑”没有学成,自己先天具有的细腻、真诚与执着也丢得干干净净。到头来一事无成,还怨自己的民族“落后”。从理论上来说,民族的百花园里,一个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另一个与之对话民族,其昨天也不会才从内人猿变成人身。你有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我也有100万年的民族进化史。你从大象屁股看宇宙,我从大象头看宇宙,我们都看到了宇宙这头大象。人类要向前走一步,只有民族文化的融合,永远没有什么民族文化的“征服”。山间的毒草,我吃了会被毒死,就不信你有所谓“五千年文明史”的人,吃了就长生不老!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的人,在竞争生存的人类社会,第一步你就失败了,到民族外部,等待你的,除了失败还是失败。有民族自信心的人,继承了你先天的民族特性,第一步你就成功了,等待你的,只能是更大的成功而别无其他。但愿所有的百越民族兄弟都能明白这一成功的道理,祝所有民族兄弟的更大成功! 6楼贝侬说得我“五体投地”, <p>ndei lai lu.</p><p></p> 是玫瑰总会开放,从余执身上体会到这句老话的真意。 向我们的“余执”比侬学习!!!!!!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wwdam</i>在2012-4-17 5:42:18的发言:</b><br/>百越民族总体的性格比较内敛,民族内部个体的总性格趋势是细腻、真诚与执着。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民族兄弟,其身上都隐含巨大的成功潜力。遗憾的是,多年来的中原儒文化的侵蚀,很多民族兄弟放弃了自己身上先天具有生存竞争潜力与优势,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邯郸学步,扭抳作态,去学别人的所谓“精明”与“园滑”。结果,“精明”与“园滑”没有学成,自己先天具有的细腻、真诚与执着也丢得干干净净。到头来一事无成,还怨自己的民族“落后”。从理论上来说,民族的百花园里,一个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另一个与之对话民族,其昨天也不会才从内人猿变成人身。你有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我也有100万年的民族进化史。你从大象屁股看宇宙,我从大象头看宇宙,我们都看到了宇宙这头大象。人类要向前走一步,只有民族文化的融合,永远没有什么民族文化的“征服”。山间的毒草,我吃了会被毒死,就不信你有所谓“五千年文明史”的人,吃了就长生不老!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的人,在竞争生存的人类社会,第一步你就失败了,到民族外部,等待你的,除了失败还是失败。有民族自信心的人,继承了你先天的民族特性,第一步你就成功了,等待你的,只能是更大的成功而别无其他。但愿所有的百越民族兄弟都能明白这一成功的道理,祝所有民族兄弟的更大成功!</div><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段话耐人寻味</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