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树 发表于 2009-1-22 15:12:00

[公告]2009年贝侬歌会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预告与简介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strong>&nbsp;<img src="http://www.rauz.net/images/2009.01/haibao.jpg" border="0" al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2009年贝侬歌会<br/>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活动预告与简介</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壮族在线(</strong><a href="http://www.rauz.net/"><strong>www.Rauz.net</strong></a><strong>)&nbsp; 2009年1月</strong></p><strong><div class="quote" align="center"><strong>GOLTOJ &lt;BEIHNONGX&gt; BYAEMH DOSMOJ, NGEYZ HOYJ KALOH SLUEB LOENGZBAY<br/>DOENS BEIHNONGX NDUN-ZING BEI 2009</strong><br/>&nbsp;&nbsp;&nbsp;<br/><font size="5"><strong>2009年贝侬歌会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strong></font></div></strong><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strong>1、时间及地点</strong><br/>2009年1月28日(春节初三):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中心小学<br/>2009年1月30日(春节初五):德保县都安街新圩亭<br/>2009年1月31日(春节初六):德保县燕峒街舞台<br/><strong>2、活动内容</strong><br/>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贝侬》CD的现场演绎!<br/>传统山歌和壮语翻唱流行音乐!<br/>原生态民族音乐与时尚壮歌交辉相映!<br/><strong>3、演出曲目</strong><br/>《德保情歌》、《贝侬祝酒歌》、《壮家娃》、《梦火塘》、《红枫之约》、《忆昆真》等脍炙人口的壮语(德保话)时尚歌曲。<br/><strong>4、演出方式</strong><br/>“壮族在线”网站歌手团队专场演出。凹凸乐队、突围乐队、梁程、刘丽莎、罗朗等德保知名乐队和歌手倾情演出。<br/>免票。届时现场销售《贝侬》CD。<br/></div><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size="4"><strong>主办单位:壮族在线网站 德保县文化与体育局 <br/>协办单位:足荣镇那雷屯与那亮水电站、都安街委、燕峒街委<br/>友情赞助:香港大学师生校友、裕丰-潮流先锋、李坚女士以及一位《德保情歌》的忠实粉丝</strong></font></div><p>http://www.rauz.net/beihnongx/mp3/song/03.mp3</p><p><font color="#0000ff">(《贝侬》CD的主打曲目之一《德保情歌》正式版)</font></p><p><strong>一、活动缘起</strong><br/>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拥有1700多万人口。壮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百越族的直系后裔。壮族善歌,刘三姐的传说一直在描绘着这个民族美丽的诗性人格。以前的壮人自从出生后,一直到人生走到尽头,都要与歌打交道。然而,在壮乡步入急剧的社会变迁的今天,这个基本的传统正与其他壮族传统一样,被绝大多数年轻人所摈弃,现在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自己民歌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卡拉OK已经横扫壮乡“歌海”。还有其他的传统文化,如干栏建筑、壮锦艺术、民族宗教等,都被广大的壮族年轻人所忽视。现代壮族人甚至忽视自己的母语教育,美妙的壮族语言,是构成丰富的壮族民歌的重要因素,丢掉了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自我丧失了。这个中国最大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一天天、一年年地流失当中,而壮族社会内部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应有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和机制,关注壮族文化的人群一直还是社会的少数。</p><p>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有一群壮族年轻人开始通过“壮族在线”等网站上以身作则,用壮语翻唱和创作时尚音乐的方式去维护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在网络上通常被称为“壮语新歌”运动。在这场新歌运动里,位于桂西南地区的德保县、靖西县、田阳县、平果县等成为了最大的演绎舞台之一,众多壮语新歌创作者和歌手都来自这一带。壮族在线网站就曾先后在德保、靖西、田阳三县组织过三场以演绎壮语新歌为主题的“贝侬”歌会。</p><p>本次《贝侬》合辑2009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也正是这个壮语新歌运动的一个最新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正是要将方兴未艾的壮语新歌推广到其诞生地德保县远离网络的广大乡村地区,让它在壮族乡村土壤里扎根,巩固几年来的壮语新歌创作成果。</p><p>举办这个巡演活动的,是德保县文化与体育局和壮族在线网站组织的壮语新歌创作团队,同时这个巡演活动也是2005年春节德保靖西贝侬歌会以来的“贝侬歌会”的一部分,是壮族时尚音乐爱好者组织和参与的最新一次壮语新歌活动。</p><p><strong>&nbsp;◆“壮族在线”网站、壮语新歌与“贝侬歌会”简介</strong></p><p><strong>壮族在线</strong><br/>“壮族在线”是全国最大型的壮族文化门户网站。从2002 年5 月开始,”壮族在线”与”布依族网”联合开办“僚人家园”论坛,目前已有注册用户2 万7 千多人。“壮族在线”及“僚人家园”最初均属个人拥有,后来有见规模渐大,于2004 年成立理事会进行集体管理。</p><p>经过多年发展,网站管理团队已经培养了相当的新闻敏感度和管理能力,经常策划壮文化报道专题,如壮族新音乐、壮语新歌的系列报道和各个壮族学术专题等,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壮族资讯。现今“壮族在线”的三大主题包括:</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nbsp;推动壮学研究:普及壮族历史文化知识、展示最新壮学研究成果。<br/>&nbsp;传扬发展壮语文:研究讨论壮语文教学和壮文方案改良。<br/>&nbsp;打造壮语新音乐:编写和推广壮语新歌、壮族新音乐。</div><p>如今,网站和论坛已经成为壮族民间文化界人士发表呼声的重要渠道。网站里提供的资料和发表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许多壮学专家的肯定,对学术研究、政府政策等也产生了影响。</p><p>“壮族在线”与广西壮学学会、壮文杂志《三月三》等机构组织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07 年8 月广西壮学学会吸纳多位“壮族在线”著名网友以个人名义加入成为学会会员,并邀请“壮族在线”创办者廖汉波担任学会副秘书长,为“壮族在线”进一步加强与广西壮学学会的联系做了过渡性的铺垫。</p><p>“壮族在线”网站地址:<a href="http://www.rauz.net/">http://www.rauz.net</a><br/>“僚人家园”论坛地址:<a href="http://www.rauz.net/bbs">http://www.rauz.net/bbs</a></p><p><strong>壮语流行曲计划</strong><br/>壮语流行曲(壮语新歌)计划是一项壮语的语言活化工程。自“壮族在线•僚人家园”创立伊始,即已经有大量关注壮语传承的讨论。2003年初,论坛上开始有人提出以壮语创作流行曲,透过壮族青少年喜爱的娱乐方式,促进他们对壮语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达至语言活化、提升壮语社会地位的目标。</p><p>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界从来未有以壮语演唱的歌曲。2003年中,论坛上开始有人将这个理念付诸实行。最初的壮语流行曲比较粗糙,先从网上下载现成流行曲的卡拉OK版(伴奏版),再自行编写壮语歌词,然后使用普通家庭电脑咪高峰录音,使用免费的混音软件进行简单后期处理,最后放上“壮族在线”供分享。</p><p>2004年10月开始,“壮族在线”开始推出网络壮语新歌,为多个网络壮族歌手和乐队创作了许多壮语原创歌词和壮语翻唱歌词(如黎威杰的网络壮语新歌专辑《音陀螺》以及去无方向、凹凸乐队、突围乐队、哈嘹乐队等多个歌手和乐队的壮语音乐作品),首度开创了壮语新歌网络传播的新局面。部份壮语流行曲开始在壮族地区的中学生之间流行起来,一些壮族聚居县城的网吧、酒吧、超级市场等,都有播放在“壮族在线”发布的壮语流行曲。</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7133783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2005年贝侬歌会(徐中原摄)</p><p><strong>壮语流行曲演唱会</strong><br/>2005年春节,在德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壮族在线”在德保县城首度策划并与德保县文体局共同主办了壮语流行曲演唱会“德保靖西贝侬歌会”(“贝侬”:壮语“兄弟姐妹”、“亲人同胞”之意),期后于2006年初在靖西县再举行了2006年壮族新歌会(靖西),再于同年“三月八”(田阳壮族祭祀始祖神“布洛陀”的节日)在田阳县举办了“布洛陀贝侬歌会”。这三场壮语新歌•壮族新音乐的音乐会,将网络壮族新音乐文化带入了壮族现实社会,取得巨大成功,并获新华网、人民网、以及广西发行量最大的《南国早报》等多家报章传媒采访报导。</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30364155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2006年春节壮族新歌会现场(靖西)</p><p><strong>壮语流行曲唱片</strong><br/>在2005年成功举办流行曲演唱会后,网络壮语时尚音乐在壮族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继续涌现,“壮族在线”等继续成为这些歌曲的网络平台。</p><p>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壮族在线”隆重推出了史上首张壮语时尚音乐网络专辑——《黎巍-音陀螺》,宣告壮族新音乐开始走向正规化的道路。1月7日,重庆交通广播电台《异乡缘》节目对黎巍和该专辑做了一次专访,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p><p>这些初步的成功为壮语流行曲的发展打下一支强心针。2008年上半年,在多方努力之下,“壮族在线”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承担了全球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CD《贝侬》的所有歌曲的录制工作,并于2008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该CD共收录了15首壮族人自己的原创歌曲,大部分都是以壮族传统音乐基调进行创作,用壮语或壮汉双语演唱。这标志着壮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发展的新成果开始走向现代流行乐坛。民歌新韵、薪火相传,壮族在线在壮族语言和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开辟出一条新路子。</p><p>经过几年的实践,“壮族在线”已积累了举办壮语流行曲演唱会和发行壮语流行曲唱片的宝贵经验。在这背景下,“壮族在线”网站经过与德保县文化与体育局商议,决定进一步将壮语流行曲推广至讯息比较闭塞的壮族乡镇,于2009年春节在广西德保县和当地文化部门联合举行以《贝侬》合辑为主题的乡村巡回演唱会。</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11192938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贝侬》</p><p><strong>二、在德保县举办壮语新歌乡村巡演活动的意义</strong></p><p><strong><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2183412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strong>山清水秀的德保县(黎绍卿 摄)</p><p>德保县位于在广西西南部,云南省以及越南为邻,倚靠着西面的云南省云贵高原东麓,从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地势,是一块隆起的喀斯特地貌小高原,平均海拔600~800米,山清水秀,田园如画,虽然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就穿过其中,但由于海拔较高,河溪纵横,所以一年四季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是壮族地区罕有的避暑好去处。这一带拥有独特的物产资源,历来就以“天保茴香油”、五爪蛤蚧等特产著称,德保矮马也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两大矮马种之一。</p><p>德保县主体民族为壮族,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6万,壮族人口占了97.8%左右。德保县包括县城居民在内,日常生活主要用当地壮语来交际,是壮族地区少有的纯壮语县份之一,不过县城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有集体转用汉语普通话的趋势。同时,这里也是南路壮剧“唱呀哈”、壮族唯一的多人合唱山歌“吟诗”、壮族说唱艺术“末伦”的发源地和流传中心,壮锦和绣花鞋也是这一带有名的壮族民间手工艺品,这一切使得德保县形成了韵味浓郁的壮乡文化腹地。</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23248871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德保县城俯瞰(黎绍卿 摄)</p><p>这种壮语言文化保存和传承尚好的机制,使得德保县成为壮语新歌的最早诞生地和主要流传地区之一。首届“贝侬歌会”(2006年春节德保靖西贝侬歌会),就是在德保县城举办的。全球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贝侬》CD的15首歌曲当中,有12首是德保县歌手演唱的。这是在德保县举办《贝侬》合辑2009年春节巡演活动的一个最大考虑因素。由于网络宣传和各种活动已经到位,壮语新歌在德保县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母语时尚音乐的风气逐步让县城人喜闻乐道,而缺乏网络传播的乡村地区对壮语新歌仍显陌生,但随着德保县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群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他们对壮语新歌的欣赏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主办方决定于2009年春节期间在德保县几个比较大的乡镇地区举办《贝侬》CD合辑的巡演活动,将壮语新歌的影响力推到广大乡村地区,让壮族母语通过时尚音乐载体得到传承的理念在德保县广大乡村地区扎根。</p><p><strong>三、2009年贝侬歌会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活动简况</strong><br/><br/><strong>1、组织者、时间及地点</strong></p><p><strong>主办单位:壮族在线网站 德保县文化与体育局 <br/>协办单位:足荣镇那雷屯与那亮水电站、都安街委、燕峒街委</strong></p><p></p><p>2009年春节初三(1月28日)20:00 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中心小学<br/>2009年春节初五(1月30日)20:00 都安乡新圩亭<br/>2009年春节初六(1月31日)20:00 燕峒乡圩亭</p><p><strong>2、活动内容</strong><br/>以《贝侬》CD当中的原创音乐为主,辅以传统山歌和用壮语翻唱流行音乐等其他节目,原生态民族音乐与时尚壮歌交辉相映将成为它的特征。</p><p><strong>3、演出曲目(节目单待后公布)<br/></strong>主要是《德保情歌》、《贝侬祝酒歌》、《壮家娃》、《梦火塘》、《红枫之约》、《忆昆真》等脍炙人口的壮语(德保话)时尚歌曲。</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20091221539144463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2006年贝侬歌会上,广西壮学会会长覃乃昌教授致词(戴忠沛摄)<br/><br/><strong>4、演出方式</strong><br/>“壮族在线”网站歌手团队专场演出,凹凸乐队、突围乐队、梁程、刘丽莎、罗朗等德保知名乐队和歌手倾情演出。免票入场。届时现场销售《贝侬》CD。</p><p><strong>5、参与对象</strong><br/>(1)演员<br/>①&nbsp;各乡镇当地节目演出演员(由当地文化站组织)<br/>②&nbsp;壮语新歌歌手(包括民间歌手、舞蹈演员等,由壮族在线网站组织)<br/>(2)嘉宾<br/>①&nbsp;专家:关心壮族语言文化与音乐传承和发展的专家学者约10人<br/>②&nbsp;领导:德保县领导<br/>③&nbsp;壮族在线网站网友团以及境外、省外友人<br/>(3)观众:各乡镇当地群众。</p><p align="right"><font size="4"><strong>策划: 壮族在线网站 2009年01月</strong></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4 23:28:40编辑过]

卜蛮 发表于 2009-1-22 20:35:00

靖西的贝侬歌会至今历历在目,预祝今年贝侬歌会圆满成功。

螞蟻 发表于 2009-1-22 22:35:00

<p></p><p>預祝成功</p>

一知半解 发表于 2009-1-22 22:54:00

羡慕德保

左江土著 发表于 2009-1-23 02:0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enliqan</i>在2009-1-22 20:27:08的发言:</b><br/><p>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我也一直想哪天上林也能办一个壮语歌会呢,可惜能力有限现在还不能力促此事发展....</p></div><p>可以的.上林的起步条件要好于三年前德保的起步条件.</p><p>从现在起筹备,半年时间足够了.</p>

癫狂社舞逞 发表于 2009-1-22 23:39:00

鼓掌先!~~用力鼓掌!<br/>
        <br/>
衷心预祝演出圆满成功!<br/>
        <br/>
再继续鼓掌……

马后巨炮 发表于 2009-1-22 21:50:00

<p>我很佩服和欣赏红棉树等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前年不能前往,一直感到惭愧!</p><p>支持你们的壮族音乐,我们这边现在还在起步阶段,多向你们学习!</p>

wenliqan 发表于 2009-1-22 20:27:00

<p>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我也一直想哪天上林也能办一个壮语歌会呢,可惜能力有限现在还不能力促此事发展....</p>

快乐凡人 发表于 2009-1-22 20:24:00

我也要回去看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09-1-22 16:27:00

争取去!!!!!!!!!!!

bbc 发表于 2009-1-22 18:07:00

<p>视听盛宴!</p><p></p>

红河枫 发表于 2009-1-23 03:00:00

<div id="textstyle_137732">预祝成功!</div>

Stoneman 发表于 2009-1-23 04:34:00

<p>預祝成功!</p>

西蒙 发表于 2009-1-23 14:12:00

歌会的脚步又启动了,壮语新音乐又一个新的延续……

靖西 发表于 2009-1-23 12:55:00

<p>很有意义的文艺活动  其他壮族地区继续跟上 </p>

贝侬班 发表于 2009-1-22 15:28:00

预祝成功!

度莫 发表于 2009-1-22 15:30:00

好消息!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1-22 16:07:00

好!祝贺!能开唱到南宁更好.

a-Qin 发表于 2009-1-22 16:13:00

<p>今年没空,不然一定参加</p><p>关注!支持!赞!</p>

大溪連山 发表于 2009-1-22 16:14:00

<p>虽然看不到</p><p>但预祝成功!</p>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公告]2009年贝侬歌会春节德保县乡村巡演预告与简介