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的传人 发表于 2009-10-10 23:49:00

[注意]凤凰网“明朝十万人大阅兵”点到广西土狼兵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上面的标题看下

称最 发表于 2009-10-11 21:04:00

呵呵,还真有,,,,谢谢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9-10-14 09:47:00

最好是转过来一段给大家看

红水河 发表于 2009-10-12 21:13:00

试一试。。。。。。。。。。

五色糯米饭 发表于 2009-10-14 20:18:00

<div id="chan_newsTitle">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 西亚各国争相示好</div><div id="chan_newsInfo">2009-10-10 08:34:17 老年生活报 <div id="chan_newsInfo1">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lead/11022885/20091010/15661633.html</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div><div id="chan_newsDetail"><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 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alt="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 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src="http://images2.china.com/culture/zh_cn/history/lead/11022885/20091010/15661633_542023.jpg" border="0"/></p><p><clk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1px;"></clk>    对于现代<nobr id="clickeyekey3"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6600ff; LINE-HEIGHT: 21px;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各国</nobr>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苏联和美国都曾有举世瞩目的阅兵行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几次大阅兵,令人心潮澎湃。而在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也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clk></clk></p><p>    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p><p>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庭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p><p>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高举起“反明复元”的大旗。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p><p>    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20万,而此时,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然而不久后,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p><p>    此后,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陷入内战,所谓东征中国,可谓痴人说梦。</p><p><clk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1px;"></clk>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6600ff; LINE-HEIGHT: 21px;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政策</nobr>,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但是中亚各国“反华势力”仍在。<clk></clk></p><p>    另一面,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下西洋,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也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p><p>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p><p>    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p><p><clk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1px;"></clk>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6600ff; LINE-HEIGHT: 21px;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坚持</nobr>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clk></clk></p><p>    这次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副使是曾跟随帖木的名将盖苏耶丁,在本国也是免跪拜礼的。外交礼仪后,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p><p><clk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1px;"></clk>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nobr id="clickeyekey1"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6600ff; LINE-HEIGHT: 21px;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表演</nobr>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font color="#f709f7">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clk></clk></font></p><p>    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p><p></p><p>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p><p>    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帖木儿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朱棣,正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p><p>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总数达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p><p>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p><p>    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详细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p><p>    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抵红海沿岸,不但结好了红海地区国家,更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穆斯林终生的愿望-- 麦加朝觐。</p><p></p></div>

mcvince 发表于 2010-6-9 22:22:00

ok 好资料 要去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凤凰网“明朝十万人大阅兵”点到广西土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