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26 21:43:00
[这个贴子最后由郁水啸翁在 2004/02/26 11:07pm 编辑]<br><br>下面引用由郁水啸翁在 2004/02/25 11:48am 发表的内容:<p>3、壮语和汉语并非完全对等或者对应的两种语言,词汇、概念方面的差异要求新的方块壮文必须创造一定数量的新字体,因为在壮语中一些特别而又常用的词是现成的汉字无法替代的。<br><p>下面随便举一些常见的例子:<p>名词: lwt haux gaemxgeuz saemjseuh maknat <p>动词: ngod gyawh gvaix soed nduengq caemj<p>副词: raixcaix dangqmaz cingqgyaq lumjnaeuz <p>量词: duz ngid ndek yamz ndaek ngauq mbung<p>感叹词: wijix luhmaz vangreihloh mehmaicud<p>形容词: rad dumz ndangj gaet sep ywn baebyaep<p>语气助词以及动词、形容词等描绘性后附音节更是丰富多彩,不胜枚举。有时候,一些描绘性的音节独立使用,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态, 这更是现有汉字无法对应表达的。<p>例如: lothot cadndad cepmyeb bahbodrod suksakrag mbahmbubrueb aengjyaengqraengh sauxvauzrauz <br>壮族万岁 发表于 2004-2-27 09:12:00
不管怎么样,拼音壮文却正是政府所承认、国务院所审批的的壮族法定文字。想请叫老翁先生,如何才好把通过方块壮文方案的意见上交政府部门啊?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27 09:51:00
关键问题在于理念上的认同并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使用。如果壮族认同新的文字方案并有大量人口使用方块壮文,那人大代表自然会呼吁颁布新的文字方案。<p>事实上,虽然有许多人在使用,但壮族群众还没有新方块壮文的概念。现在的统计数据只反映学习使用拼音壮文的人口,却没有反映使用方块壮文(含大量简化汉字)的人口,这是一个可悲的事情。lwgyungh 发表于 2004-2-27 10:40:00
合法的拼音壮文,中央拔有专款,在50年代和80年代政府曾两次大张旗鼓地推行过,且有很多人已经掌握了这种文字,目前拼音壮文都还面临着如此的危机。如果再从头重新推行一种新的壮文,其前景如何,真不敢想象。理论上的可行,并不能代表实际操作就可行。不知啸翁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壮族万岁 发表于 2004-2-27 10:51:00
大张旗鼓地推行过,但是方式并不好,所以事倍功半了。如果把相同的资金、相同的权利交付给真正的语言文字规划专家和有远见的民间人士(如壮族在线的管理团体),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命令而没有深思熟虑的政府语文推广部门(如民语委),那么我想效果必将大大不同。我认为,“民间自发使用”的自下而上式的民族语文使用模式,对壮族来说才是可行的。<br>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27 12:34:00
下面引用由lwgyungh在 2004/02/27 10:40am 发表的内容:<br>合法的拼音壮文,中央拔有专款...理论上的可行,并不能代表实际操作就可行。不知啸翁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br><p>中央拨款的目的是促进民文化族教育发展,并推动民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体的建设项目主要由地方确定,至少是地方先筛选项目,后报中央批准。地方不能随意更改款项的用途,但如果确属需要,报经中央主管部门批准,中央的专项拨款也可以用到需要的地方。venjiebiao 发表于 2004-2-27 12:43:00
任何一种记录母语的文字方案都应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大家学习母语的积极性,拼音方案的官方认可的,应该大力推广,方块字民间爱用,也应该鼓励,其实拼音可以作为方块字的注音,学方块字的人顺带也学了拼音文字。<br> <br>方块字要达到交流目的,就要形音义统一,即书面文字一定要形音义统一,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读不同的音,这是汉语能够统一的原因,而汉语所以能作到这点,无论在文言文时代还是现代,都是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方案。现在统一了吗,是否可以公布?如果没有统一的方案,各地依据自己 的语音借用汉字,必然很混乱,只有同一土语的人能勉强辩读,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27 13:03:00
下面引用由壮族万岁在 2004/02/27 10:51am 发表的内容:<br>大张旗鼓地推行过,但是方式并不好,所以事倍功半了。<p>人民委托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包括人民的纳税钱),政府就有责任管理好各种委托事项(包括管好用好公共资金)。正因为管理的责任在政府身上,所以,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政府不会轻易把责任委托给第三者。<p>由于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所以政府才不断进行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措施包括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法律手段规制政府的行为,培育社会自我管理的力量等等。总之,不好的地方都要改,都在改。有的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委托对象,让第三者按照合同履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p>壮文推广事宜能否这么做?如何委托?是否有人愿意承担委托责任?怎样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值得研究。lwgyungh 发表于 2004-2-27 16:02:00
下面引用由壮族万岁在 2004/02/27 10:51am 发表的内容:<br>大张旗鼓地推行过,但是方式并不好,所以事倍功半了。如果把相同的资金、相同的权利交付给真正的语言文字规划专家和有远见的民间人士(如壮族在线的管理团体),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命令而没有深思熟虑的政府语文 ...<br><br> 一、方式好不好,倒是值得检讨一下。不过区民语委用中央给的壮文专款开办了壮文中专班和壮文大专班,并在53个县(市)建起了县级壮文学校,在22个县(市)办起了壮文民族中学,同时在53个县(市)进行小学壮文进学校实验,至今都还有22个县有小学壮文班,《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和《三月三》(壮文版)至今都有还在出版发行,这些都有是不争的事实。<br> 二、很多有名的语言专家都参与了上世纪的壮文创制、研究和推行,如王均教授、韦庆稳先生等,区民语委研究室、中央民族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也有一大批语言专家都有参与了。<br> 三、从区民语委到县民语办的领导,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到壮文扫盲群师,对壮文的热爱,对推行壮文的热情,当年都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点也不比今天我们这些网民逊色,我和路漫老师都可以作证。<br> 四、设想要政府将壮文专款和推行权交给“壮族在线”,这未免太不现实了,理何况目前我们壮族在线管理团体也没有这个能力。想办法将有关的语言学专家教授和懂壮文的数十万人中的一部分拉入我们的僚人家园,这才是实在的。红棉树 发表于 2004-2-27 16:32:00
Lwgyungh贝侬说得对。<p>壮族在线目前没有这个能力,其实即使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奢望政府将壮文专款和推行权交付壮族在线。不过,壮族在线就仍然要参与壮文规范的讨论,在壮文推广工作上也要出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推广自己的壮文方案和方言)。<p>关于“想办法将有关的语言学专家教授和懂壮文的数十万人中的一部分拉入我们的僚人家园” ,我觉得是一个十分好的建议。不过,这些人要参与僚人家园的讨论,首要的前提是他们要学会上网而且具备上网的条件。将壮族在线·僚人家园宣传到这些人群当中去的具体方式和可行性,还请多加探讨。壮族万岁 发表于 2004-3-2 11:36:00
下面引用由郁水啸翁在 2004/02/25 11:48am 发表的内容:<br>6、只要语言互相接触和交往,就会出现“借词”现象。壮语受粤语的影响深还是受平话的影响深,值得研究。语言学界有个说法,即粤语在唐朝前后曾经是中国的“国语”,一统中国。此说是真是假,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br><br>壮语里的老借词,不是粤语借词,也不是平话借词,而是粤语和平话的前身——古平话借词。红棉树贝侬说得对,现代汉语方言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方言说的话相当于壮语当中的老借词,这个老借词读音系统是独立于粤语和平话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