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看画
<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4"><a href="http://www.gxwenlian.com.cn/index/wysx/20091116/093425.asp">http://www.gxwenlian.com.cn/index/wysx/20091116/093425.asp</a></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4">名画家再现“锦绣河池”</font></p><p><font size="3"> 11月13日上午,“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画河池”作品展开幕式暨作品集发行仪式在广西博物馆举行。本次画展由中共河池市委和市政府主办、广西致公画院和河池市文化局承办。</font></p><p><font size="3"> 今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60华诞,黄格胜、陈传席、郑军里、吴学斌、柒万里、程峰、阳山等50多位区内外的国画名家,分两批赴河池采风写生。画家们师法自然,追寻山水光影,泼洒丹青,将河池神奇雄峻的山水、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再现纸上。此次画展上展出的200余幅作品,即是此次采风的成果。</font></p><p><font size="3"> 50多位画家此次采风创作的优秀作品,汇集成了《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font></p><p><font size="3"> 本次作品展为期5天,共展出作品近200幅。同时,采用醴陵釉下彩绘制《锦绣河池》和《壮美河池》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瓷双瓶也首次展出。</font></p><p><font size="3"> 据悉,“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画河池”作品展还将于明年全国“两会”期间走进北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font></p><p><font size="3"></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4">画展上“跟踪”李宁</font></p><p align="justif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15" align="left" bgcolor="#d8d9bd" border="0"><tbody><tr><td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 width="315" height="214"><table><tbody><tr><td><img alt="" src="http://www.gxwenlian.com/yc/0911160934241.jpg"/></td></tr><tr><td> 李宁与嘉宾参加“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画河池”作品展。</td></tr></tbody></table></td></tr><tr><td height="21"> </td></tr><tr><td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 width="315" height="214"><table><tbody><tr><td><img alt="" src="http://www.gxwenlian.com/yc/0911160934252.jpg"/></td></tr><tr><td> 李宁静静观画。</td></tr></tbody></table></td></tr><tr><td height="21"> </td></tr></tbody></table><founder-content></founder-content><founder-content></founder-content></p><p><font size="3"> 他是“体操王子”,是点燃鸟巢奥运火炬的火炬手,是成功的企业家,也是有名望的慈善家。然而,在画展上,他给人们的印象,只是一名书画爱好者,一位随和的广西老乡</font></p><p><font size="3"> 11月13日,“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画河池”作品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幕,画展上有黄格胜、陈传席、郑军里、吴学斌、柒万里、吴泽浩等名家新作。记者正在展馆中观展,忽然,人群一阵骚动,有美术院校的学生兴奋地说:“李宁来了!李宁来了!”记者定睛一看,果真是李宁,在几位画家的陪同下,他停留在广西画家的画作前,认真观赏,不时和身边的画家交流几句。身为广西籍世界名人,李宁没少回广西,但在画展上现身,似乎不多见。这让在场的记者们都很意外。本报记者以一个书画爱好者的身份,伺机“跟踪”了一回李宁。</font></p><p><font size="3"> 说广西画家——太棒了</font></p><p><font size="3"> 米白休闲夹克,花白的头发,平静的表情,偶尔微笑致意,这个时候的李宁,站在人群中,显得有些瘦小。然而,这个瘦小的身躯,广西人是多么熟悉,又多么引以为傲,在一次次的世界体操领奖台上,在鸟巢上空通往北京奥运火炬的画卷上,他曾经一次次地牵动着世界的目光。或许是因为李宁身上的巨大光环,闻讯而至的书画爱好者,只是围在一旁,看着这位广西老乡,手拿相机不停地拍摄,有些兴奋,却还没有什么“出轨”行动。而媒体方面事先并没有得到主办方有关李宁出席画展的消息,有记者走到李宁身边,自报家门,想作采访,李宁一听,连连摆手,婉拒了采访,转身继续看画。</font></p><p><font size="3"> 起初记者以为,李宁不过是和一些出现画展的名流一般,现个身、走走过场就“闪”了,可是,观察了一会,看上去李宁看得很认真,还不时指着画好像在品画。</font></p><p><font size="3"> 瞅准一个机会,记者走到李宁身边,笑问:“李先生,您喜欢国画吗?”李宁看了一眼记者,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马上警觉地问:“你是哪个单位的?是不是媒体的?”记者笑着答:“我是书画爱好者。”李宁继续往前看画,停在一幅彩色国画前。“李先生,您是喜欢这种色彩丰富的国画呢,还是喜欢传统的国画多一些?”本来记者是想问他是否喜欢黑白水墨画,却一时口误,李宁转过身来,笑着对记者说:“不是有色彩的就不是传统的国画,你看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色彩就很鲜艳、灿烂。传统的国画,也很讲究色彩的运用和表现。”“那您平时也看过广西画家的画作吗?您觉得他们的作品怎样?”记者乘机追问。“看过不少。太捧了!”李宁说。</font></p><p><font size="3"> 说广西山水——太熟悉了</font></p><p><font size="3"> 转到展厅另一角,画作上呈现的是河池的山山水水,李宁驻足细看,记者在旁边问:“这些山水您是不是很熟悉?”“太熟悉了!”李宁一笑而过。</font></p><p><font size="3"> 这个时候,众多的粉丝已经无法抑制心中的激情,纷纷拥到李宁身边,有的诚惶诚恐地问:“李先生,可以合个影吗?”还没等李宁回答,闪光灯已经猛闪;而有的粉丝,不管三七二十一,挤到李宁身边就让同伴开拍。此时的李宁,依然很平静,仔细看画,好像身边的喧闹与己无关。</font></p><p><font size="3"> 说业余爱好——不具备画画天赋</font></p><p><font size="3"> 一拨粉丝散去,记者又得以走到李宁身边,见缝插针地问他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李先生,您对国画好像挺有研究,您是不是也喜欢收藏名画呢?”李宁一听,呵呵一笑,说:“没有啊!我的收藏都在博物馆里。”说完他又走至一幅画前,躬身看画。“您平时有空的时候,会不会也动手画上几笔呢?”李宁又笑:“我不具备这个天赋。看看就行了。”“那您看今天的画展,有没有看到特别喜欢的画?”记者问。李宁依然笑:“我不是鉴赏家。”</font></p><p><font size="3"> 这个时候,一拨画家过来和李宁合影,一拨粉丝又一拥而上,有人捧着纸笔请他签名,他犹豫了一下,说:“等一会儿吧,看完画再说。”而李宁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到离开的时间了。于是,李宁一边往展厅外走,一边不停地给追随着的粉丝签名,停下来和他们合影。</font></p><p><font size="3"> 往回走的时候,河池市美协主席覃高阳的几幅山水大画牵住了李宁的目光,他停下来,在覃高阳的《千里湖山秋色净》前看了好一会,看见本报记者还跟在后面,他笑着问:“你觉得这幅画怎样?”记者班门弄斧,说:“色彩我不太喜欢。”李宁笑,说:“我觉得这幅画很不错。”话音未落,他又被粉丝包围住了,越来越多的女孩聚拢在他身边,笑靥如花,李宁在“花丛”中等闪光灯闪过一轮之后,回转身来,终于露出一个笑脸,说:“好了,好了,不照了。”</font></p><p><font size="3"> 李宁离开展厅,登上一辆越野车离去。他现身画展的这段时间里,记者听到不停地有人叫他“李总”、“李先生”、“李大哥”、“李叔叔”、“李老师”,而他和身边的画家交流时,一直说着柳州话。这个时候,他真的就像只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咱们的广西老乡。</font></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p>现居美国的“周氏兄弟”好象也是壮族画家吧</p> 周氏兄弟原名少立、少宁,山作、大荒只是艺名,壮族人,出生在南宁市武鸣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外祖母周锦华是武鸣县第一所女子学堂的创校校长,外祖父担任过武鸣县教育局长,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文化人。但是,当外祖父纳妾之后,外祖母毅然带着独生女儿离家出走,开始独立的生活。周氏兄弟在艺术上的启蒙老师就是他们的外祖母,她教他们学习书法,临摹《芥子园画谱》。<br/><br/> 山作、大荒的父亲也是文人,曾经担任武鸣二中的校长,善饮,喜诗文,好交际。1957年,他们的父亲由于“外行领导内行”的言论被冰冷的镣铐带走,投入监狱,从此与家人断绝音讯二十多年。孩子们不得不随了外祖母的姓。<br/><br/> 艺术成为他们惟一的选择,“我想上天要造就我们,第一是不给我们太多想法———这条路也不行,那条路也不行,你只能搞艺术。现实中很多想法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实现,没人能阻止你的幻想。”<br/><br/> 周氏兄弟第一次合作作画是在1973年。当时,全家都被下放,山作在农村插队,大荒被赶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天,久别重逢的兄弟俩回到外祖母的家,外祖母的家以前曾经开过锦华书店,楼下是书店,楼上是住家。他们在那里从小长大,有过很多童年的记忆,他们在花园里坐在老人的藤椅上看书,花园有金鱼池、柚子树……那年回家时,花园里的荒草比人还高,楼上都是尘土,他们的画具上结满了蛛网尘土。<br/><br/> “我们都不说话,眼里含着泪水,默默地拿出一个画框在里面画。这幅画就是我们合作的第一幅作品《浪》,当时两个人很默契。”<br/><br/> 在这幅现在看来创意和技法尚不成熟的作品中,桅杆被压弯的扁舟驶过惊涛骇浪,两个青年正在奋力摇桨,远方的地平线上曙光初露。也正是这幅作品奠定了兄弟俩联手创作的基本形式,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br/><br/> 山作和大荒先后被借调到广西彩调剧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担任美工。但是,他们的艺术的道路并不顺利,山作两次报考艺术院校,都因为出身问题被拒之门外。<br/><br/> 1980年,兄弟俩的作品《依俚和古卡》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美展,因为其中有人体和没有鲜明的政治主题而落选。<br/><br/> 周氏兄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宾馆代售。按照程序,卖画给外宾,要单位盖章。但是,规定极其苛刻:被宾馆抽成70%之后,单位还要再抽70%,心有不甘的兄弟俩在一块切开的生红薯上“私刻公章”。结果被单位发现,受到严厉的处分。<br/><br/> 大荒报考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成绩出类拔萃。但是,却榜上无名。原来,广西歌舞团在大荒的档案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此人目无组织纪律,自由散漫,为了获取收入,私自卖画给外宾……<br/><br/> 1978年,山作来到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进修。不久大荒也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当旁听生。兄弟俩近乎疯狂地学习绘画,他们合睡的一张床利用率极高,一个白天睡,一个晚上睡。晚上山作把钥匙交给大荒进教室画画。<br/><br/> 1980年,家乡附近绵延数百里的花山壁画一下子抓住了兄弟俩的眼睛。他们风餐露宿,画了几十本速写。“在任何领域,神秘总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最大的征服力,它会征服人类,但是这个原始东西一定要有现代版本。”[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0 12:44:40编辑过] 黄格胜是著名的壮族画家哦~~~~ <p><strong><img src="http://www.guiren.cc/web_up_file/news_img/200811291436467786_news_img.jpg" border="0" alt=""/></strong></p><p><strong>人物简介:吴学斌,1958年8月8日生,南宁人,壮族画家,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副主委,南疆画院院长。出版有《吴学斌画集》、《中国书画百杰——吴学斌国画作品选》、《世纪经典吴学斌国画艺术邮票》、《黄独峰艺术生涯》等十多部著作。其国画作品为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政要、机构收藏陈列。</strong><br/></p><p><strong>--------------------这位也是.</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0 2:48:11编辑过] 好美的广西,好棒的广西画家。 看来咱们僚人有不少画家啊! <p><font color="#000000">《依俚和古卡》为</font><a title="韦其麟" class="innerlink" href="http://www.hudong.com/wiki/%E9%9F%A6%E5%85%B6%E9%BA%9F" jquery1258713105687="14"><font color="#000000">韦其麟</font></a><font color="#000000">的长诗《百鸟衣》的人物。</font></p><p><font color="#000000"> 它描写一对壮族青年为了追求爱情</font><font color="#000000">和幸福</font><font color="#000000">而向邪恶势力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青年古卡和美丽的姑娘</font><font color="#000000">依俚相爱着,可是蛮横的土司抢走了依俚。古卡爬过九十九座山,射了一百只雉鸡,用雉鸡羽毛做了一件神奇的“百鸟衣”,杀死了土司</font><font color="#000000">,救出了依俚,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诗取材于民间传说,采用壮族民歌形式,反映壮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曾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诗歌奖。 </font></p><p><font size="4"><strong>周氏兄弟画笔下的《依俚和古卡》,是什么样子呢?</strong></font></p> <p><strong><font size="4">《依俚和古卡》1975</font></strong></p><p><img height="600" alt="" src="http://zhoub.com/Gallery/albums/works/1528_G.sized.jpg" width="585"/></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0 23:19:34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