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年轻有为的壮族教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t;"><strong><font color="#ff0000"><img alt="" src="http://online.cri.com.cn/mmsource/image/2002-3-12/Deng.jpg" srcwidth="200" srcheight="240" zoomrate="1" style="WIDTH: 200px; HEIGHT: 240px;"/><br/></font></strong></span><br/><img height="4" alt="WB01417_.gif (1257 bytes)" src="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55/node57/node91/images/WB01417_.gif" width="257"/><br/><br/></p></td></tr><tr><td width="100%"><p style="LINE-HEIGHT: 23px; LETTER-SPACING: normal;"> 邓文(1965-),侨眷,广西邕宁人,壮族,教授,广西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客座成员,中国材料科学研究会会员,全国正电子湮设谱学学会理事。目前正在意大利特伦多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研究。1994年在中科院金属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广西大学工作,同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5月经自治区科干局、区职改办批准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4月至今任广西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理学院副院长。在教学工作上,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主讲了《群论》、《量子统计物理学》、《量子多体理论》和《正电子湮设谱学》等硕士研究生课程。同时还指导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上课认真负责,得到学生的好评。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引起了国际同行专家的关注。同行专家评审认为做出了前沿性工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主管科研,从选题、申报、具体项目的实施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老师们一起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从而使物理系的科研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1995年获广西大学第五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广西区教委基金项目及经费在全校院系中居于首位,1997、1998年获广西大学科研管理先进集体一等奖。1996年荣获第四届“广西青年科技奖”称号。1997年被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广西区直机关“优秀青年”荣誉称号。而后又获得提名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比。所领导的实验室在1996年全区高校实验室评估中获得较高评价,大学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实验室被评为广西高校标杆实验室。在1995、1996. 1997年度的校级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评为优秀。1997年8月入选广西跨世纪人才工程,1998年2月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9月经广西教育厅、人事厅批准,授予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 11月又被区人民政府授予199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荣誉称号。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br/></p></td></tr></tbody></table><br/> 有时,一个社会名流的一名话,足可顶得民间一万人十万句话重千斤.希望壮族上层人士莫忘根本.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勒布巴哈</i>在2009-7-5 10:14:02的发言:</b><br/>有时,一个社会名流的一名话,足可顶得民间一万人十万句话重千斤.希望壮族上层人士莫忘根本.</div><p></p> 目前正在意大利特伦多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研究——但愿他取得成果后能回僚区继续贡献聪明才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勒布巴哈</i>在2009-7-5 10:14:02的发言:</b><br/>有时,一个社会名流的一名话,足可顶得民间一万人十万句话重千斤.希望壮族上层人士莫忘根本.</div><p>这样说话不大礼貌,呵呵。莫忘?我觉得有点不妥了。感觉你比他还大啊,呵。既然人家是上层人士,怎么能叫别人“莫忘”呢?应该是老人对下一辈的人才用的多些或者教训。你都敢叫别人莫忘了,别人肯定要忘,就凭你这个词足够让他忘的了。应该说是恳请惦记民族后备新生,我觉得壮族人民应该提高说话的口才,大部分的口才都比较不理想。希望你们深深的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当然从一个人开始,一个教育另一个,这样才形成一片。你说对吗</p><p>这也是壮族人不懂礼貌的地方,其实我发现很多很多。关系到说话的问题,我认为会不会说话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p>回复:(壮猪精英)以下是引用勒布巴哈在2009-7-5 10:...
<p>所言极是.以后我也应注意说话方式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土著虎尾</i>在2009-7-5 14:30:30的发言:</b><br/>目前正在意大利特伦多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研究——但愿他取得成果后能回僚区继续贡献聪明才智。</div><p>他还是广西区人大代表,,,,,,,,</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6 3:18:03编辑过] “邓姓”僚人也有啊。。。。我还真没有见过哦~~哈哈 同姓不同族,实在想不通。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好好瑟</i>在2009-7-6 2:11:01的发言:</b><br/>“邓姓”僚人也有啊。。。。我还真没有见过哦~~哈哈</div><p><img alt="" src="http://online.cri.com.cn/mmsource/image/2002-3-12/Deng.jpg" srcwidth="200" srcheight="240" zoomrate="1" style="WIDTH: 200px; HEIGHT: 240px;"/></p><p></p><p>让你见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6 3:17:10编辑过] <p>一千年来,僚人陆续取了汉式姓氏,引入汉式姓氏的时间、方式各有不同,所以僚人拥有了许多不同的汉式姓氏。有的是家族中一部分人学习了中原语言文化,为方便对外交流自己选取某个汉式姓氏,随后整个家族也采用了汉式姓氏;有的是跟随邻近的土官、峒主、读书人取了相同的汉式姓氏;有的是跟随亲戚、朋友取了相同的汉式姓氏;有的是跟随入赘的女婿采用同一个汉式姓氏;有的是请求别人帮忙为家族选用了某个汉式姓氏;有些是官府编户籍时给辖区居民安排了某个汉式姓氏。这样一来,就可能有好多家族采用同一个汉式姓氏,也可能有些家族采用了不常见的汉式姓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