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回家苏铁出落水灵:珍稀濒危植物德保苏铁重返故乡
<p>转载自:<a href="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9-04/12/content_218502.htm">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9-04/12/content_218502.htm</a></p><p>国内首次“植物回归”项目结缘广西,珍稀濒危植物德保苏铁重返故乡一年后——</p><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回家苏铁出落水灵</strong></font></p><p align="center"><br/>南国早报 2009-04-12 ■ 本报记者 石慧琼 文/图 <br/>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22222249738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br/> 德保苏铁发现者钟业聪看到回归苏铁长势良好,喜不自禁。 <br/> <br/> <br/> 南国早报记者 石慧琼 文/图</p><p> 与恐龙同时代的德保苏铁,一度寂静地生长在广西著名的矮马之乡——德保县。当它的神秘面纱摘下后,却因数量骤减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自然界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国家林业局启动“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2008年4月,500株在深圳培育成功的德保苏铁重返原生地固定种植,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植物回归”(本报曾作报道)。</p><p> 今年4月10日,参加该项目跟踪调查活动的专家们喜上眉梢:“回家”一年后的德保苏铁发芽吐绿,正在茁壮成长。</p><p> <strong>发现之旅引来“灭顶之灾”</strong></p><p> 从德保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记者随同专家们来到崇山峻岭间的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在一个小山坡上见到了回到故土的神奇苏铁,它们茎身纤细、绿叶修长。</p><p> 1997年,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钟业聪,在德保县扶平乡一座名叫郎卡玛的石山上,发现了这种繁衍了3亿多年的珍稀植物,取名为德保苏铁。</p><p> 经研究证实,德保苏铁是中国特有的,与已知的其它苏铁都不相同,它的分枝、分叉保留了更多原始的物种特征,对了解地球变迁、物种衍化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p><p> 从“深闺”走进公众视线的德保苏铁,像瞬间走红的艺人,“星光闪闪”。在吸引世界保护联盟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目光的同时,德保苏铁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盗采牟利的对象。在发现后的近10年时间里,德保苏铁种群数量由原来的2000多株骤减到600株左右,濒临灭绝。</p><p> <strong>苏铁返桂实现国内首次“植物回归”</strong></p><p> 在世界范围内,迁地保育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保护方式。这些濒危物种通常位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就地保护困难较大,在此情况下,将其迁移到条件较好的保护区或者专门的研究机构所在地,进行异地培养和繁育,是一种有效尝试。</p><p> 2002年,“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建立。在国家林业局支持下,该中心对德保苏铁进行引种培育。生于八桂大地的植物宝贝,在新家里得到精心呵护,逐渐成长。</p><p> 科学家认为,珍稀濒危植物经过迁地保育,在条件适合时,重新回到原来的自然环境生长,从而扩大其野生种群,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对实现最终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但这种“植物回归”实践,一直以来在国内处于空白。</p><p> 2007年,国家林业局启动“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东省林业局的参与下,2008年4月2日,500株经过“DNA亲子鉴定”和病虫害消杀处理的德保苏铁实生苗,从深圳仙湖植物园重返故乡,定植在自然环境与原生生境(专业术语)相似的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次“植物回归”。</p><p> 据悉,植物回归目前在国际上刚起步,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已由单纯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发展到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以迁地保护促进就地保护的新阶段。</p><p> <strong>“苏铁娃”长出独特珊瑚根</strong></p><p> 肩负着壮大家族重任的归来“游子”,长成啥模样了?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楠博士,快步爬上山坡,用铲子小心翼翼刨开一株德保苏铁的根部后,惊喜得大叫起来。</p><p> 原来,李楠记得这株苏铁回归时只有一条主根,现在已经长出了5条粗壮的根茎。更可喜的是,根茎部还长出了几个核桃仁状的珊瑚根——这是德保苏铁的特有根,可通过固氮作用为植株提供养分,靠它供养苏铁即使不施肥也能健康生长。</p><p> 经过现场考查,专家们发现回归后的德保苏铁长势良好,根系发育强壮,已长出新叶的有471株,发叶率达到94%,没有发现根茎腐烂现象或其他明显的病虫害。这说明,回归苗木成活率高、发育良好。</p><p> 德保苏铁的发现者、头发已花白的钟业聪老人,高兴地抚摸着新枝浓绿的“苏铁娃娃”,像看到可爱的孙儿一样。他说,看到德保苏铁回归后长得这么好,他很开心。</p><p> <strong>回归成功有待“开花结籽”</strong></p><p> 李楠告诉记者,苏铁一般10年内能开花结果,回归的德保苏铁为2~6年龄,“顺利的话,估计再过三五年就能开花结果了”。</p><p> 专家提醒,保护德保苏铁是一件长期、持久的任务,德保苏铁在回归地目前的生长状况良好并不代表回归自然成功,但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专家还将开展一系列的科研和生态恢复试验,直到德保苏铁能够在回归地正常开花、结籽,成功繁育出下一代,并最终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p><p> 目前,保护区的同志为回归苏铁编制了定植图和单株生长情况跟踪调查表,并在回归地四周加装了铁丝网和管理房,防止被人盗挖。当地村民还自发成立了苏铁保护小组,德保苏铁发现地附近的抚平小学改名为“德保苏铁小学”,孩子们通过相关教育从小增强保护意识。德保苏铁被破坏的情况,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p><p> (热心读者张先生 稿酬80元)</p><p><br/> ■相关链接</p><p><br/><strong> 苏铁的价值</strong></p><p> 苏铁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除了它的园林观赏、药用等直接的经济价值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苏铁植物本身的科学价值。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区系、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地区的苏铁物种绝灭了1种,也就意味着与该地区苏铁物种息息相关的其他10个以上的生物物种即将消失。</p><p> <strong> 德保苏铁和普通苏铁有何不同 </strong></p><p> 德保苏铁与普通苏铁有很大的不同:其叶子不是对生的,而是三回羽状复叶,远看仿佛竹叶,但近看却是苏铁叶,较坚硬;德保苏铁摇曳婆娑的身姿,也迥异于一般苏铁的坚硬如剑;成熟后的德保苏铁,茎下大如足球,有美丽花朵。德保苏铁目前仅在德保县扶平乡、那坡县定业乡和百色市右江区发现野生居群,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且分布面积也很有限。德保苏铁是在中国《植物杂志》向全世界发布的一个新种,发布当时轰动了世界植物界。<br/> <br/></p> <p>我觉得物种没有那么值得去保护,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今是人类的时代,本质上跟以往的无脊椎动物时代,水生脊椎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一样,一种新物种的进化和崛起,必然导致落后物种的灭亡,这个是应该的,这样地球的物种才能进化。</p><p></p><p>人类的行为被称作为“人为”,但是“人为”的为何就是不自然的?爬行动物的出现,给两栖类带来灭顶之灾,哺乳动物的出现使得爬行类退出霸主地位,同样人类的出现,很多物种不得不灭亡,但是很多物种又能顽强的适应人类时代的到来,他们都顽强的活了下来,比如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另外很多借助人的力量实现了物种数量的激增,比如绵羊,家猪,奶牛,家禽等</p><p></p><p>如果人类一味的保护劣等物种,其实就是最大的认为干预“自然选择”,一些物种的灭绝,肯定是有他跟人类利益水火不容的一面,地球那么多物种,不可能任何物种都能适应新时代的到来,所以必然有优胜劣汰。其他物种都能适应人类的世界,不断繁衍生息,比如杂草,你怎么除也除不尽,来年开春照样升级勃勃。至于苏铁这种东西,为何它自己不能适应时代和气候的变迁,不淘汰它那淘汰谁???</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我是大学生</i>在2009-4-13 12:14:55的发言:</b><br/><p>我觉得物种没有那么值得去保护,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今是人类的时代,本质上跟以往的无脊椎动物时代,水生脊椎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一样,一种新物种的进化和崛起,必然导致落后物种的灭亡,这个是应该的,这样地球的物种才能进化。</p><p></p><p>人类的行为被称作为“人为”,但是“人为”的为何就是不自然的?爬行动物的出现,给两栖类带来灭顶之灾,哺乳动物的出现使得爬行类退出霸主地位,同样人类的出现,很多物种不得不灭亡,但是很多物种又能顽强的适应人类时代的到来,他们都顽强的活了下来,比如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另外很多借助人的力量实现了物种数量的激增,比如绵羊,家猪,奶牛,家禽等</p><p></p><p>如果人类一味的保护劣等物种,其实就是最大的认为干预“自然选择”,一些物种的灭绝,肯定是有他跟人类利益水火不容的一面,地球那么多物种,不可能任何物种都能适应新时代的到来,所以必然有优胜劣汰。其他物种都能适应人类的世界,不断繁衍生息,比如杂草,你怎么除也除不尽,来年开春照样升级勃勃。至于苏铁这种东西,为何它自己不能适应时代和气候的变迁,不淘汰它那淘汰谁???</p></div><p>按照你的意思,总有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人类了,别的物种都要灭绝。</p> 德保苏铁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盗采牟利的对象。在发现后的近10年时间里,德保苏铁种群数量由原来的2000多株骤减到600株左右,濒临灭绝。<p> <strong>管理部门干什么去了?</strong></p> <p>德保真好.有矮马又有独一无二的苏铁.</p> <p>真拿我们德保没办法,哈哈哈</p> <p> <font size="4">有感兴趣的,不妨考察一下下面悬崖上的金黄花型植物是什么?</font></p><p><font size="4"> 有人说可能是铁树,有人说它下边有条"巨蛇"守着,不会是白蛇传故事里蛇守"金灵芝"的现实再现吧.</font></p><p> </p><p>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62235329506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62235422155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6223626859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6223619385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4/20094162250203461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6 23:04:42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