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园星火 发表于 2010-3-1 15:04:00

[原创] 这里不过元宵,过散节!

<font size="5">按传统,横县新福镇那边的壮族过完年或者“圩逢”(新年的第一个圩日)过后,马上去扫墓,扫完墓通常要修理房子或者家具,做完这些以后就开始过sanq ciet(散节)了。由于各家的进度不一样,所以各家的散节具体日期略有不同,但也通常是从一月十六到二月二中的某一天。</font>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0-3-1 22:23:00

过完春节才扫墓,直到三月,都有人扫墓。

毛毛虫 发表于 2010-3-1 23:18:00

以前听父亲说,家乡扫墓不在清明节,当时就觉得奇怪。现在才明白,僚人和汉人不同的。看来我被汉化得不浅啊。

僚园星火 发表于 2010-3-1 15:10:00

<p>不过多数人都可以在十六号前做完工作,所以很多是过一月十六的。</p><p>最晚的最搞笑的是把散节和二月二的土地公节两个节一起过的。</p>

度莫 发表于 2010-3-1 18:41:00

<font size="4">俺那里好象“过完年或者“圩逢”(新年的第一个圩日)过后,马上去扫墓”的。一定是新墓!</font>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10-3-2 16:28:00

回复:(僚园星火) “faengz,逢”本来是用来形容人...

mwngz gangj ndaej doiq!faengz,hoengh!faengz cingq baenz haw!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0-3-2 03:09:00

<p>“圩逢”应是歌圩的意思。春节后的第一个歌圩有的地方叫做“开年”或者别的什么名称。</p><p>“逢”在我家乡话里是玩耍的意思,“圩逢”那就是玩耍的圩日或狂欢节的意思了。横县、宾阳一带的“圩逢”是歌圩的意思,但其中的“逢”是不是玩耍的意思我就不知道了。</p><p>楼主提到的“散节”,我家乡的说法是slat zit(节之末)。过年我们一般是年三十开始,年初二slat zit。以前则是到正月十五或十六才算slat zit,在此之前家里每天都要烧香或点灯。</p><p>关于扫墓,春节期间我们家乡有许多人去扫墓,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人数比较齐(我家乡多在重阳节前后扫墓,而不是在清明节)。另外,按我家乡的习惯,扫墓可以按照需要一年之内进行多次的(比如亲人回家、新人初访等),所谓礼多人不怪,神仙也不怪敬奉多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 3:19:37编辑过]

僚园星火 发表于 2010-3-2 15:53:00

<p>   “faengz,逢”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修饰词,表示洋洋得意、爱表现、喜欢招摇,多用于年青男女。</p><p>“hawfaengz,圩逢”则表示圩场也像人一样“faengz,逢”,表示热闹的意思;圩逢是全年最热闹的一次圩日。圩逢的主角也是男女青年,男的通常去“fuek  lwgsau(泡勒骚)”,女的则去“gok  hauxseng(谈后生)”,谈情说爱。</p><p>    当然,小孩子也喜欢去圩逢,因为喜欢热闹,小时候本人就很喜欢去圩逢看舞狮。</p><p>“slat”这个词在横县新福当地是“sat(q),q声调”,表示聚会等热闹场面已经过去了的意思,是一个动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这里不过元宵,过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