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5:58:00
平定侬智高起义后,宋仁宗命周沆安抚广西。临行,告诫说:“岭外地方险恶,如果没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不要轻易到处乱走。”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5:59:00
。”周沆回答:“皇上让我去那里,是布行仁义的。边远的百姓正在遭受苦难,我应该遍行各地,布宣天子的德泽。”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00:00
<p>他不顾路途艰险和生命危险,走遍了广西的各个郡县。</p><p>当地百姓为了逃避战乱,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而官吏照样征收赋税,满半年缴不上的,就收回土地,让别人耕种。周沆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说:“这不是与荒年还照样横征暴敛一样残忍吗?”于是,上报朝廷,改变赋税征收办法,号召逃亡者返乡。并制定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使百姓安居乐业。<span style="DISPLAY: none;">
</span><br/></p>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01:00
周沆带着4个儿子及全家上任,安家邕州。离任时,长子周悦富、次子周悦贵留在当地,继续为国家效劳。现在,广西南宁市及其周边有10余万人自称周沆后裔。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03:00
治平四年(1067年),周沆因年老体弱,请求致仕还乡。回到青州后,当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葬青州城南驼山下。他著有《六家谥法》20卷,奏议15卷。<span style="DISPLAY: none;">
</span>
<br/>周沆任河东转运使时,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在其管辖下的并州任通判,非常佩服上司的品学。周沆死后,司马光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04:00
温公正衣冠,严不可干。施之于政,乃仁乃宽。吏畏而悛,民思弗谖。款铭垂美,以告后昆。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10:00
<p>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周去非赴广西任钦州教授。“教授”是宋代的地方教职官,州里的教授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教育局长。第二年他回乡丁忧,他的好友、新任广西最高军政长官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静江知府范成大,还写了一首《送周直夫教授归永嘉》的诗赠别他: </p>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11:00
青灯相对许儒酸, <div class="spctrl"></div> 老去羁游自鲜欢。 <div class="spctrl"></div> 昨夜榕溪三寸雨, <div class="spctrl"></div> 今朝桂岭十分寒。 <div class="spctrl"></div> 知心海内向来少, <div class="spctrl"></div> 解手天涯良独难。 <div class="spctrl"></div> 一笑不须论聚散, <div class="spctrl"></div> 少焉吾亦跨归鞍。
土著是骆越
发表于 2012-5-21 16:17:00
原来我有马甲,登不上来后重新注册,借楼主宝地发几贴凑够资格好读贴,叨拢了。
konper
发表于 2012-7-12 18:56:00
<p>古人好有创造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