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人 发表于 2003-9-9 09:04:00

我所举的例子也只是想说明崇左也具备相应条件,可以成为壮族文化为主导的中心城市。在这里我更愿意用“中心城市”来替换“文化之都”这样的说法,尽管后者更容易给人一深刻的印象。<br>其实这样的中心城市完全可以是多个,而不是唯一的。想必没有人会说“我们这里是壮文化之都,别的地方就不要积极建设壮族文化了”。多个壮族文化中心城市并立,它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也可以各具有特色,相互促进。<p>我对德保、靖西一带不熟悉。但是我想崇左相对于德保、靖西也有其自身优势,比如交通便利,邻近首府南宁,经济发展较好等。这些条件看似和壮族文化没有直接关联,但却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勒茂21世纪 发表于 2003-9-9 09:51:00

理解并同意季人贝侬的意见。<p>要说到城市的硬件上,崇左确实比起德靖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不过,综合城市硬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发展潜力等各个条件,总体来说,我觉得德靖成为南壮区域文化中心的可行性方案比较可行。好比说,去年我去云南旅游,感觉在成为该民族的中心城市上,丽江比大理要做得好,丽江的城市硬件和交通设施,本来比大理要差得很多,只是后来丽江古城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0年代后半期几年之内就赶超大理了。同样,我认为德靖地区要想超越崇左成为南壮区域文化中心,关键是要有一个成立地级市的条件。<p>另外,我也完全同意壮文化中心城市可以在僚人地区出现多个,崇左作为壮族人口比例如此之高的地级市,也理所当然要成为壮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不过,我认为,僚人要想取得文化传承上的长足进展,一个超强势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出现是必须的,这个超强势的发展难度,我仍然认为德靖地区的阻力是最小的。

右江水红河岸 发表于 2003-9-9 10:22:00

构筑文化中心是个宏大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马克思说了:物质是文化的基础。谁愿意这么大的工程来买单??不要和我说是政府,也不要指望那些企业来做善事

季人 发表于 2003-9-9 11:07:00

企业的本质决定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要吸引企业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必须提供相应的利益回报。

红棉树 发表于 2003-9-9 17:00:00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09/09 05:05pm 编辑]<br><br>大家其实可以看看我在第一楼的这个文章,是2002年7月3日就发表的了,当时崇左地级市不但还没有正式挂牌,连成立崇左市的新闻都还没有发布,所以从当时来讲,无从去比较靖西和崇左。<p>当时在表述上,用的是“壮族文化之都”这样的提法,而现在看来,似乎口气太大。不过,正如勒茂贝侬所说的一样,在壮族语言文化日益受到严峻考验的今天,“超强势”的壮族文化中心的构筑是必要的,所以,我觉得口气大一点的“文化之都”也是可以用的。<p>这个超强势的“文化之都”,之所以是要建立在壮族人口比例高、壮文化体系比较健全的地域,那是因为,壮族人口比例绝对高的地域里,在建立壮文化中心城市的过程里,阻力会比壮族人口比例一般高的地域小得多,而且壮族文化体系的完整度,则是壮族文化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p>在壮族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上,来自民间的反弹、特别是日益接受了汉化现状的城镇的反弹可能会很大,如果该地区的城镇普遍是以汉语方言(如白话、桂柳话)为主的话(即使他们的居民大多为壮族),但是来自城镇的反弹力量,也就是壮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的阻力会很大。目前的崇左地级市,壮族人口比例在广西的所有地级市来说是最大的,所以构筑壮文化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阻力可能是最小的。不过,假设我们所讨论的德靖地级市方案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无论是在壮族人口比例上,还是在城镇壮语使用状况上,德靖是要比崇左更加具备这个条件。可以比较如下:<p>崇左地级市<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壮族人口比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县城主要语言·可通行语言<p> &nbsp;江州区 &nbsp; &nbsp; &nbsp; &nbsp; 80.7%×33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br> &nbsp;扶绥县 &nbsp; &nbsp; &nbsp; &nbsp; 82.0%×41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br> &nbsp;宁明县 &nbsp; &nbsp; &nbsp; &nbsp; 77.6%×39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br> &nbsp;龙州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5.8%×27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br> &nbsp;大新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7.9%×35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 <br> &nbsp;凭祥市 &nbsp; &nbsp; &nbsp; &nbsp; 83.5%×10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 <br> &nbsp;天等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8.8%×40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地壮语·汉语普通话<p>德靖地级市(方案)<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壮族人口比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县城主要语言·可通行语言<p> &nbsp;靖西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9.7%×57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地壮语·汉语普通话<br> &nbsp;德保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7.8%×34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地壮语·汉语普通话<br> &nbsp;天等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8.8%×40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地壮语·汉语普通话<br> &nbsp;那坡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0.5%×19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桂柳话·汉语普通话<br>(大新县 &nbsp; &nbsp; &nbsp; &nbsp; 97.9%×35万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语粤方言·汉语普通话 )<p>参考以上的比较,以上可以看出,崇左与德靖相比,优势在于面积与总人口,以及目前的交通状况以及城市的硬件设施。而在壮族人口比例、壮语状况、壮族文化系统上,德靖则超过了崇左。<p>特别是壮语的使用频率上,崇左远逊德靖,而民族的重要标志的语言的正式应用,则是构筑壮文化中心城市的过程里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壮族文化体系上,如山歌文化的兴盛程度,壮族说唱艺术、壮剧文化的有无,壮族民间内部文化的交流频繁度上,德靖地区在上至县城、下到农村,有着崇左市不能比拟的深厚基础。<p>如果比较到旅游资源开发上,崇左目前的旅游格局胜出靖西,但是近年来靖西旅游大县的硬件设施投入很大,以及那坡县在开发黑衣壮品牌上也宣传得相当成功,关键是大新这个国家级旅游大户,如果在德靖方案里加入德靖的话,崇左地级市的旅游格局肯定是被靖西地级市的旅游格局给压过。<p>比较其他的大项目的投资,亚洲第一铝土矿的德保铝的投资已定,这个项目令当地财政所得到的丰厚税收,则是崇左地级市里的任何一个县都不能比拟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德保铝工程正式招标成功的今天,重新就这个“文化之都”论题进行讨论的重要原因。<p>不过,虽然在讨论上,总的来说德靖优势比崇左大,但是,实际上,崇左市是已经成立并正式挂牌的地级市,而德靖方案却只是我们所讨论的,官方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所以,崇左目前作为壮族人口比例最高、壮族文化体系保留尚为完好的地级市,率先成为壮族文化中心城市是极有可能的。

谁知道 发表于 2003-9-14 06:14:00

各位对壮族的文化发展都很关心,我对各位真的很敬佩.但只是在这里讨论下去不是办法,是不是应该把意见发到政府的论坛上去,至少也算是一种意见吗!只有真正的参与进去才能有更大的贡献吗!

bbc 发表于 2004-8-6 16:08:00

如果崇左能建壮族的城市中心,那南宁更加能建了,南宁地处壮族聚居的中心地带。去过崇左的人都知道崇左当地人是以会讲白话为荣的,当地的土人好象都没有要盖过汉语的趋势。目前要在崇左建立壮崇左族的城市中心,当务之急还是崇左人的思想转换问题。我们的目标一定要锁住南宁,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大现实。但我们要坚信我们能实现这个目标。在战略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构想在百色,崇左建立城镇中心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南宁。

bbc 发表于 2004-8-3 13:06:00

<P>GOOD   TALKING</P>

朱由检 发表于 2004-9-30 11:30:00

呵呵!都是毛爷爷的接班人啊!

Ayingj 发表于 2004-10-5 09:11:00

各地方为利益据理力争,互相语言攻击,表现壮民钢烈,是好的,是壮族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要学会beinuengx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各利益团体之间互相克制不动武是表现出壮民智慧的一面. 若壮族社会能达到这等境界,政府在宏观调控的策略,就会紧急一些,准确一些,到位一些!壮民族的发展就会快一些!

撞山色 发表于 2004-10-13 21:16:00

[讨论]要立足现实

<P>关于建设壮族文化之都,我再次强调:要立足现实!</P>
<P>正如各贝侬已有所述,崇左与德靖各有优劣,最好能合二为一,但都不是现实!现实是:</P>
<P>一、崇左已成为地级市,并且市委市政府已有建设壮族文化中心城市的设想,这条件计多少分?</P>
<P>二、交通:崇左有铁路、高速路、左江、近南宁空港,对联系东南亚近邻民族、桂中北同族,对大壮族、近族的融合、扩张多重要?对经济建设有多重要?该计多少分?</P>
<P>三、崇左经济比德靖发达,经济对文化的促进、扩张作用从香港、广东案例可见一斑。这计多少分?</P>
<P>四、崇左壮族人口比例比德靖少,但只要大到一定比例,及格就够了,不一定越高越好。崇左百分之八十几的比例及格了吗?</P>
<P>五、崇左比德靖汉化深,但只要一定比例的壮族人口存在,他们民族的本性难改!讲汉语是被迫的,讲母语是第一本性,以母语为载体的本民族文化是人的尊严与光荣的第一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很大部分是软环境),壮化回归就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而这软环境比硬环境建设成本小。</P>
<P>六、德靖壮语言文化较好的完整性、纯洁性,可以不太难的交通连接崇左,注入、影响甚至改造崇左。文化迁徙较容易,正如中原陕西皇帝陵不一定是汉文化中心一样,田阳敢壮山、德靖也非得是壮文化中心。也不必以旅游地为中心。</P>
<P>七、关于建都的决策方法:不仅考虑建成,而且要考虑建成后的发展,整个壮族的发展;把各种条件找出来,按重要程度打分,优选高分者。</P>
<P>归于以上现实和分析,众贝侬,不必再争论壮都设在哪儿了!就与崇左市委市政府同心协力,以崇左为平台,甚至为白纸,构建我们壮都的框架吧!哪怕在白纸上描绘也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3 21:31:15编辑过]

Duhhenj 发表于 2004-10-19 10:37:00

<P>提一下,一定要选一个地方作为唯一的文化之都吗?为何不选多个,既然各有优势,那么,为何不一起构建,看谁最终成为大家认可的“文化之都”。就当作试验,呵呵。这样的话,终究会有一个“文化之都”出现,最后没能被大家认可的也可以发展成特色城市,哈哈。</P>

Ivan 发表于 2005-4-4 17:25:00

呵呵,各位贝侬自己要实践啊,不要光说不炼。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5-5-17 22:43:00

<P>壮族文化中心?文化之都?</P>
<P>我不知道在哪里建设比较好,因为壮族文化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方面,少了那个都是缺陷。</P>
<P>可以就壮族文化中的某一方面来考虑吧,比如山歌,宜山肯定是中心了!呵呵!</P>
<P>可能有些贝侬马上会说:宜山是汉化最厉害的地方,都是唱汉语山歌。这是没有的事,</P>
<P>宜山也唱壮语山歌的!</P>
<P>地级市的设立?广西还会设立地级市吗?地级市的设立是违反宪法的!!!!!</P>
<P>不久的将来,地级市的管辖权就会消失的!!!</P>
<P>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是关键!!!!</P>

风之舞 发表于 2005-5-31 15:28:00

我们行动了吗??????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5-6-1 00:00:00

<P>对,行动胜于雄辩。</P>

季人 发表于 2005-6-1 17:39:00

目前我们力所能及的实践就是努力把“壮族在线”建设成为网络中的壮族文化中心。

whl 发表于 2005-6-9 10:48:00

壮族文化之都有了,那我们的文化元首在哪呢?不能群龙无首吧!

道家玄武 发表于 2005-6-9 12:0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hl</I>在2005-6-9 10:48:12的发言:</B><BR>壮族文化之都有了,那我们的文化元首在哪呢?不能群龙无首吧!</DIV>
<br>从这里的管理员和总斑竹、斑竹里选吧,不过诶南除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壮族文化之都的构筑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