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11-4-6 10:34:00

[转帖]教授: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学生

<h1><font size="4">北师大教授: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的学生</font></h1><p><a href="http://news.qq.com/a/20110406/000241.htm?pgv_ref=aio">http://news.qq.com/a/20110406/000241.htm?pgv_ref=aio</a></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11-4/2011461033558486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p><p>  <strong>教授要求 学生40岁有4000万</strong></p><p>  在这条发于4月4日16时34分的微博中,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p><p>  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p><p>  <strong>网民热议 能用钱衡量学生吗?</strong></p><p>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部分网民则认为这是一种激励。</p><p>  “一分之一百七”问董藩:“道德意识是你的工作内容之一吗?”“bricezhang”则认为,“这种激励导向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p><p>  也有网民很认同董藩,“等待爱情的死人”评论说:“虽然残酷,确是真理。高学历是为何用?制造财富,为家人谋幸福。”而“chaney”更是反问大家:“激励人们创造财富有什么过错?”</p><p>  <strong>微博激辩 地产名人表示理解</strong></p><p>  面对网民的大量意见,董藩昨日在微博上共发表了47条回复,进一步表达了观点。</p><p>  面对“胡吹乱弹”写来的讽刺打油诗,董藩还用打油诗回复,称“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p><p>  任志强等地产界知名人士多表示理解。任志强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p><p>  而北京大学的黄益平、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广志等教授则表示反对。黄益平说:“非常不赞成。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么?”曾任华东师大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则说:“当看到董先生这段微博,方知不同的导师有如此不同的价值观。”</p><p>  从昨日中午起,董藩暂未更新微博。下午,记者通过微博联系董藩,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早报记者肖莹佩</p><p>  <strong>微博交锋</strong></p><p>  <strong>董藩舌战网民:你父亲其实很希望你发财</strong></p><p>  @吴喜高:“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大学你还要上吗!</p><p>  @董藩:不上大学更是失败。</p><p>  @卜颖飞:还好不是我父亲这么说!</p><p>  @董藩:你父亲其实很希望你发财。</p><p>  @狡兔2032:人生如果只为钱,不需要读书。</p><p>  @董藩:错了,财富榜上已经没有农民了。</p><p>  @境随心变2053490893:能当上你的学生却达不到你的要求。你觉得是老师的耻辱还是学生的耻辱?</p><p>  @董藩:都是耻辱。</p><p>  @哈蕾微仙:大叔啊,我觉得您学生过得幸福快乐就可以了。</p><p>  @董藩:大侄女啊,没有钱会幸福吗?</p><p>  <strong>E线短评</strong></p><p>  <strong>师道本无价一标价就掉价</strong></p><p>  董教授此言很真实,也很刺眼。细品此话,“传道授业解惑”之师道有些变味了。</p><p>  “4000万”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是因为董教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语。在无数研究生愁于就业、无数毕业生苦于生计的今天,此言不犯众怒才怪。</p><p>  追求财富是应该的,但只用财产来衡量人却要挨骂。学生钱挣得不够多,就被老师否定,这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反面教材。不是穷人仇富,而是大家见不惯有人嫌贫。</p><p>  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相信董教授知道。天安门广场上竖起的孔子青铜雕像,相信董教授也见过。道德的血液如果能从教师身上更多地流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明天就会更有希望。 (张宇)<br/></p>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11-4-6 19:52:00

这教授在我眼里是人渣!北师大?培养方向是什么?如果他的学生有日当选为国家主席,年薪几十万,不知有没有脸见他?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1-4-6 13:28:00

<p>说这话的老师或许是亿万富翁吧~~~真是恭喜他呢。</p>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1-4-6 13:30:00

<p>看来他上课时都在教学生怎么发大财~~而不是传授知识。</p>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11-4-7 08:40:00

<p>4000万不是一个确数,如果40岁时候,只有3999万,是不是就没有脸见他了呢?</p><p>但是,窃以为董藩所主张的“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句话确是正确的。看看现在有多少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有多少硕士生、博士生,木讷呆板,依赖性强,社会生存能力差,软弱无能。如果一个人平庸、软弱,没点实质性本事,甚至穷得叮当响,纵使学历再高,也不能算是成功的。</p><p>培养学生的财富意识,应该是当代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创办实业,富裕了自己,确实意味着他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悲哀的是,高学历者很少有成就大事业的。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真的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句话很伤人自尊,但不得不承认,它说的有道理。</p>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11-4-7 08:49:00

一个人富不富裕,对社会贡献大不大,也许并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但是,除了由于财富分配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大体上是和他的收入成正比的。越富裕的人,对社会贡献越大;越贫穷的人,对社会贡献越小。这虽不是绝对的,却大体如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教授: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