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 发表于 2009-8-14 22:51:00

花山的研究为何几十年止步不前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花山的研究为何几十年止步不前</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左江岩画的发现已经半个多世纪,无数的专家、学者为揭开它的谜费尽心血。几十年过去了,除了用科技手段探明岩画的颜料成分和岩画的断代这两项成果外,对是什么人?为什么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来创作等关键的问题,一直没什么新的进展。虽然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多种答案,如岩画的主人都笼统地说是壮族先祖,这没错,但没能指出是那里的壮族先祖,对创作岩画目的,有祭祀说,祀河神、祀土地、求雨、求战争胜利。庆典说等,这些论点的论据,都有些牵强,也有的张冠李戴。最终也没能提出令人信服结论。在这些研究里,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关注。</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是研究花山岩画的专家、学者基本上不是左江一带的人,对左江不熟悉。有的不是壮族,有的虽是壮族但也是北壮,因此很多论据就取自北壮风俗。这并不是说,研究岩画不能参考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甚至全世界的资料,相反这种方法正是学术研究应大力推广和采取正确态度。在这里只是说针对左江流域的南壮资料很少看到。(本贝侬居住山区,的确孤陋寡闻请不要笑话)</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第二方面是受目前行政区域的限制。花山在宁明县境内,研究花山的人都在宁明县里找答案。但宁明县城离花山有几十公里,花山附近也没几个村庄是宁明县的。所以也找不到创作这么大工程的理由。要是放开行政区域的禁锢,离花山仅仅</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公里,就是一个有名的古镇。现名叫上金镇。属于龙州县。上金镇地处三江口。(左江、丽江、明江)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在以河道为经济发展命脉的漫长历史中,上金都是交通重镇。直至上世纪初,它一直作为县衙所在地。正是上金镇有如此历史地位,才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这里的壮族祖先能有如此魄力和能力完成如此巨大工程。可惜的是,也正是上金地处交通要道,历史上累受时代的文明的冲刷,有如江水后浪推前浪,在历史考古和文物方面竞无什么重要发现。加之近代花山宣传与研究均以旅游收益为目的。因此作为上金所属的龙州县,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冷落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如果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对花山的研究或能提出新的成果呢?</span></p>

maniachhz 发表于 2009-8-14 23:24:00

人家没有心思给咱们研究这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23:25:07编辑过]

毛毛虫 发表于 2009-8-15 04:03:00

“历史研究”这个东西,或有“名”可图(政府运作),或有“利”可图(商业运作)。无名无利的事,我们只能期待圣人啦。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9-9-13 22:36:00

要突破不容易,慢慢来吧。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9-10-9 23:17:00

<p>平而河与水口河在龙州县龙州镇汇成丽江,丽江与明江在龙州县上金乡汇成左江。丽江是左江在龙州镇至上金乡段的名称。</p><p>对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楼主提出将目光投向龙州县上金乡,本人表示赞同。本人还想提醒研究者注意上金街对岸“河抱屯”的紫霞洞和文武庙,它们的历史可能不止几百年。</p>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09-10-9 21:45:00

<p>其实把注意力只对准花山<font face="宋体">岩画的欠妥的</font></p><p><font face="宋体">应该叫左江岩画更好</font></p><p><font face="宋体">从资料上天等、大新等地也都有呀</font></p>

车前草 发表于 2009-10-19 22:47:00

<p>岩画创作的目的大约有这几个:</p><p>1、艺术创作:唱歌跳舞,欢庆丰收;<br/>2、宗教祭拜活动;<br/>3、纪念重大历史事件。</p><p>对于1,疑问是:以当时先民的生产力状况,有必要浪费有限的资源和财力做面子工程吗?</p><p>对于2,疑问是:如果是为了单纯的宗教祭拜活动,是否可能会消耗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p><p>我觉得应是记录一件与先民生死悠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用于警示后人。其中也可能会包括一些宗教祭拜活动的记录,但也是为了纪念这件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与先民生死悠关,所以就算是耗尽财力也在所不惜。仅从画面来看,整个创作有一种悲壮的气氛。</p><p>另,一般认为岩画的画面包括人、马、兽、铜鼓、刀、剑、羊角、钮钟、道路等,但"铜鼓"不一定是铜鼓,可能是战车的轮子;"道路"不一定是道路,可能是水。</p><p>(仅供参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山的研究为何几十年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