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9 16:12:14编辑过] <h2><这山唱那山>简介 . . . . . . </h2><p> 2002年出品</p><div class="indent" jquery1262961494796="137"><span class="short" jquery1262961494796="134" oldblock="inline" style="DISPLAY: none;"> ◎製作人 : 伍國棟.喬建中 <br/> ◎製作群 : 總指導:喬建中|採錄小組:伍國棟.何芸.喬建中.曹明申|錄音:曹明申|錄音地點:廣西南寧| <br/> <br/> <font size="4"><strong>1982 年4月,廣西南寧舉行了全世界首次「多聲部民歌座談會」。會中,來自各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手,以渾然天成的自然嗓音,平實唱出數十首多聲部歌曲中累世的民族情感。 <br/> 每一首歌謠都充滿了生命張力,不假裝飾的歌聲,跨越了語言的藩籬,穿透了聽者的心,在活生生的歌裡唱出了活生生的靈魂。</strong>
<br/></font> ------------------------ <br/> 大陆少数民族复音音乐<这山唱那山>證明中國早已具有多聲部歌樂 並非只有單聲性歌樂 <br/> <br/> 由風潮唱片首度在台出版 <br/> <br/> 「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論壇」甫於十月底剛落幕,邀請了針對歐亞交界的地中海地區、亞太世界及台灣傳統社會各地的專家,並配合邀請了各族族人於現場實際示範演出... <a class="j a_show_full" href="javascript:void(0)" jquery1262961494796="20"><font color="#336699">(展开全部)</font></a></span>
<span class="all hidden" jquery1262961494796="135" style="DISPLAY: inline;"> ◎製作人 : 伍國棟.喬建中 <br/> ◎製作群 : 總指導:喬建中|採錄小組:伍國棟.何芸.喬建中.曹明申|錄音:曹明申|錄音地點:廣西南寧| <br/> <br/> 1982 年4月,廣西南寧舉行了全世界首次「多聲部民歌座談會」。會中,來自各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手,以渾然天成的自然嗓音,平實唱出數十首多聲部歌曲中累世的民族情感。 <br/> 每一首歌謠都充滿了生命張力,不假裝飾的歌聲,跨越了語言的藩籬,穿透了聽者的心,在活生生的歌裡唱出了活生生的靈魂。 <br/> ------------------------ <br/> 大陆少数民族复音音乐<这山唱那山>證明中國早已具有多聲部歌樂 並非只有單聲性歌樂 <br/> <br/> 由風潮唱片首度在台出版 <br/> <br/> 「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論壇」甫於十月底剛落幕,邀請了針對歐亞交界的地中海地區、亞太世界及台灣傳統社會各地的專家,並配合邀請了各族族人於現場實際示範演出,以理論與實際,探討【傳統社會複音歌樂】現象所呈現的行為與美學觀。 <br/> <br/> 在此盛會的同時,長期致力支持民族音樂採集出版的風潮唱片,今年度首度出版大陸少數民族複音音樂「這山唱那山」音樂專輯。這裡所謂傳統複音歌樂,又稱為多聲部民歌,是在人類的歌唱藝術領域裡,一種藝術形式,社會生活的反應,也是人類追求美感的一種表現。此次傳統複音音樂的研討,也是近代傳統音樂學者致力研究的部分。 <br/> <br/> 早在1982 年 4 月時,於廣西南寧舉行全世界首次「多聲部民歌座談會」。會中大陸來自各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手,以 <br/> 渾然天成的自然嗓音,平實唱出數十首多聲部歌曲中累世的民族情感。每一首歌謠都充滿了生命張力,不假裝飾的歌聲 <br/> ,跨越了語言的藩籬,穿透聽者的心,在活生生的歌裡唱出了活生生的靈魂。 <br/> <br/> 共收錄十六個民族的五十六首多聲部民歌 <br/> <br/> 「這山唱那山 ~ 少數民族複音歌樂」這套專輯兩張 CD ,就是在當時錄音的,並再加上日後陸續收錄少量其他地區 <br/> 的複音歌樂編輯而成的。由大陸音樂學者伍國棟、喬建中製作,共收錄侗、壯、苗、瑤等十六個民族的五十六首複音歌樂,以民族為序依次編排,附有相關民族和民歌的豐富卻扼要的文字介紹和說明。 <br/> <br/> 大部分屬於二聲部和二重唱形式的民歌 <br/> <br/> 製作人伍國棟表示,對於複音歌樂,有人曾以西方音樂作為參照系來比較中國音樂,認為中國音樂「落後」的原因 <br/> ,是由於她的單聲性,是由於她沒有多聲音樂的傳統。但如今這個說法已被證明為誤。這套題為「這山唱那山 ~ 少數民族複音歌樂」的文獻專輯,大部分屬於二聲部和二重唱形式的民歌,很早以前就已在各民族各地區山胞、村民中流傳了 <br/> 。 <br/> <br/> 製作人伍國棟並說:「在鑑賞這些複音歌樂和文獻的時候,可能會因語言障礙而聽不懂唱詞,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欣賞、品味這些歌曲,它們獨特的音樂旋律、特殊的用嗓方法、默契的聲部配合與富有靈性的情感傳遞,足以讓我們領悟到歌唱者個人和所屬民族群體的不同文化環境、不同氣質風格和對多聲部音樂的特殊追求,以及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br/> <br/> 風潮唱片每年幾乎都有民族音樂的出版計劃。十年來陸續出版「原住民音樂紀實」、「客家音樂紀實」、「平埔族音樂紀實」、「恆春半島民歌紀實」、「西藏音樂紀實」以及「典藏中國音樂大系」等系列,都是歷史性的珍貴錄音以及深入現場、實地收錄的田野採集。皆具有濃厚的學術性、文化性及藝術性的保存價值。</span> <br/></div><h2>曲目 . . . . . . </h2><div class="indent"> 1 山有高有低(大歌) <br/> 2 向才之歌(小歌) <br/> 3 古歌傳下來(大歌) <br/> 4 枉自費心腸(賽咳) <br/> 5 半夜點燈燈起花(賽咳) <br/> 6 月亮出來月亮黃(賽咳) <br/> 7 舂米歌之一(各統) <br/> 8 舂米歌之二(瑪木土月欸魯) <br/> 9 五山腔 <br/> 10 四腔白話 <br/> 11 窩熱熱(熱美蹉) <br/> 12 結婚調 <br/> 13 擺時 <br/> 14 接姑娘調 <br/> 15 月亮東邊照過來 <br/> 16 時節歌 <br/> 17 情歌 <br/> 18 麻煩主人家(哦(口荷)頂) <br/> 19 你們真漂亮(哦(口荷)頂) <br/> 20 春蟬之歌(嘎索) <br/> 21 嘎悄(彎端細、花歌) <br/> 22 踩堂歌(哆耶) <br/> 23 小山羊(兒歌 ) <br/> 24 嘎臘溫(兒歌) <br/> 25 臘歸妮(童聲大歌) <br/> 26 哈哈 <br/> 27 想同哥談又害羞(比尤) <br/> 28 如今年輕好唱歌(歡) <br/> 29 你說我愁為哪個(羅嗨) <br/> 30 山歌伴月亮(歡) <br/> 31 蜜蜂進花園(歡嘹) <br/> 32 古美山歌 <br/> 33 分別幾天當幾月(北路山歌) <br/> 34 想你多(南路山歌) <br/> 35 星伴月亮永不離(鳴也) <br/> 36 唱起山歌萬萬千(上甲山歌) <br/> 37 富苗棵棵結金瓜(下甲山歌) <br/> 38 旱田怨(三頓歡) <br/> 39 十二大王(歡) <br/> 40 壯綿上繡花(比農耐) <br/> 41 我的家鄉好(嘹歌) <br/> 42 情郎下海我下海(蝴蝶歌) <br/> 43 老人調 <br/> 44 青年調 <br/> 45 大海江中魚跳水(留西拉咧) <br/> 46 猜「親」字歌(喇支香) <br/> 47 飯到嘴裡難下喉 <br/> 48 四句歌 <br/> 49 不怕大老虎(耍) <br/> 50 父親母親一個姓(勒墨情歌) <br/> 52 那斯麥 <br/> 53 哈那基 <br/> 54 酒歌(吟) <br/> 55 山歌(古納) <br/> 56 巧林多 <br/> 57 在草原的山嶺上</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8 22:42:34编辑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