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滥水河情歌》有壮语歌,超美超怀旧
<p>http://player.56.com/v_MjU0MjMwODE.swf</p><p> <font size="4"> 平时我经常收集一些经典的舞蹈,今天无意中找到这个很怀旧的广西歌舞团在1959年拍摄的歌舞蹈剧《滥水河情歌》,里面的情歌是用壮语唱的,不过我只听懂了几个词而已,而且还用绣球传情,很有特色,因为自己很喜欢,所以发来给各位贝侬分享。</font></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8 21:01:01编辑过] 当时字幕作者家乡不会发水灾了吧,,,滥水河,,,哈哈 黄婉秋?还以为是专门唱歌的呢,第一次看见她跳舞。<br/> 呵呵……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百凤朝阳》中一片段。 <p>貌似这个曲调是“乜末”的调啵~~~</p><p>真厉害,这样的片段居然被妹妹找到</p><p></p> <p>德保的捞虾舞过去很出名</p><p>这个算不算呀</p> 这个视频很早以前就有人发过了。 <p>红棉树早就发过这个视频了,地址如下:</p><p><a href="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14_28120_1.html">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14_28120_1.html</a></p><p>根据红棉树的解释,这歌舞叫“鉴水河情歌”,是流传于德保的“捞虾舞”及其民间小调,视频里的鉴水河的“鉴”字写错成“滥”字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0-11-10 19:53:22的发言:</b><br/>1959年就有彩色了吗?。。。。。。。</div><h3><span class="color-green"><font color="#006600">转载自:《彩色电影的诞生》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005285/</font></span></h3><p>一、彩色电影的诞生 <br/> 迄今为止,许多影评人仍然用无声、有声作为电影时代的划分标准。但不可否认地是,自电影发明以来,电影人就不断追求在银幕上真实或艺术再现我们眼中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彩色电影的诞生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对世界电影的巨大贡献。 <br/> 1900年,法国的梅利埃斯和帕特于采用模板机械印制法逐幅画成彩色电影胶片。1903年,法国的莱昂.迪迪埃发明了一项与色染印法有关的技术。1908年,法国的贝尔通发明了一种透镜加色法,它是将三基色红,绿,蓝混合相加得到彩色图像的方法。1912年,德国的菲舍尔发现,利用某些化学物质的氧化和偶合作用可以生成颜料。在此之后,贝拉.加斯帕发明了分解胶片颜色膜成像的彩色技术。美国柯达公司及时地购买了这项技术专利,并推出彩色胶片。 <br/> 1932年,美国的沃尔特.迪斯尼第一次用三基色色染印法拍摄动画片《花与树》。 <br/> <font color="#ff0000"><strong>1935年</strong></font>,世界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虚荣城市》问世。 <br/> 1939年所拍摄的历久不衰的《飘》树立了彩色电影史的一座丰碑,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彩色电影摄影奖、最佳彩色服装效果设计奖和彩色运用特别成就奖。 <br/> <font color="#0000ff"><strong> 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font color="#ff0000">1948年</font>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有人说是胡蝶1932年拍的《啼笑姻缘》,那是胡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font color="#ff0000">1953年</font>拍的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据说是周总理点将从国外买的彩色胶片,花老鼻子钱喽。 <br/></strong></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0-11-10 23:22:42的发言:</b><br/>看到“僮族”了,年代不假。另外壮族女子头上编马辫挺少见的,我们当地说某人娶了个“马辫”的,那肯定是说他娶了个“客女”,这是壮汉区别之一,当然现在什么情况都会有了。</div><p>“壮族女子头上编马辫的很少”这句话应该加一个定语吧,比如说限定在你的家乡或你所知道的地方。我们那里没这种说法,以前女青年都还挺流行编辫子的。鉴水河情歌流传的德保县和你家乡估计也不同吧。再说,这个舞蹈上的女演员编辫子,也不代表的实际情况吧?</p>
回复:(越色僚人)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1-10 1...
看到“僮族”了,年代不假。另外壮族女子头上编马辫挺少见的,我们当地说某人娶了个“马辫”的,那肯定是说他娶了个“客女”,这是壮汉区别之一,当然现在什么情况都会有了。 1959年就有彩色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