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uz3278 发表于 2010-10-12 02:12:00

[转帖] 黄懿陆: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p class="tb" align="center">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p><p class="fb" align="center">原载:广西民族研究(南宁)2001年03期,第34~50页<br/>黄懿陆,云南省政协研究室。昆明,650031</p>  <b>内容提要</b>: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 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 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 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 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 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 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 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 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br/>  <b>关 键 词</b>:《白狼歌》/越人/歌谣<br/><br/>  《白狼歌》一共3首,44句,共176字,载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该书《筰都传》说 :“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国朱铺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汉德,怀远夷。自 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未加。白浪、槃木、唐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 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仆。辅上疏曰:‘……今白狼王唐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 路 经邛崃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险,百倍歧道,强身老幼,若归慈母。远夷之语,辞意难正, 草木异种,写兽殊类。有犍为郡椽田恭与之习押,颇晓其言,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 今遣从事史李陵与恭护送诣阙,并上其乐诗。……’帝嘉之,事下史官,录其歌焉。”<br/>  由于《白狼歌》经田恭译成汉语,且列少数民族语音于每句汉语之后,不知曲调,故又叫 《白狼歌诗》,兹录于下:<br/>  《远夷乐德歌诗》曰:“大汉是治(堤官隗构),与天合意(魏昌逾糟)。吏译平端(罔驿刘脾 ),不从我来(旁莫支留)。闻风向化(征衣随旅),所见奇异(知唐桑艾)。多赐缯布(邪毗),甘美酒食(推潭仆远)。昌乐肉飞(拓拒苏便),屈申悉备(局后仍离)。蛮夷贫薄(偻让龙 洞),无所报嗣(莫支度由)。愿主长寿(阳洛僧鳞),子孙昌炽(莫稚角存)。”<br/>  《远夷慕德歌诗》曰:“蛮夷所处(偻让皮尼),日入之部(且交陵悟)。慕义向化(绳动随旅 ),归日出主(路旦拣洛)。圣德深恩(圣德渡诺),与人富厚(魏菌度洗)。冬多霜雪(综邪流藩 ),夏多和雨(筰邪寻螺)。寒温时适(藐浔泸漓),部人多有(菌补邪推)。涉危历险(辟危归 险),不远万里(莫受万柳)。去俗归德(术叠附德),心归慈母(仍路孳摸)。”<br/>  《远夷怀德歌诗》曰:“荒服之外(荒服之仪),土地崅(犁籍伶伶)。食肉衣皮(咀苏邪 犁),不见盐谷(莫砀粗沐)。吏译传风(罔译传微),大汉安乐(是汉夜拒)。携负归仁(踪优路 仁),触冒险陕(雷折险龙)。高山岐峻(伦狼藏幢),缘崖磻石(扶路侧禄)。木薄发家(息 落服淫),百宿到洛(理历髭洛)。父子同赐(捕茞菌毗),怀抱匹帛(怀稿匹漏)。传告种人( 传室呼敕),长愿臣仆(陵阳臣仆)。”<br/>      一、为什么用百越语言翻译《白狼歌》<br/>  新中国成立前后,曾有不少学者对《白狼歌》本语进行研究,有的举若干例句,有的对单 个字考释,有的或译一段,均不见全文顺畅的考释和翻译,故而有《白狼歌》本语为纳西语 、西番语、爨说诸论。但均无全文浑然一体,且汉语与《白狼歌》母语相趋一致的结论。笔 者认为,研究滇国与滇文化,如果背离了滇国主体民族是百越民族这一基本的历史事实,滇 国历史上的很多疑点是解释不清楚的,滇国之名是这样,益州之名也是这样。现仅就使用百 越民族语言解释《白狼歌》作如下阐述:<br/>  第一,《白狼歌》系益州刺史朱辅收集,其收集地点在邛崃大山。而晋人李膺作《益州记 》时,讲述邛都县(今西昌)故事时,所引的当地百姓语言,即为古代越语:“汝头那忽戴鱼 (在田边深潭里死去了)”。近2000年前的语言,用今天的壮语一解就破,类似语言在今壮族 口语中传诵不衰。<br/>  第二,《白狼歌》源于越人居住的寨子。《后汉书.西南夷.筰都传》说“路经邛崃大山 零高坂,”此“零高坂”即寨名。“零高”的壮语意思为“驼背”。“零”,“背”也;“ 高 ”,“弓”也,合之释为“驼背”。现壮族称“驼背”仍呼之为“零高”。其次,“零高坂 ”之“坂”,即今壮族呼之为“曼”的寨子。“坂”系“曼”的近音;“零高坂”,是当地 越人的称谓,意思为“驼背寨”。其他“峭危峻险,百倍歧道”,寨因地势取名。潘其旭先 生在2001年第1期《广西民族研究》发表《从地名比较看壮族与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一文 认为:因越人把居住之村落称为“板(坂)”或“万(曼)”,则被汉人称为“蛮”。《史记 .吴太伯世家》:“蛮亦称越”,就是这个道理。故知《后汉书》记的是越人口语。<br/>  第三,《白狼歌》,其“白”,音同壮族、布依族的“布”,僰人的“僰”,为百越民 族自称;“狼”亦即《蛮书》中夷人“谓谷为浪”之“浪”的同音异写。今在壮语中作“山 谷”、“山”、“箐子”、“坝子”解释。白狼,直译为“山谷中的僰)人”;《白 狼 歌》则直译为《山谷越人歌》。《白狼歌》一共44句,用壮族语言句句可解;《白狼歌》共 176个字,其拟构的中古音与壮语发音几乎一致,且存在大量的壮语词汇。其语法、语序亦 是壮语的固定语法和词序。《白狼歌》,其实就是住在山谷里的越人的歌谣。<br/>      二、《白狼歌》的中古音拟构<br/>  《白狼歌》系东汉时期的少数民族歌谣,文字上我们以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方国 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一卷的记录为蓝本;语音的中古音拟构以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 李珍华、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长楫编纂,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简 称《音表》)为依据,参照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所拟构的中古音 皆 取自《音表》。为行文解说方便,三首《白狼歌》除用标题区分外,句子一律顺序排列如下 :<br/>  1.《远夷乐德歌诗》原音汉记拟音<br/>  第1句:堤:《说文》“丁礼切”;《音表》“都奚”切,标中古音为“tiei”。<br/>     官:《说文》“古丸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kuan”。<br/>     隗:《说文》“五皋切”;《音表》“五罪”切,标中古音为“ηuoi”。<br/>     构:《说文》“古后切”,《音表》“古侯”切,标中古音为“ku”。<br/>  第2句:魏:《音表》“鱼贵”切,标中古音为“ηǐwi”。<br/>     昌:《说文》“尺良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hǐaη”。<br/>     逾:《说文》“羊朱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jǐu”。<br/>     糟:《说文》“作曹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sau”。  第3句:罔:《音表》“文两”切,标中古音为“mǐwaη”。<br/>     译:《音表》“羊益”切,标中古音为“jǐεk”。<br/>     刘:《音表》“力求”切,标中古音为“lǐu”。<br/>     脾:《说文》“并弭切”;《音表》“傍礼”切,标中古音为“bǐe”。<br/>  第4句:旁:《音表》“步光”切,标中古音为“bang”。<br/>     莫:《说文》有“莫故切”和“慕各切”;《音表》“慕各”切。取“慕各”切, 标中古音为“mak”。<br/>     支:《说文》“章移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ǐe”。<br/>     留:《音表》“力求”切,标中古音为“lǐu”。<br/>  第5句:征:《说文》“陟陵切”;《音表》“诸盈”切,标中古音为“tǐεη”。<br/>     衣:《说文》“于希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ǐi”。<br/>     随:《说文》“旬为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zǐwe”。<br/>     旅:《音表》“力举”切,标中古音为“lǐo”。<br/>  第6句:知:《说文》“徒离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ǐe”。<br/>     唐:《说文》“徒郎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αη”。<br/>     桑:《说文》“息郎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sαη”。<br/>     艾:《说文》“五盖切”,《音表》有“五盖”和“鱼肺”切,取“五盖”切,其 中古音为“ηαi”。<br/>  第7句:邪:《说文》“以遮切”;《音表》有“似嗟”切和“以遮切”,此取“似嗟”切 ,《音表》标中古音为“zǐα”。<br/>     毗:《音表》作“房脂”切,标中古音为“bi”。<br/>     :《说文》、《音表》皆无此字,据《说文》“”、“堪”、“斟”等带 “甚”的字,皆从“甚声”,取“”为“甚”,而《白狼歌》与之对应的“缯”,应 视为“”的谐音,故“”取“甚”音,大致不会错,则其中古音依《音表》拟构为“ sn”。<br/>     :《说文》、《音表》皆无此字,而“逋”“ ”“哺”,《音表》皆作“ 博孤”切,标中古音为“pu”;“蒲”,“酺”、“莆”、“脯”,《音表》均为“ 薄胡”切,标中古音为“bu”。“”取“博孤”切,音“pu”。<br/>  第8句:推:《说文》“他回切”,《音表》有“他回”和“尺隹”切,取“他回 切”,《音表》标中古音为“thuoi”。<br/>     潭:《说文》“徒含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oin”。<br/>     仆:《说文》“芳遇切”,《音表》有“芳遇”和“敷救”切。取“芳遇”切,《 音表》 拟中古音为“phǐu”。<br/>     远:《说文》“云阮切”。《音表》有“于愿”和“云阮”切,取“云阮”切,《 音表》拟构中古音为“iwεη”。<br/>  第9句:拓:《说文》“……陈、宋语。从手,石声。……拓或从庶……”。邵瑛《群经正 字》“……子史多以拓为开拓之拓”。《说文》有“拓……陈、宋语”之说,《方言》卷一 :“摭,取也。陈宋之间曰摭。”从庶:《段注》曰:“石声、庶声皆古音五部”。依汤可 敬教授编注《说文解字今释》:“石上古属铎部,庶属鱼部。鱼铎对转”。则,拓为开拓之 ’拓”的读音:“túo”。《音表》作“他各”切,读“thak”。<br/>     拒:《音表》作“其吕”切,标中古音为“gǐo”。<br/>     苏:《音表》作“素姑”切,标中古音为“su”。<br/>     便:《音表》有“婢面”、“房莲”两种切音,取“婢面”切,标中古音为“bǐ εn”。<br/>  第10句:局:《说文》“渠绿切”;《音表》“渠玉”切,标中古音为“gǐwok”。<br/>      后:《说文》“胡口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u”。<br/>      仍:《说文》“如乘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ǐη”。<br/>      离:《说文》“吕支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ǐe”。<br/>  第11句:偻:《说文》“力主切”;《音表》有“落侯”和“力主”切,取“力主”切, 标 中古音为“lǐu”。<br/>      让:《说文》“人漾切”;《音表》“人样”切,标中古音为“ǐαη”。<br/>      龙:《音表》作“力钟”切,标中古音为“lǐwoη”。<br/>      洞:《说文》“徒弄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uη”。<br/>  第12句:莫:《音表》“慕各”切,标中古音为mαk。<br/>      支:《说文》“章移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ǐe”。<br/>      度:《说文》“徒故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u”。<br/>      由:《音表》“以周”切,标中古音为“jǐu”。<br/>  第13句:阳:《说文》“与章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jǐaη”ǜ。<br/>      洛:《说文》、《音表》均作“卢各”切,标中古音为“lak”。<br/>      缯:《说文》“疾陵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zǐη”。<br/>      鳞:《说文》“力珍切”;《音表》“力膺”切,标中古音为“lǐη”。<br/>  第14句:莫:同第13句,其中古音为“mαk”。<br/>      稚:《音表》“直利”切,标中古音为“di”。<br/>      角:《说文》“古岳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kη”。<br/>      存:《说文》“租尊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zun”。<br/>  2.《远夷乐德歌诗》原音汉记拟音<br/>  第15句:偻:同第11句之“偻”;其中古音为“lǐu”。      让:同第11句之“让”;其中古音为“ǐαη”。<br/>      皮:《说文》“符羁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bǐe”。<br/>      尼:《说文》“女夷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ni”。<br/>  第16句:且:《说文》“千也切”,《音表》“七也”切,标中古音为“tshǐa”。<br/>      交:《说文》“古爻切”;《音表》“古肴”切,标中古音为“kau”。<br/>      陵:《说文》“力膺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ǐη”。<br/>      悟:《说文》“五故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ηu”。<br/>  第17句:绳:《说文》“食陵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ǐη”。<br/>      动:《说文》“从总切”,《音表》“徒揔切”,标中古音为“duη”。<br/>      随:《音表》“旬为”切,标中古音为“zlwe”。<br/>      旅:《说文》“力举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ǐo”。<br/>  第18句:路:《说文》“洛故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u”。<br/>      旦:《说文》“得案切”;《音表》“得按”切,标中古音为“tak”。<br/>      拣:《音表》“古限”切,标中古音为“kn”。<br/>      洛:同第13句“卢各”切,标中古音为“lak”。<br/>  第19句:圣:《音表》“式立”切,标中古音为“ǐεη”。<br/>      德:《音表》“多则”切,标中古音为“tk”。<br/>      渡:《说文》“徒故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u”。<br/>      诺:《说文》“奴各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nαk”。<br/>  第20句:魏:同第2句“鱼贵”切,标中古音为“ηǐwi”。<br/>      菌:《音表》“渠殒”切,标中古音为“gǐuěn”。<br/>      度:《音表》“徒落”切,标中古音为“dαk”。<br/>      洗:《说文》“先礼切”;《音表》有“苏典”和“先礼”切。取“先礼”切, 其中古音为“siei”。<br/>  第21句:综:《音表》“子宋”切,标中古音为“tsuoη”。<br/>      邪:同第7句“以遮”切,其中古音为“jǐa”。<br/>      流:《音表》“力求”切,标中古音为“lǐu”。<br/>      藩:《说文》“甫烦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pǐwεn”。<br/>  第22句:筰:《说文》“在各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zαk”。<br/>      邪:同第7句“似嗟”切,其中古音为“zǐa”。<br/>      寻:《说文》“徐林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zǐěm”。<br/>      螺:《音表》“落戈”切,标中古音为“luα”。<br/>  第23句:藐:《音表》“亡沼”切,标中古音为“mǐεu”。<br/>      浔:《音表》“徐林”切,标中古音为“zǐěm”。<br/>      泸:《音表》“落胡”切,标中古音为“lu”。<br/>      漓:《音表》“吕支”切,标中古音为“lǐe”。<br/>  第24句:菌:同第20句“渠殒”切,其中古音为“gǐuěn”。<br/>      补:《说文》“博古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pu”。<br/>      邪:同第21句“以遮”切,标中古音为“jǐa”。<br/>      推:同第8句,取“他回”切,其中古音为“thuoi”。<br/>  第25句:辟:《说文》“必益切”;《音表》有“必益”、“芳辟”、“房益”切。取“ 必益”切,标中古音为“pǐεk”。<br/>      危:《说文》“鱼危切”;《音表》“鱼为”切,标中古音为“ηǐwe”。<br/>      归:《说文》“举危切”;《音表》“举韦”切,标中古音为“kǐwi”。<br/>      险:《说文》“虚检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hǐεm”。<br/>  第26句:莫:同第4句,取“慕各”切,标中古音“mαk”。<br/>      受:《音表》“殖酉”反切,标中古音为“ǐi”。<br/>      万:《音表》有“奠北”和“无贩”切,取“无贩”切,标中古音为“mǐwe n”。<br/>      柳:《说文》“力九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ǐu”。<br/>  第27句:术:《音表》“食聿”反切,标中古音为“dǐuět”。<br/>      叠:《音表》“徒协”反切,标中古音为“diep”。<br/>      附:《说文》“符又切”;《音表》“符遇”切,取《音表》拟构中古音“bǐ u”。<br/>      德:《说文》“多则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tǐk”。<br/>  第28句:仍:《说文》“如乘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ǐη”。<br/>      路:同第18句,取《音表》“洛故”切,标中古音为“lu”。<br/>      孳:《说文》“子之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sǐ”。<br/>      摸:《音表》“莫胡”切,标中古音为“mu”。<br/>  3.《远夷怀德歌诗》原音汉记拟音<br/>  第29句:荒:《说文》“呼光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huαη”。<br/>      服:《说文》“房六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bǐuk”。<br/>      之:《说文》“止而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tǐ”。<br/>      仪:《说文》“鱼羁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ηǐe”。<br/>  第30句:犁:《说文》“郎奚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iei”。<br/>      籍:《说文》“秦昔”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zǐεk”。<br/>      怜:《音表》“良刃”切,标中古音为“lǐěn”。<br/>      怜:同上,其中古音为“lǐěn”。<br/>  第31句:咀:《说文》“慈吕切”;《音表》“子与”切,取《音表》之中古音为“ts ǐo”。<br/>      苏:同第9句,其中古音为“su”。<br/>      邪:同第7句“似嗟”切,其中古音为“zǐa”。<br/>      犁:同第30句,其中古音为“liei”。<br/>  第32句:莫:同第4句,取“莫故切”,其中古音为“mαk”。<br/>      砀:《说文》“徒浪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αη”。<br/>      粗:《说文》“阻古切”;《音表》有“徂古”和“仓胡”切,取“阻古”切, 《 音表》拟构中古音为“dzu”。<br/>      沐:《说文》“莫卜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muk”。<br/>  第33句:罔:同第3句“文两”切,其中古音为“mǐwaη”。<br/>      译:同第3句“羊益”切,其中古音为“jǐεk”。<br/>      传:《音表》“直恋”切,标中古音为“doǐwεn”。<br/>      微:《说文》“无非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mǐwi”。<br/>  第34句:是:《说文》“承旨切”;《音表》“承纸”切,标中古音为“ǐe”。<br/>      汉:《说文》“呼旰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hαn”。<br/>      夜:《说文》“羊谢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jǐa”。<br/>      拒:《音表》“其吕”切,标中古音为“gǐo”。<br/>  第35句:踪:《音表》“作冬”切,标中古音为“tsuoη”。<br/>      优:《说文》“于求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ǐu”。<br/>      路:从第28句“落故切”,其中古音为“lu”。<br/>      仁:《说文》“如邻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cǐěn”。<br/>  第36句:雷:《说文》“鲁回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luoi”。<br/>      折:《音表》“旨热”切,标中古音为“tǐεt”。<br/>      险:同第25句“虚检切”,其中古音为“hǐεm”。<br/>      龙:《音表》“力钟”切,标中古音为“lǐwoη”。<br/>  第37句:伦:《说文》为“田屯切”。汤可敬教授在岳麓书社出版的《说文解字今释》中 说 :“田”乃“力”之误。如此,则《音表》“力筰”切与《说文》相同,标中古音为“l ǐuěn”。<br/>      狼:《音表》“鲁当”切,标中古音为“lαη”。<br/>      藏:《音表》有“徂浪”和“昨郎”切。此取“徂浪”切,《音表》标中古音为 “dzαη”。<br/>      幢:《音表》有“宅江”和“直绛”切,此取“宅江”切,标中古音为“dη ”。<br/>  第38句:扶:《说文》“防无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bǐu”。<br/>      路:同第18句,取音表“卢各”切,其中古音为“lακ”。<br/>      侧:《音表》“阻力”切,标中古音为“t∫ǐk”。<br/>      禄:《音表》“卢谷”切,标中古音为“luk”。<br/>  第39句:息:《音表》“相即”切,标中古音为“sǐk”。<br/>      落:同第18句,取“卢各”切,标中古音为“lαk”。<br/>      服:《音表》“房六”切,标中古音为“bǐuk”。<br/>      淫:《说文》“余箴切”;《音表》“余针”切,标中古音为“jǐěm”。<br/>  第40句:理:《说文》“良止切”;《音表》“良士”切,标中古音为“lǐ”。<br/>      历:《说文》“浪击切”;《音表》“朗击”切,标中古音为“liek”。<br/>      髭:《音表》“即移”切,标中古音为“tsǐe”。<br/>      洛:同第13句“卢各”切,其中古音为“lak”。<br/>  第41句:捕:《说文》“薄故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bu”。<br/>      茞:《说文》认为“从草,臣声,稹邻切”;《音表》“臣”字亦作“植邻”切 ,标中古音为“ǐěn”。<br/>      菌:同第20句“渠殒”切,《音表》标中古音为“gǐuěn”。<br/>      毗:从第7句“房脂”切,《音表》标中古音为“bi”。<br/>  第42句:怀:《说文》“户乖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wi”。<br/>      稿:《说文》“古老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kαu”。<br/>      匹:《说文》“普吉切”,《音表》“譬吉”切,标中古音为“phǐět”。<br/>      漏:《说文》“卢后切”;《音表》“卢侯”切,标中古音为“lu”。<br/>  第43句:传:《说文》“直恋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doǐwεn”。<br/>      室:《说文》“式质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ǐět”。<br/>      乎:《说文》“户吴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u”。<br/>      敕:《说文》“耻力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hǐk”。<br/>  第44句:陵:同第16句“力膺切”,其中古音为“lǐη”。<br/>      阳:同第13句“与章切”,其中古音为“jǐaη”。<br/>      臣:《说文》“植邻切”,《音表》亦同,标中古音为“ǐěn”。<br/>      仆:《说文》“蒲沃切”;《音表》有“芳遇”和“敷救”切,取“敷救”切。 《 音表》标中古音为“phǐu”。<br/>      三、原音汉记与壮语汉记本音比较<br/>  当我们知道筰都其地多系越人,排除《白狼歌》系藏缅语言传统影响,开始用云南壮族沙 支系(自称“越”、“布越”、“布依”、“布雅依”,与侬支系比较时,简称“沙”)的语 言(间或有云南壮族侬支系简称“侬”语音)比较审读《白狼歌》时,发现二者之间的语音几 乎一致:<br/>  从语音上看,壮语汉记与原音汉记几乎一致,而从拟构音上看,它们也很接近。壮语 发音 时,倘若不使用国际音标,而用汉字标记,得到的就是上述效果。如“越人”之“越”,本 系越人自称;今云南壮族沙支系仍自称“越”或“布越”、“布依”、“布雅依”。其“越 人”之“越”,本系越人自称;今云南壮族沙支系仍自称“越”或“布越”、“布依”、“ 布雅依”。其“越”、“雅依”、“依”是汉字的近音标识,而不是壮语的本音。记录其本 音,应读为“jei ”。在《白狼歌》的壮语汉记中,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相信《白狼歌》的原音汉记亦类同 。而《白狼歌》的原音汉记和壮语汉记,倘若依《说文解字》和《汉字古今音表》中的反切 ,则其音全部相同,其第9句“拓拒苏便”和第34句“是汉夜拒”的“拒”则分别标为tip55(捡的意思,第9句)和di30(亦为壮语“好”的另一读音,第34句)。如此,“tip55”与“ 拓拒(ti51)苏便(肉捡会飞)”;“di30”与“是汉夜拒”(拒为“ti51”,全句意为“是 汉越好”)的读音更为接近。岳麓书社1998年3月第2次印刷的《说文解字今释》,由汤可敬 教授据东汉许慎反切的注音,则与今壮语汉记的读音几乎一致,似乎就是今壮语的读音。现 举数例:<br/>  第2句“魏昌逾糟”之“昌”:《后汉书.仲长统传》“后参丞相曹操军事。每论说古今及 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注:“昌,当也 。《尚书》曰:‘汝亦昌言’”。《汉书.王莽传》:“或贡昌言”。赵帆声著,河南大学 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的《古史音释》亦注:“昌,当也”。可见与壮语汉记本音拟构相同 。<br/>  第3句“罔驿刘脾”之“刘”:《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敬者,齐人也”。索隐: “敬,本姓娄。《汉书》作‘娄敬’”。《汉书.娄敬传》则说:“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 者,刘也”。此处之“刘”的读者,亦与壮语汉记本音拟构一致。<br/>  第26句“莫受万柳”之“受”:《书.西伯戡黎序》:“祖伊恐,奔告于受”。疏曰:“ 受即纣也”。又《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说文》 坶字条下引此句作“与纣战于牧野”。《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左传.昭二十四 年》作“纣有亿兆夷人”。此“受”的读音与“纣”相谐,亦与壮语拟构“斗”音相谐。<br/>  其上之反切音、中古音和壮语互为印证,而壮语意思基本上与原音汉意吻合,这就是《白 狼歌》母语归属于古越语的根据。<br/>      四、原音汉记汉意与壮音本意比较分析<br/>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br/>  1.比较分析《远夷乐德歌诗》 汉意 原意壮译    壮意   简析<br/>大汉 [堤官隗构]<br/>           这里汉官来  合乎汉意。<br/>是治 这里官来<br/>与天 [魏昌逾糟]<br/>           官到越人笑 合平汉意,汉越同乐,合天意 。<br/>合意 官到越笑<br/>吏译 [罔驿刘脾]<br/>           本我越人大 汉越比较,吏译平衡,有汉意。<br/>平端 王小我大<br/>不从 [旁莫支留]<br/>           汉却成头人 有汉之意思。汉越相比有取舍之意。<br/>我来 成老人我<br/>闻风 [征衣随旅]<br/>           饭后去犁地 耕种之民,有文明开化之风,有汉意。<br/>向化 吃了犁地<br/>所见 [知唐桑艾]<br/>           大小老人知 有高矮大小,自奇,有汉之意思。<br/>奇异 老看高小<br/>多赐 [邪毗]        “”是缯布之近音,有汉<br/>           兄带我买衣  之意思。<br/>缯布 带兄买衣<br/>甘美 [推潭仆远]<br/>           推说你有钱 无汉意,系汉译官联系上句想之当然。<br/>酒食 推说有钱<br/>昌乐 [拓拒苏便]<br/>           肉欲取会飞  有汉之意思。<br/>肉飞 肉取会飞<br/>屈申 [局后仍离]        “悉备”是“仍离”近音,挤着睡觉,<br/>           吃好睡也好<br/>悉备 吃饭睡好            可伸可屈,合汉意。<br/>蛮夷 [偻让龙洞]<br/>          我们住山 土地贫薄,耕作不富,有汉之意思。<br/>贫薄 我在山<br/>无所 [莫支度由]         友至,招待不周,无所报答。有汉<br/>           我们是朋友<br/>报嗣 你是友我          之意思。<br/>愿主 [阳洛僧鳞]<br/>           王吃饭长寿 一日三餐,能吃自然长寿,有汉意。<br/>长寿 王知吃晌午饭<br/>子孙 [莫稚角存]        老了还要对歌、歌唱,自然无忧无虑,<br/>            你老亦歌唱<br/>昌炽 你老要唱          儿女绕膝,子孙昌炽。有汉之意思。<br/>  2.比较分析《远夷慕德歌诗》<br/>汉意 原意壮译    壮意   简析<br/>蛮夷 [偻让皮尼]<br/>           我们住这里  与汉意相同。<br/>所处 我住这里<br/>日入 [且交陵悟]<br/>           日中吃午饭 有汉之意思,“部”为“悟”的谐写。<br/>之部 歇晌午饭我<br/>慕义 [绳动随旅]<br/>           在一起相好 来人是友,开化民族,有汉之意思。<br/>向化 在一起好<br/>归日 [路旦拣洛]        山上打鸟山下拾,居之险峻,日出<br/>           下山去拾鸟<br/>出主 下拾鸟        暮归,有汉之意思。<br/>圣德 [圣德渡诺]<br/>           公牛都知道 汉官为表功, 篡改原意,只取其音。<br/>深恩 黄牛公都知道<br/>与人 [魏菌度洗]<br/>           有金子都好  有汉之意思。<br/>富厚 有金都好<br/>冬多 [综邪流藩]<br/>           相随我寨耍 汉官以“综邪”为冬之霜雪,是误释。<br/>霜雪 相随玩寨<br/>夏多 [筰邪寻螺]<br/>           品尝牛鸟肉 无汉意,想是汉官依上句篡改。<br/>和雨 刺黄牛品尝鸟<br/>寒温 [藐浔泸漓]<br/>           现今都知道 藐浔有“时适”之意,但仍为篡改。<br/>时适 现在知道<br/>部人 [菌补邪推]        补邪为越人自称(布越、百越),汉官当<br/>           多吃越人饭 成“部人”。越人自称“卜”或“布”<br/>多有 吃百越多         ,与汉意“部”音同。<br/>涉危 [辟危归险]<br/>           日久鸡价低 汉人不译,只对越之语音。<br/>归险 年长鸡便宜<br/>不远 [莫受万柳]        汉人误把“万柳”当万里。到越寨亦有<br/>           你来到我寨<br/>万里 你来寨我         万里而来之意。<br/>去俗 [术叠附德]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崇高无俗而有德,<br/>           想念才会到<br/>归德 说爱会到         有汉意。<br/>心归 [仍路孳摸]<br/>           心知慈母老 与汉意同,“心”取“仍”之近音。<br/>慈母 心知老母<br/>  3.比较分析《远夷怀德歌诗》 汉意 原意壮译   壮意       简析<br/> 荒服 [荒服之仪]<br/>          说服我头人  汉人只取音,而不取意。<br/> 之外 说服头人越<br/> 土地 [犁籍怜怜]<br/>          地远土又红  红土瘠薄,崅,合汉意。<br/>崅地远红红<br/> 食肉 [咀苏邪犁]<br/>          老人会犁地  无汉之意。<br/> 衣皮 老会犁地<br/> 不见 [莫砀粗沐]<br/>          不见你的盐  与汉意同,与上句有联系。<br/> 盐谷 不看盐你<br/> 汉意 原意壮译   壮意         简析<br/> 吏译 [罔译传微]<br/>          译官传圣意  “罔译”代表译官,有汉之意思。<br/> 传风 王小告官<br/> 大汉 [是汉夜拒]<br/>          汉越同相好  与汉意同。<br/> 安乐 是汉越好<br/> 携负 [宗优路仁]        汉取“仁(睡)”之发音,友来有<br/>          友与我同睡<br/> 归仁 友我瞌睡         “携负”之意。<br/> 触冒 [雷折险龙]        与汉意同,其“陕”疑是“狭”<br/>          坡险似墙塌<br/> 险陕 坡近墙塌         的误写。<br/> 高山 [伦狼藏幢]        与汉意同,家居半山,<br/>          家居半山上<br/> 岐峻 家高半山         自然高山岐峻。<br/> 缘崖 [扶路侧禄]<br/>          山路窄又滑  与汉意同,窄且滑,自然攀爬不易。<br/>ti51石 刚下挤滑<br/> 木薄 [息落服淫]        汉人误把“息落”当成“木薄”,是<br/>          牛鸟生存地<br/> 发家 黄牛鸟在这里       取音。<br/> 百宿 [理历髭洛]        汉取其音,以助词“洛”当名词,代<br/>          这里很远罗<br/> 到洛 这里远罗        指洛阳。<br/> 父子 [捕茞菌毗]<br/>          父今吃得胖 与汉意相近,吃胖,汉官认为是圣赐。<br/> 同赐 父今吃胖<br/> 怀抱 [怀稿匹漏]        汉“怀抱”系越“怀稿”的借用,误<br/>          牛角杯有酒<br/> 匹帛 水牛角有酒        把“匹”音当成“匹帛”之“匹”。<br/> 传告 [传室呼敕]<br/>          告知给众人  有汉意。<br/> 种人 告诉今人是<br/> 长愿 [陵阳臣仆]<br/>          愿王长久在  有汉之意。<br/> 臣朴 长久王吃我<br/>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br/>  (1)《远夷乐德歌诗》一共14句,壮语意思与原汉意相同或近似的有13句。<br/>  (2)《远夷慕德歌诗》一共14句,壮语意思与原汉意相同或近似的有10句。<br/>  (3)《远夷怀德歌诗》一共16句,壮语意思与原汉意相同或近似的有12句。<br/>  有据于此,笔者可以认定《白狼歌》系越人歌。全歌系越人即兴创作的生活歌,而不是专 门敬献东汉皇帝的颂歌。<br/>      五、《白狼歌》里的壮语词汇<br/>  《白狼歌》里,不仅每个字都可以用今壮语解释,而且解释后,全文浑然一体,是地地道 道的越人民歌,且全歌意思与原汉意大体相当。其次,《白狼歌》里保存着不少越人口语的 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模一样。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壮语原生词,且字字可解 。 笔者依原音汉记的文字在前,今壮语汉记的翻译附后的顺序,列举如下:<br/>  1.《远夷乐德歌诗》有14句,56个字。有今壮语基本词汇的亦为14句,词汇24个,48字。 具体是:<br/>  原音  壮音  汉意  原音  壮音  汉意<br/>  堤官——堤官——这里  隗构——谁斗——官来<br/>  魏昌——谁当——官到  逾糟——锐僚——越笑<br/>  罔驿——罔译——小王  征衣——菌耶——吃了<br/>  随旅——随旅——犁地  桑艾——桑艾——高小<br/>  邪毗——邪比——带兄——设不——买衣<br/>  推潭——堆当——推说  拓拒——挪拒——取肉<br/>  苏便——罗宾——会飞  局后——菌后——吃饭<br/>  仍离——能敌——睡好  偻让——偻人——我在<br/>  龙洞——龙洞——山 莫支——孟室——你是<br/>  度由——东偻——我友  僧鳞——菌鳞——吃午饭<br/>  莫稚——孟杰——你老  角存——各存——要唱(要说)<br/>  知唐——杰砀——老人看 刘脾——偻比——我大<br/>  2.《远夷慕德歌诗》有14句,56字。带有今壮语基本词汇的亦为14句,基本词汇27个,56 字。具体是:<br/>  原音  壮音  汉意  原音  壮音  汉意<br/>  皮尼——堤尼——这里  偻让——偻人——我住<br/>  交陵——脏鳞——晌午饭 绳动随——绳动随——在一起<br/>  随旅——随旅——犁地  路旦——隆旦——下<br/>  拣洛——居洛——捡鸟  圣德——些德——公黄牛<br/>  渡诺——渡洛——都知  魏菌——梅菌——有金子<br/>  度洗——度礼——都好  综邪——栋邪——相随<br/>  流藩——流曼——玩寨  筰邪——筰邪——刺黄牛<br/>  寻螺——寻螺——品尝鸟 藐浔——藐寻——现在<br/>  泸漓——泸漓——知道  补邪——布越——百越<br/>  辟危——辟勒——长年  归险——归险——鸡价便宜<br/>  术叠——查叠——说爱  附德——附德——会到<br/>  莫受——莫斗——你到  万柳——曼偻——我寨<br/>  仍路——升洛——心知  孳摸——杰美——老母<br/>  且交陵——歇脏鳞——歇了吃响午饭<br/>  3.《远夷怀德歌诗》有16句,64个字,带有今壮语基本词汇的亦为16句,其基本词汇28个 ,56字。具体是:<br/>  原音  壮音  汉意  原音  壮音  汉意<br/>  荒服——荒服——说服  犁籍——犁缀——地远<br/>  怜怜——怜怜——红红  邪犁——随犁——犁地<br/>  咀苏——吉洛——老人知 莫砀——莫砀——不看<br/>  粗沐——粗沐——你的盐 罔译——罔译——小王<br/>  汉夜——汉夜——汉越  踪优——东偻——我友<br/>  路仁——漏能——瞌睡  雷折——雷折——坡近<br/>  险龙——香龙——墙塌  伦狼——伦搡——家高<br/>  藏幢——藏洞——半山  扶路——奉龙——刚下<br/>  侧禄——姐楼——挤滑  息落——些落——牛鸟<br/>  服淫——入淫——在这里 理历——理尼——这里<br/>  髭洛——髭罗——远罗  捕茞——捕茞——父今<br/>  菌毗——菌比——吃胖  怀稿——歪勾——水牛角<br/>  匹漏——米漏——有酒  传室——传寻——现今告诉<br/>  臣仆——根股——吃我的 呼敕——昏室——是人<br/>  基本词汇是语言的精髓。《白狼歌》里保留着这么多的古越语词汇,且字字可解,证明《 白狼歌》确实与古越语有关。<br/>      六、《白狼歌》里的壮语语法<br/>  当我们用壮语破译《白狼歌》后,发现其歌语法结构与汉语相似,符合壮侗语与汉语语法 结构相同的特点。它们都缺乏形态,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序比较固 定。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两者语言具有亲缘关系的共同基础。由于壮语属于汉藏语 系,《白狼歌》中有的字、词基本上是对汉语原封不动的使用:如第34句“是汉夜拒”,其 “是汉”的使用就是如此。现对《白狼歌》的语法特点分析如下:<br/>  1.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br/>      七、《白狼歌》研究结论<br/>  当我们对《白狼歌》进行上述透视之后,得出结论如下:<br/>  1.先有《白狼歌》,后有汉语翻译<br/>  《白狼歌》决非一些学者所说的“先有汉诗,才有少数民族据汉意而译”。《后汉书》明 确 地记录说,先有少数民族语言,才有汉族官员田恭的翻译。而且,田恭是在匆忙之中完成他 的翻译工作的。具体表现在一义多字上:<br/>  一是“官”字的越音。“θi31”,《白狼歌》分别用“隗(第1句)”、“魏(第2 句)”、“微(第33句)”这3个字标识。<br/>  二是“王”字的越音“vη33”,《白狼歌》分别用“罔(第3句、第33句)”、“阳(第13 句、第44句)”这两个字来标识。<br/>  三是汉意“吏译”,在原音汉记中,东汉译官田恭的民族译音前后使用两次,其第3句中记 为“罔驿”;第33句中记为“罔译”。<br/>  四是“看”字的越音“dη31”,《白狼歌》分别用“唐(第6句)”、“砀(第32句)”这两 个字来标识。<br/>  五是“地”字的越音“ri55”,《白狼歌》分别用“旅(第5句)”、“犁(第30、31句)” 这两个字来标识。<br/>  六是“犁”字的越音“sui35”,《白狼歌》分别用“随(第5句、第17句)”、“邪(第31句 )”这两个字来标识。<br/>  七是“好”字的越音“di30”,《白狼歌》分别用“离(第10句)”、“旅(第17句)”、“ 洗(第20句)”、“拒(第34句)”这4个字来标识。其中“拒”的中古音“gωio”与壮语 “好”的另一发音“jw33”有急音关系。<br/>  八是“老人”的越音,有“pen33the31(布杰)”和“the31(杰)”的简称,《白狼歌》分别 用 “莫支(第4句)”、“知(第6句)”、“莫稚(第14句)”、“咀(第31句)”“之(第29句)”等 字来标识。<br/>  九是“这里”,壮语有“ti55kn21”和“ti55ni33”等读音,《白狼歌》分别用“堤 官(第1句)”、“皮尼(第15句)”、“理尼(第40句)”来标识。<br/>  十是“鸟”的越音“rk33”,《白狼歌》分别用“洛(第18句)”、“螺(第22句) ”来标识。<br/>  凡此种种,无一不在表明,《白狼歌》的翻译非常匆忙,而且为了汉语前后语意的一致性 ,为了取悦皇帝,有些原意汉译官根本不翻译,或作篡改(第21、22、23、31句),或取其音 ( 第19、25、26、29、39、40、42句)。除此之外,皆取其义。而其中之意,皆同壮语之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和《后汉书》中说“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好立功名”有极大关系,田 恭 就是根据朱辅的这一特点,投其所好而在匆忙之中翻译了《白狼歌》。<br/>  2.《白狼歌》原汉语意思并非对译,而是意译<br/>  (1)关于“大汉”一词的比较<br/>  第1句汉译:大汉是治;原音汉记:堤官隗构。<br/>  第34句汉译:大汉安乐;原音汉记:是汉夜拒。<br/>  如采取对译,第1句“堤官”,第34句“是汉”,均应译为“大汉”。却显得前后不一,看 不出用汉语记录下来的少数民族语音“堤官”与“是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反,它们 是读音不同,书写不一的两组文字。<br/>  (2)关于“人”字的比较<br/>  第6句汉译:与人富厚;原音汉记:魏菌度洗。<br/>  第24句汉译:部人多有;原音汉记:菌补邪推。<br/>  第43句汉译:传告种人;原音汉记:传室呼敕。<br/>  如采取对译,第6句“人”对“菌”;第24句“人”对“补”;第43句“人”对“敕”,显 得前后矛盾,互不吻合,既不是同音字,也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r/>  (3)关于“昌”字的比较<br/>  第9句汉译:昌乐肉飞:原音汉记:拓拒苏便。<br/>  第14句汉译:子孙昌炽;原音汉记:莫稚角存。<br/>  如采取对译,第9句“昌”对“拓”;第14句“昌”对“角”,读音接近,但仍为笔划差别 太大的两个字。<br/>  (4)关于“子”字的比较<br/>  第14句汉译:子孙昌炽;原音汉记:莫稚角存。<br/>  第41句汉译:父子同赐;原音汉记:捕茞菌毗。<br/>  如采取对译,第14句“子”对“莫”;第41句“子”对“茞”。在读音上,两组文字仍然 是差别甚远。<br/>  除开交叉重复的不算,类似例子,在《白狼歌》中有11组,22句,占全诗一半,限于篇幅 ,不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白狼歌》原来的汉语意思并非对译,而是意译。而采取意译 ,《白狼歌》全文44句,原译汉意与壮语意思相同相近的有35句,相同相近率占79.55%。可 见 ,《白狼歌》的母语,就是百越民族的语言。<br/>  经过翻译和分析,笔者用今壮语破译的《白狼歌》与汉王朝使臣翻译的意思大多相似。但 却不是献给汉王朝封建统治者的颂歌,而是越人对汉人来到其地后即兴所唱的生活歌。通篇 体现出汉越一家、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全歌为越人所唱,并非其 他民族的歌谣。<br/>

称最 发表于 2010-10-13 21: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0-10-12 22:55:22的发言:</b><br/>为什么我的解读会是另外一种有趣的意思呢?</div><p>确实有意思               </p>

夜幕下的广西 发表于 2010-10-12 02:39:00

夜幕下的广西 发表于 2010-10-12 02:53:00

夜幕下的广西 发表于 2010-10-12 03:05:00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10-10-12 22:26:00

<p>大汉是治(堤官隗构),</p><p>daeq gvaenz(gonz) huij gou(帝割削我的“浒”)</p><p>与天合意(魏昌逾糟)</p><p>hawj&nbsp;chiengz(singz) haw&nbsp; caux(让城圩建造)</p><p>吏译平端(罔驿刘脾 )</p><p>mengz yak laeu&nbsp; bae, (恶人坏人削去)</p><p>不从我来(旁莫支留)</p><p>bangj mbouj dwg raeuz(诬害不上我们)</p><p>闻风向化(征衣随旅),</p><p>cingj heiz coiz ndei(清污随好)</p><p>所见奇异(知唐桑艾)</p><p>cix daengj dangngaiz(dangzhai)(也瞪眼惊奇得仰躺)</p><p>多赐缯布(邪毗缯布),</p><p>ce baij(boiq)&nbsp;caeng buh(留下衣布)</p><p>甘美酒食(推潭仆远)</p><p>dawh&nbsp;&nbsp;yaemz&nbsp;byaek van(筷密菜甜)</p><p>昌乐肉飞(拓拒苏便),</p><p>ndok&nbsp;gveq(viq) noh mbin,(骨肉大块哚唏)</p><p>屈申悉备(局后仍离)</p><p>gut&nbsp;haeuq ngiengx ndei。(屈伸皆合)</p><p>蛮夷贫薄(偻让龙 洞),</p><p>raeuz youq rungh doengh我们住在垅垌,</p><p>无所报嗣(莫支度由)。</p><p>mbouj dwg doh yaeuz.(礼数不周)</p><p>愿主长寿(阳洛僧鳞),</p><p>nyiengx lwg ciengx(或seng) lan,(靠子育孙)</p><p>子孙昌炽(莫稚角存)。</p><p>mbouj cawz&nbsp; goek cod.(没有绝根的时节)。</p><p><br/></p><br/><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7 13:36:33编辑过]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10-10-12 22:55:00

回复:(夜幕下的广西)仍离——能敌——睡好 非常正...

为什么我的解读会是另外一种有趣的意思呢?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10-10-17 13:27:00

<p>第二首新解:</p><p>蛮夷所处(偻让皮尼),</p><p>raeuz youq baihneix,我们住在这里,</p><p>日入之部(且交陵悟)。</p><p>dieg hau laeng nguh(白日耽误晚至的地方)</p><p>慕义向化(绳动随旅 ),</p><p>daengx doengh coiz ndei(全垌从好)</p><p>归日出主(路旦拣洛)。</p><p>luj donj ngoenz lwg(lug)(好比迎接太阳之子)</p><p>圣德深恩(圣德渡诺),</p><p>“圣德” dox-rox(圣德记知)</p><p>与人富厚(魏菌度洗)。</p><p>hawj vunz doh cawh(让人们都赞扬)</p><p>冬多霜雪(综邪流藩 ),</p><p>cungj hix loq fwn(总是在梦雨)</p><p>夏多和雨(筰邪寻螺)</p><p>cog cix raemx lae(lu)(明天就见水在流)</p><p>寒温时适(藐浔泸漓),</p><p>mwh caemz raeuj ndei(时适暖和)</p><p>部人多有(菌补邪推)。</p><p>vunz byoz cix dawh.(人群也密)</p><p>涉危历险(辟危归 险),</p><p>baet 危 gvih 险.(扫危骑险)</p><p>不远万里(莫受万柳)。</p><p>mbouj daeuh manh leih(不苦言万里)</p><p>去俗归德(术叠附德),</p><p>caed diep byuz daek(去除坛子,聚附“德”)&nbsp;&nbsp;</p><p>心归慈母(仍路孳摸)。”</p><p>youq luj seiq moq(象在新世生活)<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7 13:28:00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黄懿陆: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