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9-12-4 20:50:00

[注意]新华网把广西说成是壮族自治州

<p>&nbsp;<span class="txt18"><strong><font size="6">后继无人 壮乡千年提线木偶戏期待传承与发展</font></strong></span></p><p><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新华网广西频道</a>12月4日电(记者吴光于 张莺)“四五人千兵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在<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广西</a>壮族自治州的靖西县,人们这样描述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提线木偶戏。 </p><p>&nbsp;&nbsp;&nbsp;&nbsp;日前一个阳光宜人的午后,靖西县新靖亮表村的提线木偶老艺人黄明亮和他的同伴们在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舞台。听说有木偶戏,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说有笑,聚到了台前。 </p><p>&nbsp;&nbsp;&nbsp;&nbsp;一阵悠扬的二胡声让现场安静下来,紧接着是铿锵的铙钹和鼓声。站在幕布后的艺人口中念念有词,熟练、巧妙地拉动手中的细线,两个木偶跃然台前。仔细一看,其中一个是头戴金箍的孙悟空,另一个是身披黑斗篷的白骨精。在艺人熟练的提拉下,栩栩如生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随着打斗越来越激烈,台下观众发出阵阵赞叹。 </p><p>&nbsp;&nbsp;&nbsp;&nbsp;观众中一位退休教师黄志识告诉记者,这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亮表村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过去,这里的人们几乎都是看了木偶戏和当地流行的壮剧,才知道《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故事的。 </p><p>&nbsp;&nbsp;&nbsp;&nbsp;“在我小时候,不管大人小孩,说起看木偶剧都欢喜得很!”今年60岁的黄志识回忆。 </p><p>&nbsp;&nbsp;&nbsp;&nbsp;靖西提线木偶戏的唱词语言基本上用壮族民间诗韵格律。唱腔有采花腔、平高调、叹板、哭板等。演出时,艺人一般能用拉线控制两个木偶角色并用两种唱腔唱出台词。一些技艺精湛的艺人甚至能分饰3到6个角色。 </p><p>&nbsp;&nbsp;&nbsp;&nbsp;然而,随着现代化生活元素的渗透,靖西县提线木偶剧的观众正在逐渐萎缩,会表演的人也寥寥无几。 </p><p>&nbsp;&nbsp;&nbsp;&nbsp;“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上网、看电视了。”今年68岁的木偶艺人黄明亮遗憾地说。老人生活的亮表村福巷屯共有1500多位村民,但仅有7人会表演提线木偶剧。“我是从40多岁才开始学的,当时主要是觉得自己不学的话,这门功夫就没人接下去了。”他说。 </p><p>&nbsp;&nbsp;&nbsp;&nbsp;黄志识说,现在年轻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他们普遍上网多,看书少。木偶戏里的唱词、道白都来自于古典小说,很少有年轻人耐得住性子去学习。 </p><p>&nbsp;&nbsp;&nbsp;&nbsp;虽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但是表演队依然执着于他们的演出。黄明亮说,只要是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去附近的村子演出,一年演上二三十场,都是免费的。今年10月,靖西县在亮表村组织了首次木偶戏汇演,全县21位具备表演能力的艺人齐上阵,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不少观众。 </p><p>&nbsp;&nbsp;&nbsp;&nbsp;“我们就是图个大伙都热闹、高兴。”黄明亮一边爱怜地抚摸着手中的木偶,一边说:“现在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门技艺传给年轻人。” </p><p>&nbsp;&nbsp;&nbsp;&nbsp;28岁的福巷屯村民李伟是为数不多正在学木偶表演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木偶剧是我们的地方特色,是传了很多代的文化,我们有责任把它传下去。” </p><p>&nbsp;&nbsp;&nbsp;&nbsp;现在,亮表村的木偶艺人们正筹备着在福巷屯建一个木偶戏培训基地。“建基地需要不少钱,好在政府很支持我们。”黄明亮说,“等基地建好了,就可以多培养一些年轻人了。” </p><p>&nbsp;&nbsp;&nbsp;&nbsp;靖西县民族局局长李煜说,民族局目前已确立制度,定期召集全县提线木偶表演师傅到福巷屯培训,并计划带他们到福建等地学习“取经”。李煜称,对于靖西这个地处偏远、产业单一的贫困县来说,发展旅游是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但单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还远远不够。靖西县目前正在筹备将提线木偶表演引入景区、县博物馆民俗表演队等,展现提线木偶丰富的壮族文化内涵。 </p><p>&nbsp;&nbsp;&nbsp;&nbsp;离开亮表村时,村里的孩子们纷纷跳上了刚刚结束演出的舞台,小心翼翼地拿起木偶,爱不释手地玩起来。黄明亮充满慈爱地看着他们,一丝微笑挂在脸上。(完) </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9-12-4 20:51:00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12/04/content_18408798.htm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09-12-5 13:26:00

习惯了这些挑战也习惯了沉默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9-12-6 16:27:00

“四五人千兵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州的靖西县,人们这样描述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提线木偶戏。12月6日,广西新闻网转载也不改.

红河渔夫 发表于 2009-12-9 20:16:00

<p>唉,真是习惯了麻木了。只是想知道他们是有心写成这样还是无意的。</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10-4-5 22: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辛格</i>在2010-4-5 6:46:27的发言:</b><br/>昨天我看央视少儿频道一个家长与孩子参与的游戏少儿节目后面,荧屏上写有“广西省****学校***”的学生联系地址,我又一次惊呆了,看来这快成为正常了!</div><p>只有我们不满而已了</p>

辛格 发表于 2010-4-5 06:46:00

纳美人 发表于 2010-5-10 18:02:00

<p><font size="7">在此向央视提出严重抗议。</font></p><p></p><p><font size="6">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font></p>

好好瑟 发表于 2010-5-11 04:50:00

<p>这样也很好啊.............可以证明CCTV的知识人才就是这个水平!!以后你们还去相信他们的报道吗!!?</p><p></p>

mcvince 发表于 2010-6-4 22:36:00

媒体的东西都不可轻信的。而且现在的社会很多时候都违反宪法和法律中关于民族的相关规定

zhuanghan 发表于 2010-8-14 15:05:00

道家玄武 发表于 2010-8-15 02:41:00

<p>不如说是北京皇民政策对南方族群的漠视,尤其是粤桂闽琼这些在他们眼中的蛮夷猴子</p><p>看看一些门户网站上,什么南蛮、广东猴子、马来猴子、小老广等等的攻击性言论</p>

西域是我們的 发表于 2010-8-14 22:10:00

maniachhz 发表于 2010-8-14 23:3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zhuanghan</i>在2010-8-14 15:05:14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辛格</i>在2010-4-5 6:46:27的发言:</b><br/>昨天我看央视少儿频道一个家长与孩子参与的游戏少儿节目后面,荧屏上写有“广西省****学校***”的学生联系地址,我又一次惊呆了,看来这快成为正常了!</div><p><font size="5">你这个挑拨分子,不放屁你能死啊?</font></p></div><p>辛格说的是事实,为什么事实出来了不承认?</p>

称最 发表于 2010-8-14 22:19:00

广西没有纳入中央王朝的历史比纳入的历史长得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新华网把广西说成是壮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