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3-9-23 22:15:00
哦,既然无法证实那个条例写了什么东西,那只好继续持怀疑态度了。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9-24 12:05:00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用屁股思考,确实比用脑袋思考管用。在毛泽东时代,那绝对是要用屁股思考的,因为阶级立场问题是绝对根本的问题。近20年来,大家慢慢有了更多的用脑袋思考的权利了。但是,人们还难以适应完全用脑袋来思考问题,这主要是官方,他们还没有完全从用屁股来思考的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另外,人们也不怎么会用脑袋来思考,这主要是民众,因为用脑袋思考确实需要能力和技术,国人被愚化的时日过久,思维往往是单向和单线条的,要挣脱出来也决非易事,何况还有强大的用屁股思考的势力干扰。在这用屁股和脑袋混用思考问题的时代,啸翁先生的论断:“有时候用屁股思考,似乎比用脑袋思考管用。” 我认为是成立的。Is-peiq 发表于 2003-9-24 13:17:00
要是用了屁股思考,那屁股本來要做的事就要交給腦袋做了。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9-24 16:41:00
正如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嘴巴跟屁股结合起来运用一样,也许,最好的“思考”办法应该是屁股和脑袋相结合的办法。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9-24 18:18:00
然而,不要忘记了用脑袋取代屁股思考是人类的进步。面对社会现实,在某个时候,在某个情境里,我们不得不把脑袋和屁股混用,这是投机的功利主义的做法,而绝不是正常的理想的做法。我们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是纯粹用脑袋思考。凡有良知的文化人都必须这样做!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10-1 14:55:00
同意楼上看法。关于“屁股”思考与“脑袋”思考的问题,好象其含义在讨论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按照壮族的谚语,所谓“屁股”思考实际上是“事实体验”的意思。诚然,经过事实体验,“脑袋”思维才有事实基础。不知这么理解是否对路。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10-10 13:55:00
原来,红棉树早已把桂政发(1992)81号文件全文转贴在本版块里了,真可谓“好野沉底”呀。<br>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10&start=0&show=0<p><p>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3-10-11 22:54:00
呵呵,我终于看到了。:) <p>看来我也用了屁股来思考,在此诚恳向老翁道个谦。不过,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我是不会以肯定语气去说话,这点上我是永远不会改变的。<p>而且,正如侬人春秋贝侬所说的,这个文件其实早就束之高阁,不要说没有人按照这个文件去做,就连听说过这个文件的人都没几个。看来,一个文件,其法律效力,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时常发生的现代中国社会里,是得不到保障的。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10-12 00:14:00
越色兄弟不必客气。其实我对传言的态度跟你一样,是不会轻信的,更不会轻易传播。<p>事实上,有些贝侬已经看出,我所讲的一些“据说”,口气那么肯定,是因为我本人亲身经历过,只是不便什么都讲我如何如何,免得整个论坛成了我自己吹打的场所。<p>但是,在许许多多的帖子里,我还是讲了我自己如何如何,这是因为那么写,比较适合那些帖子的语境,也不会令人误解。<p>桂政发81号文件,对壮文的发展问题作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政策规定,执行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应该说,社会各方面都有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要出台一个政策,需要民众参与,政策才可以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p>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个民族自治县,90年代初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民主选举活动,要老百姓投票选县长,结果,得票最多的是街上的一位清洁工。<p>群众选清洁工当县长,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清洁工能否当好县长,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答案可能并不一样。<p>我个人认为,我国的民主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包括个人独裁和滥用民主。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两个问题,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不可轻视的重大课题。<p>vaiz 发表于 2007-2-11 12:56:00
学习一下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7-2-12 18: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郁水啸翁</i>在2003-10-10 13:55:00的发言:</b><br/>原来,红棉树早已把桂政发(1992)81号文件全文转贴在本版块里了,真可谓“好野沉底”呀。<br/><a href="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10&start=0&show=0">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10&start=0&show=0</a><p></p><p></p></div><p></p><p>桂政发(1992)8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见于以下帖子第4楼:</p><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24">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24</a> (国家颁布的部分民族法规)</p><p>由<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liu-dynasty</font></strong>于2003年2月28日转贴本坛。</p>胡屠虫 发表于 2007-2-18 15:35:00
<p>广西要发展,必须以广阔的胸怀吸引外来人才,如果政府工作中要使用壮语,恐怕很多外省来的工作人员只好打倒回家了。</p><p>壮民族没有自己的宗教,历史上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有影响力的英雄任务出现过(侬智高的影响力,怕只限于百色南部,并且在今天知道的人也不多了吧),更没有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所以能够凝聚壮民族认同的条件很少。这是不得不首先考虑的现实。</p><p><br/>想要选择语言作为突破口的话,那先让我们看一看现实:为了与国际接轨,全国都在学英语,而为了与全国接轨,全广西人还是不得不以学好国语为第一要务,如果考虑到事业发展的需要,学国语显然是很多壮族父母为自己子女的选择,如果小时候他们没有角自己的子女母语,那长大后基本上没机会学了,而为了子女能讲好普通话,很多人是从小就和子女讲普通话,连桂柳话都略过.在这种情况下,推广壮语的难度,不言而喻.诸位也不用生气,这就是现实.<br/>与其在一条成功的因素比较小的路走下去,不如走另外一条路.首先是包装和弘扬民族风俗文化,以文化习俗的保存、发展和弘扬来凝聚壮民族及扩大其影响力,当民族风俗文化事业走上一条成功的道路后,往文艺方面发展,这时候,必然带出如歌曲之类的东西,那时侯如果表演了壮民族特色的壮语歌曲能够流传的话,再考虑语言的推广吧。如果连融入了多数壮民族同胞生活中的民族习俗和文化都不能保存,徒留下肯定要 受汉语影响的壮语,最终还不是演变成汉语的一种地方方言?在代表一个民族的特色因素中,最不稳定的,就是语言呀!</p>bohyae 发表于 2007-5-28 15:11:00
广西有过一些规定或通知,比如,大学生毕业后先学三个月的壮文,但最后便不了了之。丁马拉勒 发表于 2012-2-6 14:48:00
<p>我觉得 </p><p>第一:发展用壮语为语言的流行音乐 发展</p><p>第二:借鉴泰语词汇,使借鉴桂柳这个习惯排除掉。虽然我本人 就是说桂柳的。真的壮语借桂柳这的太 </p><p>汉化了。以后就算不会壮语的人听壮语也是一听便了。希望以后多接一些泰语,并进行标注说明,让大</p><p>家明白,久而久之了大家就明白了~ 我有空制作一张泰语借词表。目前我们的力量就如此,希望有识之</p><p>士可以玩我们的壮语做贡献!!!希望大家支持。 意下如何?</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