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学家——韦之
<p>韦之 副教授 </p><a href="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c9bdddceb952c01593457e6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 alt="" src="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c9bdddceb952c01593457e62.jpg"/></a><p><br/> 韦之,男,1964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地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重庆),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获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12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及国际专利、著作权和竞争法研究所(慕尼黑)从事合作研究,1994年12月毕业于慕尼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br/> 通晓德语与英语。系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会(ATRIP)、国际著作权协会(INTERGU)和中国版权研究会会员。 <br/> 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1995年3月至1995年8月在德国斯图加特Thuemmel Schuetze & Partner 律师事务所任职。1995年10月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任讲师、1997年8月起任副教授,主要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等课程。 <br/> 先后在北京市凯源律师事务所、同和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业务。 <br/> 学 术 成 果 <br/> 著作<br/> 1.Der Urheberrechtsschutz in China mit Hinweisen auf das Deutsche Recht(《中德著作权法比较研究》),慕尼黑VVF出版社1994年德文版<br/> 2.《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br/> 文章<br/> 3.《软件的法律保护》,《法律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2期第86-87页<br/> 4.《巴西计算机程序立法情况介绍》,《软件产业》1988年第10期第47-48页<br/> 5.《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软件产业》1988年第11期第44-45页<br/> 6.《谈谈合作作品的成立要件》,《版权参考资料》1989年第1期第27-29页<br/> 7.《析版权对作品内容的保护》,《法学》1989年第1期第28-29页<br/> 8.《论计算机程序的法律保护模式》,《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3期第63-65页<br/> 9.《试论版权中的精神权利》,《法律科学》1989年第4期第39-41页(与谯荣德合著)<br/> 10.《欧洲共同体对计算机程序保护问题的立场》,《软件产业》1989年第6期第23-26,41页<br/> 11.《论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保护》,《经济与法》1989年第11期第11-12页<br/> 12.《论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河北法学》1990年第2期第10-12,19页<br/> 13.《计算机软件保护研究及我国的立法活动》,《法学研究动态》1990年第8期第13-15页(与武小勤合著)<br/> 14.《版权立法与完善投资环境》,《经济与法》1990年第10期第14-15页<br/> 15.《浅议发表的构成及其著作权法意义》,《法制日报》1991年4月26日第3版<br/> 16.《试论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法律科学》1991年第3期第53-55页<br/> 17.《论署名权》,《著作权》1992年第3期第25-27页<br/> 18.《试论〈巴黎公约〉与制止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1992年第4期第10-13页<br/> 19.《略论作品的独创性》,《经济与法》1993年第1期第23-24页<br/> 20.Urheberschutz in China(《中国的著作权保护》),Auslandskurier1995年第4期第38-39页(德文,与R. C. Thuemmel合作)<br/> 21.《论数据库著作权》,《著作权》1996年第3期<br/> 22.《著作权法风云录》,《法制日报》1996年5月27日<br/> 23.《数据库如何寻求法律保护》,《新闻出版报》1996年10月2日第7版(与何菁合作)<br/> 24.《‘梁祝’著作权能拍卖吗?——拍卖‘梁祝’的法律思考》,《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1日<br/> 25.《中国著作权法中的出版者权利》,《中国专利与商标》1997年第1期<br/> 26.《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制度》,[日本]《清和法学研究》1997年3月号<br/> 27.《伯尔尼公约的“国民待遇”原则之例外》,《知识产权》1997年第4期第46-48页(与杨红菊合作)<br/> 28.《从伯尔尼公约看中国著作权法之修订》,《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民商法学》1997年第12期转载)<br/> 29.《商业秘密是一种相对的秘密》,《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5期(《中国专利报》1997年12月31日第2版)<br/> 30.《欧共体计算机程序保护指令评介》,《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民商法学》1999年第3期转载)<br/> 31.《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管理的权利——关于著作权法修订稿的思考》,《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第74-79页(《民商法学》1999年第12期,第31-36页转载)<br/> 32.《<欧共体出租权指令>评介》,《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第136-139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2期第63-66页转载)<br/> 33.《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第25-33页(《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2期第41-49页转载)<br/> 34.《欧共体卫星著作权指令评介》,《知识产权》1999年第6期,第42-44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2期第67-69页转载)<br/> 35.《欧盟著作权保护期指令评介》,《中外法学》1999年第6期,第86-90页(《民商法学》2000年第4期第69-73页转载)<br/> 36.《“PDA”商标案的启示》,《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5月10日,第2版<br/> 37.《欧盟数据库指令评介》,《著作权》2000年第2期,第48-52页<br/> 38.《著作权产品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探讨》,《著作权》2000年第4期,第10-12页,又载陈美章等主编:《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48-56页<br/> 其他<br/> 39.《英国商法》第十、十二章,法律出版社1991年(与董安生等合作编译)<br/> 40.《商品经济大词典》(法律词条之二分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br/> 41.Gesellschaftsrecht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中国公司法》,与G. H. Raiser 合著)德国Jehle-rehm出版社1996年德文版XXVII+83页<br/> 42.《论计算机程序的版权保护》(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8年油印),102页<br/> 43.《知识产权法规汇编》(1990年人民大学印,与刘春田,刘星明合编)500页<br/></p><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467592.htm">http://baike.baidu.com/view/1467592.htm</a><p></p> 韦之<br/><br/>更新日期: 2002-12-04 <br/>
<br/>个人基本情况 <br/>姓名 韦之 无照片 <br/>性别 男 <br/>民族 <font color="#ffcc00">
<font color="#d52b2b">壮 </font>
<br/></font>出生日期 (未公开) <br/>党派 无党派 <br/>职务 <br/>职称 副教授 <br/>学历 研究生 <br/>学位 博士 <br/>外语语种 德语 <br/>专业 知识产权法学 <br/>学科评审专家 <br/>所属学科 法学 <br/>学术资格 <br/>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br/>邮编 100871 <br/>
<br/>http://www.bjpopss.gov.cn/asp_xxgl_400/ReadEI.asp?ID=2327 <p><a href="http://www.rucipr.com/scholarDetails.aspx?id=101" target="_top"><img src="http://www.rucipr.com/xkNews/UserFiles/7909664362008511.jpg" align="top" border="0" alt=""/></a></p><p>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E%A4%D6%AE&in=10952&cl=2&cm=1&sc=0&lm=-1&pn=0&rn=1&di=1629695440&ln=15</p> 韦之所属单位: 北京大学 详细介绍 性别: 先生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电子邮件: <br/>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法学院(邮编:100000 查询) <br/>职 务: 副教授 <br/>专业领域: 知识产权法 <br/>学说国别: 中国 <br/>个人简介: 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br/>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1988年)<br/>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律系法学博士(1994年)<br/>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br/>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在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Foreign and International Patent, Copyright and Competition Law)从事合作研究<br/>1995年3月至1995年8月任职于德国斯图加特Thuemmel Schuetze & Partner律师事务所<br/>1995年10月起任职于北京大学法学院<br/>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br/>北京市同和通正律师事务所律师<br/>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会(ATRIP)会员<br/>国际著作权协会(INTERGU)会员<br/>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br/>中国版权协会理事 <br/>发表文章: 更多文章... <br/>相关著作: 《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br/>《知识产权论》(个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br/>
<br/>http://www.haolawyer.com/expert/view_762.html 僚人精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