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利用悬赏夺大洋
作者:徐焰 <br>文武双全 <br> 高歌革命 <br> 桂中夸人杰,万众颂拔哥;文才兼武略,浩气壮山河;逆境留手笔,《革命到底》歌: <br> 穷人闹革命,众乡亲, <br> 雄心要坚定。 <br> 那时灭土豪,吃穿好, <br> 饭饱衣又新。 <br> 今日处恶境,但相信, <br> 雾散天会晴。 <br> 在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征途上,几十个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洒下过热血,其中就有一位名扬天下的壮族民众爱戴的“拔哥”――韦拔群烈士。他在广西坚持十年农民运动的传奇经历感人至深,这一开拓性的事业也成为党在南方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奠基石。 <br> 出身富商家庭,入过法政学校和讲武堂,并当过军官,后来却成为贫苦农民的领袖 <br> 端团结酒、刀架下对天盟誓之后,动员当地农民反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 <br> 同邓小平同志一起走村串户,实行了“共耕社”试点,最后决定还是以分田给农民个别耕种为主 <br> 红七军离开广西时,他率一个连的正规部队留下,坚持斗争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br> 韦拔群,原名秉吉,后改名韦萃,字拔群,壮族,1894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一个靠贩运致富的商人家庭。他从小愿意同穷孩子玩,憎恶社会不平,曾把祖父的钱箱撬开分财给小伙伴,被长辈骂为“败家”。他在家读书后,14岁入东兰县立高小,16岁时升入宜山县庆远中学。不久,他因反对校长的腐败作风被开除,家里又让他到桂林广西法政学堂就读。他只读了一年,便不满教学内容而愤然离去,周游南方各省一年多,开拓了眼界。 <br> 1916年,韦拔群组织百余青年赴贵州投奔熊克武部的护国军。随后,他入贵州讲武堂,毕业后当过连副、参谋,因散发传单“提倡改革军制”,结果被撤职,还入过狱。对旧军队彻底失望后,他又前往广东投奔孙中山。 <br> 1921年,韦拔群随广东政府委任的省长马君武回桂,谢辞了县知事的任命,回乡召集有志青年建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他在端团结酒、刀架下对天盟誓之后,动员农民反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并组建了自卫军。1923年夏,他发动农民攻占了县城,遭敌反扑后溃散,韦拔群也遭通缉而流亡广州。 <br> 自发组织反抗受挫后,韦拔群找到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他进入第三届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受到彭湃、陈延年等人的教育启发。同年春夏,他返回家乡,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和农运讲习所。翌年,韦拔群在中共广西党组织的领导下,于右江地区建立起拥有7万会员的农会,并迫使省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 <br> 1927年春,桂系军阀派兵镇压东兰农运,韦拔群组织自卫军进入西山,团结瑶族群众以游击战一再挫败了“围剿”军。1929年,李宗仁、白崇禧一度下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和李明瑞倾向进步,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同志前来协助其工作,韦拔群也进入南宁担任广西农民协会副主任,并领到一个营装备的武器回乡。同年末,桂系军阀李、白复掌政权,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韦拔群所部编为红七军第三纵队,他多年辛勤开拓的东兰根据地成为右江苏区的中心。 <br> 在右江的土地革命中,韦拔群和邓小平同志一起走村串户,研究分田和组织生产。当时,他们曾推出一个带有合作性质的“共耕社”,后来认识到还是应坚持“分配农民个别耕种”的形式为主体最合适。1930年10月,红七军根据中央命令北上湖南,韦拔群留下来,临别时表示“一定坚持到红七军主力打回来”! <br> 此时,韦拔群名为红二十一师师长,却只有一个连的正规部队,所部三个团都由各县新编的农民武装临时组建。桂系军阀主力向东兰进攻时,韦拔群依托西山进行了一年多的游击战。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韦拔群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2年秋,右江根据地基本失败,韦拔群也于10月间被叛徒杀害。 <br> 由朴素的“愤不平”思想,转变为自觉认识“快乐事业,莫过 革命”这一坚定信念 <br> 当年,韦拔群闹革命时,广西民间便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他牺牲后,老百姓还建起了“红神庙”,并岁岁祭奠。事实上,韦拔群是人不是神,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由自发斗争向自觉革命的转变,先搞农民运动多年再找党、入党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br> 韦拔群从少年时代起,便目睹巨大贫富悬殊和残酷压迫,后又接受了孙中山宣传的民主主义。从军后,曾立志改革,以“愤不平”作为自己的化名和笔名。后来,他回乡搞农运之初,也是以朴素的平等、平均观念为指导,并运用了一些旧式农民聚义的形式,虽一度名震广西却仍免不了迅速失败。韦拔群从事农民运动的转折点,是在他到广东入农运讲习所、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从此,他将新的组织、新的指导思想注入到传统的斗争形式之中,先进阶级的思想与代表广大民众利益的斗争相结合,正是这位“拔哥”传奇道路的最精彩之处。 <br> 出身富家、当过洋学生和军官的“拔哥”每天穿草鞋、戴斗笠,与贫苦农民结拜兄弟,并变卖了家产购买枪械,组织农民自卫军 <br> 多年以丛山为家,带头开荒种地、编草鞋、草席,用稻草织成“革命被” <br> 被贫苦农民奉为救星的韦拔群,他出身较富裕的商家,到省城当过洋学生,并任过几年军官,1921年,坚辞县长的职位回乡改造农村。韦拔群每天穿草鞋、戴斗笠,以“打老庚”即结拜兄弟与周围的人联络,集合起十几个对社会不满且很有活动能力的青年。他们先打着白纸旗动员农民反对苛捐杂税,一时响应者上千,当地豪绅、民团和驻军便以武力镇压。韦拔群深感赤手空拳不行,便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购买枪械,再利用大刀、长矛,建立了一支几百人的西山农民自卫军。这种毁家举义的行动,震动了右江地区,广西省内也有不少农民为他的事迹感动,亲昵地以“拔哥”相称。 <br> 韦拔群开展农运后因屡遭镇压,曾于1925年、1927年和1931年三次率部上山与敌周旋。除了依靠山下群众支援外,他还带头在山中开荒种地,编草鞋,没有被褥就用稻草编织“革命被”,靠此过冬。国民党广西当局曾一再使用软的一手,多次声言称敬重韦拔群的才华,如肯到政府做事必当重用,还派人以重金收买。这位“拔哥”却始终视个人荣华如粪土,坚持站在广大民众一边,还动员自己的妻子、妹妹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中。 <br> 在多年斗争中积累了与军阀部队打游击的一套经验,特别注重地雷战和小分队除奸 <br> 利用敌人悬赏,巧夺2000块大洋解决了日用。后在山洞中养病时不幸被当过自己警卫员的叛徒杀害 <br> 韦拔群在自己开拓的广西山区作战,根据当地山险路隘的特点以及民众有熬硝制火药的传统,在敌军进犯时,便发动群众制造地雷,并设竹钉、石床阵,使进剿军长期不敢深入山区。韦拔群还将部队编成十人左右一组的杀奸队,神出鬼没地消灭当地大小反动头目,使敌占村寨仍被游击队秘密控制。 <br> 桂系军长廖磊曾张贴布告:“谁能捉到韦拔群,赏红花(注:指当时的花边货币)七千元!”韦拔群看后一笑,挥笔写下了标语让战士们张贴。廖磊见后气得七窍生烟,原来上面写着――“谁砍得廖磊的狗头,赏红花一个铜板!”此后,为解决经济困难,韦拔群又利用敌人的赏格,派人去诈报称卫士队反叛捉了韦拔群,给钱即可交人。当地民团派人看过后,回说是实,县长便先筹款2000元送到交换地点,结果来人中了埋伏被击毙,钱也全数被夺。桂系军阀哀叹:“赔了夫人又折兵,羞愤不可名状。” <br> 1932年夏,桂系军阀首领白崇禧又增兵“围剿”。10月间,韦拔群决定暂向贵州方向开辟局面。他因发烧住到一个山洞里养病。曾给韦拔群当过警卫员的韦昂因对革命失望,又贪图敌人给的赏钱,趁他与另一警卫员熟睡,从其枕下偷出驳壳枪并射出罪恶的子弹。这位当地人民敬爱的“拔哥”,就这样不幸牺牲了。 <p><br>《北京青年报》2001年09月08日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