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南北分化的危险
<p>其实壮族就是一体,虽然被分为南北两大方言,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p><p>但是发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染上了一种南北的隔阂,有的说自己是南壮,有的说自己是北壮。 </p><p>一旦这种观念被强化,它将消耗和弱化壮族的整个实力,一个强大的壮族应该一致对外,同一个声音!</p><p>虽然,自从懂得了壮语方言的区别以后,知道自己是北部方言区的,但很少用“北壮”这样的自称,</p><p>更多的是称自己是壮族的,而说到具体时,则倾向于说哪个行政区的市县等,而不是用“南”、“北”两个字。</p> <p>随着了解和研究的深入,往往会涉及到南北壮语、心理性格、文化差异等这些话题。要直面这些问题而不是避而不谈。应当和而不同,尊重现实,承认现状。南北壮人就像两兄弟,来源于同一个母体,发展成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又是息息相关的。完全可以以和而不同、彼此尊重、互帮互助的思想去发展各自的文化,而不必担心民族分散的问题,因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才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保障。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切只从单方面(北或南)出发,忽视对方的存在,倒是有可能导致最终分道扬镳。有些人认识到南北问题以及壮族内部的问题(不排除黑暗问题的存在)后,可能觉得有些失望,往往就放弃不干了。事实上这些人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别管开始口号喊得多么动听和响亮。</p> <p>论文上说说不要紧</p> <p><font color="#e61a6b"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不要代表所有的北壮好不好。我是希望标准语废除桂柳音、加入送气音的。南北区域的人们难以接受对方的方言,我想是由于缺乏交流和磨合的缘故。</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这里没有人代表谁,只有事实的真实反映。你是不是习惯于代表别人,或者习惯于被别人代表,所以老以为谁代表你。你希望加入送气音,我还希望南壮讲话时运用“倒吸气”的发声方法呢。</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不同方言难以接受对方的方言,并不是缺乏交流和磨合的缘故。君不见商业来往很发达的城市之间,方言差别仍然存在吗?君不见有许多壮族人家,夫妻讲不同的方言,一辈子谁也没有磨合谁吗?</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人出生以后从当地接受了什么语言(叫做母语,但未必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他就对那种语言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依恋情感,即使他日后学会其他语言,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母语的地位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生命力所在。要改变人们对母语的依恋情感,或者说要叫别人放弃自己的方言而操用另一种方言,必须有强大的政治约束或者其他考虑,不然人们还是我行我素。</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由此可见,南北壮的分化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差别问题,还有随之而来的母语情结和族群心理(如果叫民族心理难以接受的话)。</font></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7 14:16:03编辑过] 壮文推广不力是产生壮族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区人民政府是要府责任的!并不是说壮族人不需要文字,很多中老年,很多山歌手,还在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方块壮字记录山歌,就说明我们的壮族人民还是需要壮文的,人民的需要就是政府的工作!政府不能为壮族人民的文化需求服务,这样的政府就不是壮区人民的政府,壮族人民就有权力去推翻它! 南北壮语的差异应该引起我们的壮族学者的重视,如何解决这种差异引起的争论甚至隔阂需要我们的专家好好考虑,找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案,从而推动壮文的发展。 <p>壮语方言存在差异确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涉及人群的划分,只是语言的地方差异!</p><p>与“南壮”、“北壮”相比,个人更倾向于南宁壮、河池壮、百色壮、崇左壮等等按行政区的划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布曼</i>在2011-4-17 12:03:03的发言:</b><br/><p><font size="4">是有人在蓄意分裂壮民族,使得我们的力量进一步削弱!!!!! 用意十分狠毒~~~ 当年 匈奴 突厥也是被中原人一分为二的,导致整个民族在亚洲的灭亡!!!!!!!!! 我们越族也是被中原人分裂了N次,分成了N个部族!!!!!</font><font size="4">有的人宁愿做北方的奴才--北奴,也不愿做岭南的主人--南主!!!!!!!!!!</font></p></div><p>过于强调地方差异,只会造成民族分裂。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等等。</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僚园星火</i>在2011-4-17 21:23:27的发言:</b><br/><p>壮语方言存在差异确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涉及人群的划分,只是语言的地方差异!</p><p>与“南壮”、“北壮”相比,个人更倾向于南宁壮、河池壮、百色壮、崇左壮等等按行政区的划分。</p></div><p>相关的研究表明:壮族内部语言支系上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壮族内部的父系遗传结构上。<br/></p> <table width="85%" id="table173" border="0"><tbody><tr><td height="30"></td></tr><tr><td height="50" align="center" class="newtitle">广西语言文字概况 </td></tr><tr><td> </td></tr><tr><td height="2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ages/news_bg.gif">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zf.gov.cn 2009-09-12 来源:<script></script> 广西年鉴社 </td></tr><tr><td><div align="center"><table width="50%" id="table174" border="0"><tbody><tr><td><p align="center">【字体:<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大</a>
<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中</a>
<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小</a>】<font></font></p></td><td width="80"><input name="print2" class="btn" type="button" value="打印本页" style="HEIGHT: 20px;"/>
</td><td width="80"><input name="close2" class="btn" type="button" value="关闭窗口" style="HEIGHT: 20px;"/>
</td></tr></tbody></table></div></td></tr><tr><td><hr noshade="noshade" style="HEIGHT: 1px; COLOR: #cccccc;"/></td></tr><tr><td height="21"><!--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style id="_Custom_Style_"></style><div class="union"><span class="p1" id="zoom"></span></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r><td></td></tr><tr><td class="p1"><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height="250" class="p1" valign="top"><style id="_Custom_Style_"></style><div class="union"><span class="p1" id="zoom"><p>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汉语、瑶语、苗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p><p> 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等土语,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等土语。汉语有6种方言,分别是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和闽语。瑶语分为勉语、布努语、拉珈语3种语言,其中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布努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拉珈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苗语分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同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京语、仡佬语语属尚未定论。 </p> 全自治区约有1200万人使用壮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水语、仡佬语已属濒危语言。使用粤语的人口呈上升趋势。西南官话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普通话得到较好普及。 </span></div></td></tr><tr><td align="right" class="p1"></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85%" id="table173" border="0"><tbody><tr><td height="30"></td></tr><tr><td height="50" align="center" class="newtitle">广西语言文字概况 </td></tr><tr><td> </td></tr><tr><td height="2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ages/news_bg.gif">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zf.gov.cn 2009-09-12 来源:<script></script> 广西年鉴社 </td></tr><tr><td><div align="center"><table width="50%" id="table174" border="0"><tbody><tr><td><p align="center">【字体:<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大</a>
<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中</a>
<a class="lblue" href="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rk/gxgk_yywz/200909/t20090912_142827.htm#">小</a>】<font></font></p></td><td width="80"><input name="print2" class="btn" type="button" value="打印本页" style="HEIGHT: 20px;"/>
</td><td width="80"><input name="close2" class="btn" type="button" value="关闭窗口" style="HEIGHT: 20px;"/>
</td></tr></tbody></table></div></td></tr><tr><td><hr noshade="noshade" style="HEIGHT: 1px; COLOR: #cccccc;"/></td></tr><tr><td height="21"><!--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style id="_Custom_Style_"></style><div class="union"><span class="p1" id="zoom"></span></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r><td></td></tr><tr><td class="p1"><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height="250" class="p1" valign="top"><style id="_Custom_Style_"></style><div class="union"><span class="p1" id="zoom"><p>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汉语、瑶语、苗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p><p> 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等土语,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等土语。汉语有6种方言,分别是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和闽语。瑶语分为勉语、布努语、拉珈语3种语言,其中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布努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拉珈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苗语分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同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京语、仡佬语语属尚未定论。 </p> 全自治区约有1200万人使用壮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水语、仡佬语已属濒危语言。使用粤语的人口呈上升趋势。西南官话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普通话得到较好普及。 </span></div></td></tr><tr><td align="right" class="p1"></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p>标准壮语要求南北壮人按照桂柳话的方式讲现代借词,那更象要求南北壮人讲本民族语时夹上外语一样,蹩脚又憋气!</p><p>--------------------</p><p>其实并不是标准壮语的要求,而是人客假借“标准壮语”之名强女干壮语。</p><p>企图达到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p> 如果词汇都有严整的送气不送气对比,如眼睛在北壮读作ta,在南壮读作tha,就可以都用ta来表示,那就好办了,但语言并不会如此,所以不同语而同文是很难的.努力统一是必须的,但要由强势语言来主导,支持者多的方言,大家就自然跟着学了. <p><font color="#f70968">其实并不是标准壮语的要求,而是人客假借“标准壮语”之名强女干壮语。企图达到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font></p><p><font color="#1111ee">真实的用意在于:整出一个蹩脚的语言来让你学,你不学更好,世界更加太平;如果你认真学,态度不错,应该表彰,因为你至少学了汉语方言---桂了话。至于你学没学壮语,那不重要,因为你从小就会讲了,而且还整天叽里咕噜地叫嚷什么东西。</font></p>
回复:(Robale)如果词汇都有严整的送气不送气对比,如...
有些意思。其实南北壮方言之送气不送气的问题,涉及此类语言发展中的声母清浊分化的问题。 <p>在外面有个别老乡不强调南北,只论东西,说近广东的就觉得很有优越感,本人十分厌恶这类人。</p> <p>我们北壮的呗汉化严重!都说桂柳话了!郁闷</p> 地域差别再所难免,但个人认为应该服从“壮族”这个大局,而不应过多地强调南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