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enhak 发表于 2011-11-7 22:11:00

[灌水] vunzcuengh byawz ndaej yiengh neix bae doeg daih hag ?

<div id="Content"><p align="center">壮族人最老实,每一个上大的学子不是经过几年的磨难,才能参加高考?</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img id="{BE28B293-B10F-4EA7-8AB3-690192B33B33}" src="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122246023_11n.jpg" alt=""/></p><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黄</font>蛉</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084d8 0px dotted;"><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6023.htm#" style="COLOR: #0084d8;">导师</a></span>辞职不再“一对一”教他</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非常浮躁,他吹起牛来比谁都厉害”</font></strong></p><p>  数学考零分的当了清华校长、数学考4分的成了国学大师、作文只写3句话却成为杰出诗人。这说的是3个<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084d8 0px dotted;"><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6023.htm#" style="COLOR: #0084d8;">偏科</a></span>严重的学生,分别是罗家伦、季羡林和臧克家。</p><p>  最近几年,总是能够见各地关于偏科生的报道,很多高校也对偏科生放宽了入学条件。四川大学“<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084d8 0px dotted;"><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6023.htm#" style="COLOR: #0084d8;">甲骨文</a></span>考生”黄蛉的故事或许告诉我们,偏科生的故事并不轻松。</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 “甲骨文”考生遭遇变故</font></strong></p><p>  凭借甲骨文,<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084d8 0px dotted;"><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6023.htm#" style="COLOR: #0084d8;">黄蛉</a></span>成为“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缔造者;凭借甲骨文,他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还是凭借甲骨文,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学。然而这一切,都在前天戛然而止。</p><p>  黄蛉的指导老师、已经64岁的四川大学返聘教授、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说:“我已坚决地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不再教他了。学校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还没有定,以后可能还是要商量一下。”</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 接受媒体采访是导火索</font></strong></p><p>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084d8 0px dotted;"><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6023.htm#" style="COLOR: #0084d8;">甲骨文考生</a></span>”黄蛉,为什么突然遭遇导师的“罢工”?</p><p>  何崝说,因为前天《华西都市报》采访了黄蛉,我曾经多次跟他打过招呼,不要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呢,会影响你的学习。因为四川大学有这个教训,接收了一个社会青年,也是搞古文字,但这个人后来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于是他就飘飘然了,口出狂言,一点成果都没有。后来学校就开始清理,于是就把他开除了。所以我一直告诉黄蛉,不要接受媒体采访,要低调,要埋头做学问,但是他就是有点沉不下心。</p><p>  2009年,四川大学推出“双特生培养方案”。按照规划,培养分为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和特殊培养,学生还可能进行研究生预备学习。也因此,高考只有428分的黄蛉得以以“特招”的方式实现“两级跳”的绿色通道。而擅自接受媒体采访,这被何崝教授认为是“不可容忍”的。</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 “吹起牛来比谁都厉害”</font></strong></p><p>  黄蛉的微博,只更新过4次,时间都是在同一天,2009年9月30日。其中一条,他写着:“刚开学,很多人都不认识我。问我是不是,我一口否认。但是院系大会上,辅导员介绍了,这下,大家都认识我了。”以一技之长“杀”进川大,这让本就有些名气的黄蛉像放大镜下的小蚂蚁一样被外界审视着。</p><p>  何崝教授对黄蛉的授课,也从那时开始,一周两次,一次半天。做学问,他要求踏实、心静;学知识,他要求基础、能力。但是显然,在他眼中,这两点黄蛉都不具备。</p><p>  何崝说,这两年中,感觉到他在学校不是很踏实。他就不是这块料,不是做学问的,非常浮躁。他吹起牛来比谁都厉害,很多书他都说读过了。像这样的一个学风,我们怎么能容忍呢?他在甲骨文方面还不是非常的突出。他只是认识一些甲骨文,好像是几百个吧。我们找一个中学生,培养他一两个月,他基本上就可以认识上千个甲骨文了。这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p><p>  记者打黄蛉的电话,一直关机,学院院长的电话也无法接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p></div>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1-11-7 22:56:00

不是很喜欢吹大牛不会做事的人。现在的社会环境确实让人非常浮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灌水] vunzcuengh byawz ndaej yiengh neix bae doeg daih h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