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儿子 发表于 2009-7-9 16:35:00

石刻补遗

赞李将军 <br/>余楚自翼轸分野其钟灵毓秀代不乏人即如元戎李将军者系余同里自幼且熟知芳名仗铁钺而扫粤蛮功莫大焉余生也晚与令孙纬忝属戚谊越壬午年幸邀一命来粤丙戌年调边斯土隐岩旁署数武退食之余携友人闲步以游敬读将军之遗迹四章益悦然神游百世以上将军之生平雄才大略彪炳宇宙者历历可以查见也爰濡作文以志不朽是为序 <br/>步李将军原韵 <br/><br/>横槊题诗记胜游 <br/>将军名震碧山头 <br/>功成汗马铭堪勒 <br/>迹扫搀抢泽永流 <br/>民物喜看今日乐 <br/>兵戈谁见百年愁 <br/>登临快读阳春句 <br/>欲和巴音愧自休 <br/><br/>李南沣水猎补思吉司王应榜敬和 <br/>乾隆卅五年庚寅岁孟夏日题 <br/><br/>注:李将军者,荆楚李应祥也,王阳明部将。参加征剿八寨农民起义后,著有“仗钺西来岂浪游…”一诗勒于卧仙岩石壁<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7/2009791635192042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农民的儿子 发表于 2009-7-9 16:50:00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以上林县为中心的八寨地区的农民起义,是明朝广西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八寨”指当时广西上林、忻城一带的思吉、周安、古卯、古蓬、古钵、都者、罗墨、剥丁(今属忻城县地)8个村寨,后连上龙哈、布咳两寨为十寨。<br/><br/>    明朝中叶,政府大量夺取民田为军屯田地,皇族、官僚和地方豪绅也疯狂兼并土地为皇庄、官庄,致使许多农民丧失土地。洪武至弘治年间,田赋的征收又不断增加,加上繁多的杂派、差役负担及几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生活陷于绝境。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不堪其苦的八寨壮族人民聚众起义,驱逐屯军,被统治者诬为“八寨之乱”。当时,明军屡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攻入八寨。八寨起义军则愈战愈勇。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起义军攻占了上林、武缘(今武鸣)等地,直逼南宁府。成化至正德年间,起义力量不断发展,起义军活动范围扩大到今东起柳州、西至东兰、南抵武鸣、北连宜州和忻城之间的广大地区。明朝政府无奈,便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对八寨人民进行长期的围剿和残酷的屠杀。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明朝政府调集各地土汉兵10万人攻打八寨,思恩参将李应祥参与了此次平息“八寨之乱”的战斗。经过半年多的斗争,起义军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被镇压。起义军及其家属被俘、被杀者多达16900多人。<br/><br/>    “为纪念李应祥平息‘八寨之乱’的战功,后出任此地的明朝官员便于公元1580年秋,在上林的三里的船山刻下了‘千古伟绩’石刻。”叶展新介绍道。此外,在上林县乔贤乡乔贤村高祥屯金鸡岭的米石上,亦有一块“李应祥纪功碑”,李应祥在碑上亲笔写道:此金鸡营也,寨贼首穴,万历已卯冬,予部汉土兵二万扫荡之,即扎柳于斯,俘馘计二千五百嗣移公堂,续前捷擒斩合三千有奇。随振旅善后。猗欤!无敌之师,奉自天讨,应祥敢云倡率师制?聊纪之。还有就周安一代的石刻 这个李应祥就是历史的罪人 镇压农民起义屠杀我们的先辈 还在我们的土地上拉屎撒尿 我们后人还不以为耻辱 还在善美 真是没有了骨头 就像我所说的  猫被阉了那样善 唉

maniachhz 发表于 2009-7-9 23:47:00

<p>楼主怎么把这么好的帖发到这里来啦,应该发到“越僚史地”多好!</p><p>斑竹应该把这帖移到越僚史地去。</p>

lr285 发表于 2009-7-9 18:31:00

那石碑是叫当地老百姓敲去围猪栏了吧?

贝侬班 发表于 2009-7-10 09:18:00

<p>我只要一看这些.心口就会发痛.</p>

blucejum 发表于 2009-7-11 02:36:00

有点美中不足,遗憾啊。不过也支持一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刻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