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错 发表于 2002-5-28 09:33:00

越城岭奇观——真宝顶

http://www.newgx.com.cn/images/n1/13zb12b4.jpg最早面对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顶发出“甚奇异”之感的,是徐霞客。这位明代杰出地理学家西南之行进入广西攀登的第一座大山,便是海拔高达2123米的真宝顶。如今的人们登上真宝顶,也少不了大叹“奇观”。但是,今人与古人的“奇异”感慨,内容绝不相同…… <p><br>徐霞客当年所谓“甚奇异”,惊叹的是真宝顶上瀑布成帘,丛林浓密,翠竹修长,竹笋肥美。如今的人们站在真宝顶上,由衷叹服的是那气势如虹的“亚洲第一高水头”水电站,是那美如高峡明镜的天湖。 <p><br>登上真宝顶,最能感受岁月风霜的冷面无情,最能感觉环境保护的沉重分量。当年徐霞客登上真宝顶顶峰时,记下的是这样的句子:“又上一里至绝顶。丛密中无由四望,登树践枝,终不畅目。已而望竹浪中出一大石如台,乃梯跻其上,则群山历历。”如今登上真宝顶顶峰,如台的大石还在,而浓密的丛林消失了,随风起伏的竹浪不见了。举目四望,只见群山历历,不见树木葱葱…… <p><br>真宝顶距猫儿山直线距离仅50公里,这两位广西大山中的“巨人”每日遥遥相望时,各自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第一巨人”猫儿山会赞叹自己的幸运,它那茂密的原始丛林得到了保护;“第二巨人”真宝顶则只能沉默着,思念自己那丛林密布的过去了…… <p><br>登上真宝顶,最令人感觉奇异的是这位“巨人”宽容博大的胸怀。真宝顶尽管已经失去丛林,成为一片“草甸世界”,却仍以充沛的水源孕育出11个水库及数十个小型水电站,孕育出人类的“光明使者”——天湖水电站。最能体会真宝顶沉重心事的天湖水电人植树不止,经过近十年努力,原本光秃的山坡,如今已种上了万亩柳杉。真宝顶正在变绿,变美…… <p><br>如果您有机会登上真宝顶,请在天湖畔留下对这位“巨人”“绿色未来”的美好祝福吧! <p><p>http://www.newgx.com.cn/images/n1/13zb12b2.jpg宝顶山八大景观<p><p>宝顶山又名覆釜山,位于全州县才湾镇与资源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桂北旅游名山。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有八大景观。五福湖五福湖系人工湖,位于宝顶岭东麓,水域面积近3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四季碧水盈盈,夏夜星月恋水,群鱼竞翔浅滩。冬春早晨白雾满湖,若朝晖播撒,日暮山光水色,斑斓多姿。 <p><br>梯级瀑布由下往上分为玉帘瀑、九天瀑、龙须瀑三级。玉帘瀑其水流幅宽达30米,依平整的峭壁岩石倾泻而下,远观宛如挂在山涧的白玉帘;九天瀑崖高近100米,江水从崖上飞流直下,水击崖底,声若雷鸣,响彻数里;龙须瀑因崖岩呈锯口,流水从锯口分流线状射落,状若神龙舞须,飘逸闪亮。 <p><br>苦炼庵始建于唐朝,为无量寿佛全真和尚修炼之地,占地500多平方米,几经废弃,佛堂内塑观音、大佛像数尊,香火旺盛。 <p><br>阴船石:船石长17米,宽2.5米、厚3.2米,因船肚朝天,故称阴船。其石船头、尾、身与渡口大木船无异。其中一头向上仰起,船头下可容10多个人避雨和遮阳。船身被几根碧叶乌茎藤缠绕,晚秋藤茎碧叶深红,相绕成趣。 <p><br>白云洞天宝顶岭一天门的绝壁下,有一丈许直立巨石,光洁如砥,石上竖行阴刻“白天洞天”。缘自此处秋夏之交,常出现茫茫云海,笼群峰,阻日光,填万壑。云雾之下,山川处处细雨霏霏;云海之上,则是艳阳普照,有如海市蜃楼。 <p><br>白云庵近宝顶主峰,面向东方,处全州和资源要径相汇处,绵延山岭宛若游龙。殿原垒土石为墙,雕古木为佛、神。清嘉庆年间,山民捐资,打凿花岗岩石条数百块,叠筑围墙,开石殿门,设石佛台,竖合抱石柱盖铁瓦,曾被毁坏,今又修葺一新。 <p><br>圣水洞又名狮子岩。位于宝顶岭极顶绝壁处,是一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临渊石洞,外高里低。洞内打凿有石盆、石碗,泉水从洞顶无缝石壁上沁出,每眨眼间滴落一颗,晶亮如珠。 <p><br>极顶眺远站在山下仰望山顶,似一口硕大无比的覆锅;隔山对望,石峰如一堵石壁;踏上极顶,有如长长的石走廊。极顶三面皆绝壁。极顶石缝间“观音竹”繁生,装点石峰。石顶上还遍布不规范的石脚印。游客至此,若晴日极目东南,全州县城风光历历在目,百里山川尽收眼底;西望资源、龙胜,林海茫茫,群峰拥翠,万山奔走。<br>http://www.newgx.com.cn/images/n1/13zb12b5.jpg<p><p> &nbsp; &nbsp;徐霞客与宝顶 <p>徐霞客于明代崇祯丁丑(1637)闰四月初八自湘入桂,在全州境内(当时含资源的一部分)共12天,其中9天是在山区考察,主要又是在南北宝顶。旧志对宝顶记载不多,惟霞客留下了3200多字的日记。他应该是古代对宝顶记述最多的一人。 <p><br>霞客游宝顶时已50出头,出游足足30年,专以探访名山大川为乐事。四月十一日,他在山川白竹江村,见西北钩挂山“甚兀突”,再上有金宝顶“甚奇异”,遂决意登山。 <p><br>想当年交通不便,不似今天公路修到海拔1600米处,从他的日记中,可知他是艰苦备尝:他几次“伏身蛇行”,“穿丛棘如故”;有时深山中走错了路,“历险坡三里,不辨所向”,只好采竹笋放路旁以识归途;饿了,便与静闻就着裹饭的方巾,以竹枝当筷扒饭。 <p><br>徐霞客为江苏人,说的应是吴侬软语,当地山民说的是土话,但并不影响当地人民的热情。他不熟地形,便找人带路,“一人方插秧,送余二里”;在大鼻山,房东刘秦川之孙腰插柴刀、带上干粮、送他上山;在苏家坪苏怀江家吃饭,因下午大雨,“怀江坚留,遂止其处”。在莲塘庵进入一农家问路,“村妪出所炊粥羹饷”,徐霞客也“以炙笋酬之”……在他的日记中,山区人民的朴实、热情、好客,有多处记载。 <p><br>是徐霞客第一次把宝顶区分为南北宝顶。北宝顶,即真宝顶,霞客日记中亦称金宝顶,恐因全州人发音“真”、“金”不分之故,《全州地名资料汇编》又称新宝顶,海拔2123.4米。南宝顶又称宝鼎、覆釜山——因顶峰如同一口倒扣之锅而名,海拔1926米。 <p>http://www.newgx.com.cn/images/n1/13zb12bc.jpg徐霞客记载真宝顶有寺庙,但已倒塌:“石墙如环,半屺半立,而栋梁颓腐横地,止有大圣像首存炉中”;在南宝顶,他从定心桥下过脊梁,本想过对山,但上垂下削,无路可走,只好上定心石,过圣水涯,再由舍身崖登飞锡绝顶,返白云庵。 <p><br>这白云庵应是南宝顶之庙,栋旧志载为寿佛所建。旧时庙为石柱铁瓦,据说1958年当地农民将铁瓦搬下山炼了钢铁。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记者时为中学生,结伴到宝顶游,尚拾得铁瓦碎片几枚。 <p><br>有书还称徐霞客为文学家,从他对宝顶景点的描写,想应当之不愧。 <p><br>写大源附近一涧:“涧复坠路东破峡出,连捣三潭。上方,瀑长如布;中凹,瀑转如倾;下圆整,瀑匀成帘。“写南宝顶对面之哪吒山(海拔1910米),“那叉瀑北挂层崖,苦炼溪亦透空悬壑,与那叉大小高下势相颉颃……西峡中又一瀑如线,透山而下,连泄九层,虽细而甚长……始觉甚微,渐下渐大,遂成轰雷涌雪观”。妙笔传神,不必亲临其境也陶醉。 <p><br>宝顶山产黄鼠、柿狐,竹豚,霞客称之“小三珍”,并称只有竹豚未尝过。在南宝顶半腰之显龙庵时,他见两山民网兜中有四小动物,形如小猪而肥,每头重斤许,索价二分。他大为惊讶,称“今始见之矣”,终因是“活而有声”,不便携带,只好抱憾。但他在山中饱尝竹笋,“且地有观音美笋,其味未必他处所能及”,看来,山中四珍给霞客印象殊深。 <p>http://www.newgx.com.cn/images/n1/13zb12by.jpg神秘的皇帝大殿 <p>相信若干年以后,没有多少人知道碧波荡漾的天湖水库下面,淹没着一座神秘的皇帝大殿。 <p><br>大殿的遗址记者曾于1977年见过,当时天湖水库在建。遗址宽不足一亩,长满了荒草,有石条十余根,各长丈许,宽、厚约一尺,石质为花岗岩;有台阶数级,殿为坐北朝南。 <p><br>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野岭,皇帝大殿为谁建造?建来何用?为何建在这里?史无记载,民间说法不一。传说种种友人林仕亿1993年曾在《嘹望》周刊撰文,说和大殿有关系的皇帝有三: <p><br>一是顺治皇帝。野史说他脱俗皈佛,出家五台山,后来因多种骚乱,佛门不宁,便出走下落不明。出走的皇帝和尚据说潜居在天湖的这个寺院里。后人根据传说,便将大殿冠以“皇帝”二字。 <p><br>二是乾隆皇帝当年游江南来到全州,听说天湖寺院有一个白眉齐胸的老者,便上天湖打听,才知老者是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徐庶。当年徐庶誓不谋操,待曹操兵败赤壁后于乱军中走失,不知去向。乾隆问明原委后不由惊呼:“你历经数世,寿享千年,岂不是成仙了?”老者忙称“谢主龙恩,我就是在此等天子开金口!”拜叩之后,乘风飘逝。后人因乾隆曾到此一游,便将大殿叫皇帝大殿。 <p><br>三是闯王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后并没有死,率残部败往全州,在天湖建了这座大殿,因而叫皇帝大殿。与皇帝无关友人是根据民间口碑而写,自然不能当真,因为顺治皇帝是否出家当和尚,虽为疑案,但正史、野史均未有到过全州一说;乾隆虽然六下江南,但每次出巡都有案可查,根本没到过广西。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明史》说“缢死”,“或曰……脑中锄死”。野史则说他“圆寂”于湖南石门夹山灵泉寺。看来闯王与皇帝大殿也无干。最近读光绪年间《西延轶志》,见有“国初定鼎,明桂王臣属率其世子潜寓晓洞。今女娲祠有匾云‘圣善开天’,联云‘愿借补天手,重开见日心’”句。这晓洞即晓绵村,属延东乡,在宝顶山区西麓。想桂王尚且不敢称帝,况一嫡长子,更不敢作潜位之想。疑为庙宇那么,皇帝大殿到底为谁所建?建来何用?依记者管见,极可能是一处寺庙,为当地民众所建。 <p><br>最直接的证据,是大殿前百米处有一座石宝塔。塔高两米多,高五层,粗约合抱,花岗岩质地。在佛教界,宝塔通常用以瘗埋佛骨,供养舍利,非德行深厚的高僧不得居有。记者当年记得塔脚有一深坑,疑是早年盗墓贼所为,以为塔下藏有珍宝。可惜如今塔沉湖底! <p><br>另一证据是真宝顶山周围有多处寺庙。最近记者登临真宝顶,在主峰西下约100米处,见一古庙遗址,所遗石鼓柱有花纹,并有残碑一块,记有捐款名录,不知立于何代。可以佐证的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365年前他登真宝顶,后登覆釜山,再从咸水离全州,沿途亲见就有9处庙宇,即兴龙庵、旧角庵、宝顶殿(在真宝顶)、快乐庵、白云庵(在南宝顶)、显龙庵、苦炼庵、莲塘庵、五谷大仙殿。 <p><br>南北两宝顶庙均供奉无量寿佛,民间称寿佛菩萨或寿佛爷爷。寿佛法号全真,原名周宗慧,湖南郴州人,唐朝会昌年间(841-846)淘汰僧尼,他驻锡宝顶(覆釜山),辟白云庵。宋徽宗时追封为“无量寿佛”。这位高僧在桂北名气至今犹妇幼皆知。真宝顶庙在海拔2000米以上,皇帝大殿则在山下海拔1600米左右,两地相距约20公里,以步当车,从皇帝大殿到真宝顶朝佛,当是一天的路程。依记者推断,大殿应该是为善男善女次日朝拜寿佛所建的歇脚处。 <p><br>至于为何取名皇帝大殿,记者认为可能并非专指哪位具体的皇帝,而是泛指封建君主。因为在山民心中,只有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 <p><p> &nbsp; &nbsp;真宝顶上访天湖 <p>“在真宝顶海拔1500多米的深山峡谷里,有11座蓝宝石般的水库。其中,最大、最美的那块蓝宝石,就是我们的天湖!”登真宝顶前听着天湖水电站领导自豪的介绍,望着越城岭山系高耸入云的群峰,记者心中满是幻想:在那云遮雾绕的山巅上,有一个碧绿碧绿的天湖,湖边山花烂漫,湖中倒影如画…… <p><br>4月3日一早,乘车从全州出发,溯驿马河而上,到大王山脚下,天湖水电站厂房就设在这里。仰头望着大王山,只见直径一米的压力钢管从上千米的山峰上直通山脚,气势如虹。颠簸一个多小时,乘车登上大王山顶,一口竖井赫然立在山头。从井口探头下望,只觉黑幽幽深不可测。天湖的碧水,就从这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通过人工开凿的竖井、斜井及压力钢管,直达山脚机房。随行的技术人员自豪地谈起建设天湖水电站时创下的三个“第一”:电站水头高达1074米,居亚洲第一;从大王山顶打下深408米、直径4米的竖井及384米长斜井,居全国第一;生产安装超千米水头水轮发电机,在国内第一。 <p><br>从1992年10月投产发电至今,天湖水电站年均发电量达1.85亿千瓦时。“越城岭上凿井千米建电站,大王山中穿岩十里送光明”,竖井旁石碑上这副对联,尽显广西水电人豪情。 <p><br>告别大王山,翻越二王山,绕过海洋坪水库,平静的天湖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举目四望,只见一碧万顷,晶莹透亮。清凉的山风吹来,湖面清波粼粼。一直向往新疆天池的记者,此时面对天湖,不由得感慨:“我仿佛已经见到了梦中的天池!” <p><br>长年守护在这高山之巅的水电人对天湖感受最深,让我们听听他们面对天湖抒发的内心情感吧: <p><br>天湖的水美,她比漓江清,比西湖绿。即使暴雨后扬起的瀑布,那浪花也是清澈的。 <p><br>天湖的四季美,春天的雾,夏天的花,秋天的云,冬天的雪,都令人神怡。那雾,时聚时散,朦朦胧胧,激发人们破密解谜的热情;那花,红似火,黄若绫,紫如霞。高山上的杜鹃,山沟里的玉兰,云雾中的山茶,大朵大朵,娇艳无比。那云,薄如丝,厚似棉,洁白无瑕,时而高不可及,时而迎面扑来,如临仙境;那雪,如漫天鹅毛,寒风吹过,群峰银装素裹,满地冰柱倒悬…… <p><br>记者想:天湖美,最美的还是天湖人。每当夜幕降临,佳节来到,天湖人总是坚守在为人类输送光明的岗位上。遥望着城市霓虹闪烁,光彩迷人,天湖人枕着青山,听着山风,望着波光,与大山同乐! <p><p><br>(责任编辑: 来源: 作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城岭奇观——真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